编辑:ddayh.cn
目录?
影响力黄金表———如何系统地进行自我塑造
影响力效率手册——如何提高行事效率
时间管理—————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最优运筹管理———如何做出最优选择
T型分析—————如何深度分析问题
多杈树——————如何系统思考
橄榄球定律————如何有效放弃
电梯测试—————如何快速推销自己
作者:易发久
?
(一)如何系统地进行自我塑造?
?
行为科学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习惯性的创新。
由此,足见习惯的力量。
一切的想法,一切的做法,最终都必须归结为一种习惯,这样,才会对人的成功产生持续的力量。
?
另一个研究结论是: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形成习惯性动作。同理,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的想法。
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验证了21次以上,它十有八九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
?
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提醒自己改变而你可能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左右。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左右。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你已经完成了自我改造。这项习惯就已成为你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你“效劳”。
?
习惯构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没有改变不了的习惯,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习惯。
没有改变不了的性格,只有你不怎么想改变的性格。
没有改变不了的命运,只有你不怎么想要做好的事情。
做一个计划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
成功是因为习惯,一旦养成了成功者身上所有的好习惯,你会发现自己“不成功都很难”。
?
六年来,此表经过我自己以及“影响力训练”机构成千上万的学员无数次的实践应用证明:简单易行,效果显著。“影响力黄金表”训练法已被申请专利,被喻为“价值百万的黄金训练”。
?
“影响力黄金表”使用说明:
1、“训练项目”是指你特别需要的某种观念、心态、习惯等等。如:不说可能、准时起床、每天做俯卧撑、不训斥下属、赞美别人、倾听……
2、此表每月一张,训练项目一月更换一次。
3、表中每个方格左上角中,请你自己填上当月相应的日期。
4、随时每天睡觉前,在方格中用“错”或“对”记录一天的执行结果。
“对”表示已做到,包括刻意做的与不经意做的;
“错”表示未做到,包括没有做好的与没有做而事后意识到的。
5、每一个“错”或“对”都会有一个古故事,你最好另加注明,以便强化。
6、你可以自己动手将此表结合在一年的每个月的月历上,也可以把它结合在你每天都会使用的工作日记本上,如书本稍后会提到的“影响力效率手册”;或者,将它做成单独的卡片,摆放或张贴在床头边、办公室屏风上,或者你每天都能很方便地看见并记录的在方。
?
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有一著名观点: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他按穷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养成了穷人的习惯;富人之所以富裕,是因为他按照富人的方式思考问题,养成了富人的习惯。
?
成功是因为习惯,失败也是因为习惯。
那么,成功者的习惯是什么?许多著名书籍上曾告诉我们成功者应具备的好习惯,如美国著名训练专家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就认为高效人士应该具备7个好习惯:
1、????操之在我
2、????确立目标
3、????要事优先
4、????双赢思考
5、????集思广益
6、????设身处地
7、????均衡发展
?
现在,“影响力训练”向您推荐日常生活工作中34个好习惯
1、不说“不可能”三个字。
2、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
3、遇到挫折对自己大声说:太棒了!
4、不说消极因素的话,不落入消极情绪,一旦出现立即正面处理。
5、凡是先订立目标,并且尽量制作“梦想板”。
6、凡事预先作计划,尽量将目标视觉化。
7、六点优先工作制。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8、随时用零碎的时间(如等人、排队)做零碎的小活。
9、守时。
10、写下来。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因为记忆的信息太容易因为更多新信息的覆盖而产生“健忘”。
11、随时记录灵感。
12、把重要的观念、方法写下来,并贴起来、以随时提醒自己。
13、走路比平时快30%。走路时,脚尖稍用力推进;肢体语言健康有力,不懒散、萎靡。
14、每天出门照镜子、给自己一个自信的笑容,并向自己伸出一个大拇指:你真棒!
15、每天自我反省一次。反省方法如《成功一定有方法》书中介绍:清晨六问与静夜六思。
16、每天坚持一次运动。如慢跑15分钟,散步半小时,跳操,做俯卧撑且每天增加一个,打太极拳等等。
17、听心跳一分钟。指在做重要事前,疲劳量,心情烦躁时,紧张时。
18、开会坐在前排。
19、微笑。
20、用心倾听,不打断对方说话。
21、说话时,声音有力。感觉自己声音似乎能产生有感染力的磁场。
22、同理心,说话之前,先考虑一下对的感受。
23、每天有意识、真诚地赞美别人三次以上。
24、及时写感谢卡,哪怕是用便笺写。
25、不用诉斥、指责的口吻跟别人说话。
26、控制不要让自己做出为自己辩护的第一反应。
27、每天多做一件“份外事”。
28、不管任何方面,每天必须至少做到一次“进步一点点”。
29、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
30、每天在下班前用五分钟时间作一天的整理性工作。如整理办公桌、整理文档、检查一天工作绩效等。
31、定期存钱。
32、节俭。台塑大王王永庆的名言:节约一块钱,远比赚一块钱来得容易。节俭习惯的蝴蝶效应是:财富能被积累。
33、时常运用“头脑风暴”。
34、恪守诚信,说到做到。
如果你愿意坚持用“影响力黄金表”针对以上34点作一个为期两年共24个月的自我习惯训练,你将拥有以上全部的成功习惯。
(注:有时候你一个月可以同时训练2个以上相关习惯)
两年之后,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不成功也很难”因为我们已完全习惯成功。
?
(二)如何提高行事效率
?
效率管理的核心问题其实可以分为:目标管理、方法管理与时间管理。
目标管理:是指作对的事情。首先必须保证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如果方向都错了,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方法管理:是指找到并使用对的方法。如果找不到最好的方法,或运用了错误的方法,一定创造不了最高的效率。
时间管理:是指用最短的时间或在预定的时间内,把事情做好。
所以,效率的定义可以简单理解为:运用对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对的事情做好。
?
关于如何进行目标管理,建议你参阅《成功一定有方法》一书因为该书用了整整一个章节的大篇幅作了最系统详细的描述;关于如何找到方法,最高效的方法之一当然首推陈出新“头脑风暴”(请参阅本书第160页);这里仅分享时间管理的要诀。
?
·六点优先工作制·
该方法被管理界喻为“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几乎集各类时间管理方法之大成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曾因为公司濒临破产而向效率大师艾维利咨询求助。近半个小时的交流中,前20分钟艾维利耐心地听完其焦头烂额般的倾诉,最后请他拿出一张白纸,并让他写下第二天他要做的全部事情。几分钟后,白纸上满满记录了总裁先生几十项要做的工作。
?
此时,艾维利请他仔细考虑,并要求他按事情的重要顺序,分别从“1”到“6”标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同时告诉他,请他从明天开始,且每天都这样做:每天一开始,请你全力以赴做好标号为“1”的事情,直到它被完成或被完全准备好,然后再全力以赴做标号为“2”的事,以此类推……
艾维利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人们每天都能全力以赴完成六件最重要的事,那么他一定是一位高效率人士。
他请伯利恒总裁自己先按此方法试行,并建议他,若他认为有效,可将此法推行至他的高层管理人员,若还有效,继续向下推行,直至公司每一位员工。
如果你或您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做最重要即最有生产力的事情,假以时日,可以想象,会有什么成就?
一年后,作为此咨询的报酬,艾维利收到了一张来自伯利恒公司的2.5万美金的支票。。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私营钢铁公司。
?
这一时间管理方法被管理学界喻为“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根据这一著名的管理案例,“影响力训练”将其提炼为“六点优先工作制”。
?
人人都知道效率的重要,人人都想提高自己的行事效率,然而为什么难以计数的人们还是效率不高?
原因之一:不知“为何”提高效率,即没有目标;
原因之二:苦于不知从何下手;
原因之三:方法不够简单方便,让人难以轻松运用;
原因之四:不能坚持使用,没有形成稳定的习惯;
原因之五:缺少适当的效率工具。
?
针对以上问题,“影响力训练”的解决方案是:影响力效率手册。
它是“影响力训练”依据多年实践开发的,拥有专利技术的著名效率工具。它的主体是一本可随身携带的行事笔记本。但它集目标管理、计划管理、时间管理、习惯管理于一体,除拥有一般笔记本的全部功能外,它其中更包括了每一天“六点优先工作制”的应用,12个月的“影响力黄金表”的应用,及一套基于潜意识学习理论应用的图形化的成功理念插画与高效率工作方法。
?
在“影响力效率手册”的12个月的月行事历中组合进了“影响力黄金表”。它既可以让你一目了然地记录每天的重要事务,同时亦可以帮助自己轻松地自我训练12个以上的成功习惯。
?
另外该手册中和每一项正文都融合进了“六点优先工作制”时间管理表,这样,使你既可以随意记录每天的工作笔记,同时亦可以使自己能极其方便地按照“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来管理自己每一天的全部事务与时间,系统在提高自己的行事效率。
?
如果你我暂时还无法使用上“影响力效率手册”,你现在就可以自己动手,按照以下“影响力效率手册”的精神内涵改装你现有的笔记本
按“影响力效率手册”方法行事,轻松做到让自己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不知不觉中,你就成为高效率人士,你的团队就已成为高效率团队。
长此以往,试想,你或你的团除非将会拥有何等成就?
?
·小资料·
影响力效率手册
专利号:02313558、1
●为您配备“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工具
●让您轻松习惯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事情的效率提升工具
●帮您潜移默化塑造12个成功习惯的自我训练工具
●将“职业生涯规划”系统分解为每一天行动计划的目标管理工具
?
(三)如何做好时间管理?
?
首先申明,总是在“救火”表明你的时间管理已很成问题。
除了“六点优先工作制”外,下列几个“时间管理”的观念可能会帮助您尽快从“救火队员”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汝欲学写诗,功夫在诗外。”让我们好好修炼下列这些“诗外功夫”,用以从根本上处理好“紧急事务”。
?
A紧急、重要的事情
B不紧急、但重要的事情
C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
D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
?
1)比较事情的“紧急度”和“重要度”,可将事情划分为A、B、C、D、四类:
A、比如救火等;
B、比如学习、做计划、培育下属、思考等;
C、比如打发光阴的闲事,没有生产力的事;
D、比如有人闲来无事,为“三缺一”(打麻将、打扑克)而紧急召唤你处理原则是:
先做A;再做B;尽量放弃C,并尽量少让C发生;D虽然该去做,但要学会说NO。
如果同时有几件事都很紧急,当然先做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核心重要的。考虑事情重要程度或优先顺序的最简单的方法是:比较一下不做或不能按时做好这些事时,看看哪件事的后果更严重些。后果严重者显然要先做。但比做“紧急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是知道如何将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要做的事情。
2)、但是,比做“紧急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把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去做。
3)、每一分、每一秒做最有生产力的事情。
几年来,在我用过每个记事本首页上,几乎都写着这一句话。每当看到这句话时,我就会不知不觉地自问:什么事情对我来讲是最有生产力的事情,我现在手头的事情是最有生产力的吗?如果不是,我该立即作何处理?
4)、一日之计在于昨夜。请勤于计划。
农业社会时代的时间管理观念就已告诉我们:一日之计在于晨。发展到今天信息社会时代,强烈的节奏感已经告诉我们:早上才开始计划今天,已经太慢了。在昨天晚上之前,你就得把今天计划好。必要的情况下,你可能还得提前一周、一个月、一年乃至几年、十几年来计划今天。
5)、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写下来”是一个好习惯。准备一本记事簿,详细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填写在每天的位置上。每天上班前浏览一下当天的事务,这样将确保不会因为遗忘而造成手忙脚乱。遗漏拖延常常使本不紧急的事情变得紧急。
6)、尽量将每天一件事情一次性作对。
快,并不代表成功;做错,只会离成功更远;敷衍,只会加重明天的负担。我们有太多的时间其实都被子浪费在修改过去的错误上。
7)、必要时,分解授权。
为保证团队的高效率合作。你应该将能由别人替代做的事情尽量分授权出去,而你将全力以赴去做那些别人无法替代你的更重要的事情。
?
(四)何做出最优选择?
?
陆博士曾是霜巨型跨国文化公司的编辑经理。他一生中有不少“第一”:中国最后一批知青;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生;国内第一批硕士生;1986年,第一次出国浪潮留学德国,攻读博士;1990年,成为第一批在德国找到正式工作的中国留学生之一。1994年初他进入德国的一家世界最大的跨国文化公司,两年后,被派回到国内负责开发中国市场。
?
陆博士有一个社交圈:四十几位留德回国的学友。刚回国的头几年他们几乎每月聚会一次。他清楚记得当时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甘心为老外打工,将来一定要自己当老板。然而几年过去了,这些哪方面看起来都十分优秀的人却没有一个敢越“雷池”一步,再聚会时原来那些慷慨激昂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听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家都觉得现在这样活着挺不错。
?
他有一个老同学,原来在德国一家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出入都是高级轿车代步,出差都住五星级宾馆。后来自己当了老板,突然间似乎开始“省吃俭用”起来,出差来上海时同志也不住五星级宾馆了,有时还会将就着随便住在同学家了事。似乎人的整个行为都有变了。这件事令陆博士感触颇深:给人打工与自己当老板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活方式。
?
陆先生相信朋友们智商都不低,各方面能力也不错,应该还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发挥出来,可以做更大的事业。他们其实都渴望“结果最优”,但是大家作抉择时都不知不觉中按“每一步最优”的标准,而非“总体最优”标准行事。
?
运筹学中有一条基本原理,它认为“最优抉择”一般有两大标准:“每一步最优选择”和“总体最优选择”。但该理论证明每一步最优不等于总体最优,总体最优不一定每一步最优。“最优运筹原理”告诉我们,要创结果最优,应该每一步都按“总体最优”标准行事。
?
当然,除了“每一步最优”和“总体最优”外,通常还有第三种抉择标准,那就是顺其自然,不作选择。这种标准我们称之为“运气最优”选择。
?
人生就是一连串连绵不断的选择。陆博士坦言,以自己的智商与才能,应该说完全能自己做“老板”去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但是他发现自己以及自己的那些学友们似乎一直在做“每一步最优”,而不是“总体最优”的事情。
?
他认为,现实中绝大多数的打工者或经理人都是这种心态。他们都渴望“总体最优”但却常常按照“每一步最优”的标准选择行事。表现为事事求稳,生活求安逸,不愿太冒风险,其结果最大的可能就是一生平平淡淡,或者即使是能够“步步高升”,但相对于他们本身的巨大潜力而言,仍显得平平庸庸,做不到“总体最优”。
?
然而,绝大多数有成就的老板们的思维方式常常是追求总体最优,因此他们的每一步选择在常人眼里似乎总不是最好,他们也会因计划不够周密或判断不够准确而常常大起大落。
?
许多人一开始坚持“总体最优”的标准,敢闯敢干,但多次失败后改变为“每一步最优”的标准,变得平平常常;也有许多人一开始坚持“每一步最优”标准,步步为营,后决定选择“总体最优”的标准,脱颖而出。
?
但对于那些“运筹最优”思维者而言,现实的情况却常常不像他们估计的那样乐观,靠运气成功的结果使他们十有八九掉进失败的陷阱。
?
在人生的“三岔口”,人们可能因为运气而做出正正确的抉择,但运气绝不会帮他把每一次选择都作对。人们常因抓不住某一次机遇而成功,也常常因抓不住下一次机遇而失败。也就是说,作为“随机成功者”,他相信运气能帮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但作为一个“计划成功者”,他则坚信正确的选择会帮他带来好运气。
?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是因为计划,失败是因为不计划不够周密。“总体最优风险决策”的风险可以被最大限度的降低,条件是你看得更远些,并不可省略“周密计划”这一关键性步骤。
?
人生的过程就是一连串绵延不断的选择过程。人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做出选择,正确的选择使我们通向光明,错误的选择让我们通向陷阱。无论我们喜不喜欢选择,我们都得学会如何做出选择。因此,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标准来做为自己抉择的依据:每一步最优?总体最优?随机选择?
?
选定我们的抉择标准。因为不同的抉择标准商定我们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
古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了创造最优的结果,让我们按照“总得最优”标准来谋划每一步。
?
(五)如何深度分析问题?
?
??当对一个问题要做出最终决策时,你常常面临的是对最后所剩方案中的每一个方案的取舍选择:“YES”或者“NO”。“选定”还是“放弃”的依据常常出自对这个方案自身的好处与坏处的对比,以及这个方案与其它方案之间优秀的对比。
?
这种对比分析过程就是所谓的二元分析。为了更加直观及应用更方便,我们可以将它表现为“T”型分析。
“T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深度分析对比每一个方案,并最终能够清晰地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
生活中,你每天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比如:
●这两条件建议选哪一条更好?
●这份工作我到底要还是不要?与另一份比较,我该选择哪一个?
●这两件事都很重要,我该先做哪一件?
●这笔生意能不能做?
●我到底要不要嫁给他?是嫁给小张好,还是小李好?
?
此时,如果你习惯性地拿出五支笔、一张白纸,随手画一个“T”型分析表,也许就能帮你快速理清思路,做出你真正想要的那一个正确的选择。
?
例:A方案与B方案比较,哪一个方案好?
A方案???????????B方案
?
缺点优点?????????缺点优点
1、1、????????????1、1、
2、2、????????????2、2、
3、3、????????????3、3、
4、4、????????????4、4、
5、5、????????????5、5、
……………………
?
例:这笔生意做还是不做?
不做????????做
坏处好处?坏处好处
1、1、????1、1、
2、2、????2、2、
3、3、????3、3、
4、4、????4、4、
……………………
?
在营销活动中著名的“SWOT”分析就是一个极好“T型分析的应用范例。
“T”型表中的“缺点、优点、好处、坏处”等栏中尽可能多地列出相应的答案,确保你对该问题的思考能保持足够的深度与广度。
面对任何需要决策的难题时,请习惯性地拿出一张折纸,顺手画一个“T”型表,作一次“T型分析”。
详尽的“T型分析”之后,你的选择相对就比较容易了。
?
接下来,至于最后的取舍抉择,我能给你的建议是:
1、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2、或许解决这些问题的最终答案之间比较起来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这时你得问自己:我到底想得到什么?我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我认为什么才是第一重要的事?
3、若此时,你仍然无法在两者之间选择,有必要提醒你,你也许应该考虑有没有第三种方案了。你应该能找到令你毫不犹豫就能选择它的“第三方案”,因为它能集合其他方案全部的重要优点,而规避了他们所有主要的缺点。
?
关于能不能找到这样的“第三方案”,请千万别说不可能。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信念:不是不可能。
这种更好的“第三方案”一定存在,只是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而已。
?
(六)如何系统思考?
?
在解决任何一个问题之前,一般都需要对这个问题深入系统的分析与思考。不应该说是让事情出现“意外”情况,到最后只能看天吃饭,靠运气成功。“意外”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分析不透,考虑不详,计划不周。
?
提高自己对问题系统思考与分析能力的又一高效训练方法,就是习惯性地按“多杈树”模式思考与分析问题。
?
“多杈树法”是“影响力训练”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分析方法。它的灵感来源于我在大学的一门计算机专业课《数据结构》。当遇到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时,我的同事们(当然现在也包括我们的许多学员们)就会习惯性地说:“让我们先来画个多杈树吧”。一棵大树抽象一下,变成如下的“多杈树”模型:
?
小目标
小目标
小目标
大目标小目标
小目标
……
?
“树根”代表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或解决该问题应该达到的总目标。
每一层“树枝”代表要解决上一层树枝所代表的目标的全部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以及辅助条件。
分解“多杈树”同一层树枝所代表的各个条件之间应满足两个核心条件:
一、彼此互相独立。
每一个条件之间,尽量不要出现逻辑交叉。即同一层条件之间应该是并列关系,不同层次条件之间也不要出现重复或重叠现象。
二、条件完全穷尽。
检查多杈树分解是否充分、完全时,只需反过去,从“叶子”到“树枝”再到“树干”,不断问:如果这些小目标均达成,那么大目标一定会达成吗?若“是”,表示分解已完全;若“不一定”,则表明所列的知道还不够充分,应继续补充被忽略的“树枝”条件。
?
以制定目标系统为例。在“多杈树”中,大目标与小目标扔逻辑关系是:
1)小目标是大目标的条件;
2)大目标是小目标的结果;
3)小目标的实现之“和”,一定是大目标的实现。
?
下面,我们来演一下“多杈树”的分析技巧。
写下一个大目标,然后自问:要实现该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所有的必要条件及充分条件。这些条件,其实就是达成该大目标之前必须首先达成的小目标。画出每一个小目标,它们就是大目标的第一层“树杈”;继续自问:要实现这每一个小目标的条件是什么?列出达成每一个小目标的所有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变成各个小目标的第二层“树枝”……
?
如此类推,直到画出所有的“树叶”(即时目标)为此被描绘成一棵“树繁叶茂”的大树。
“多杈树”思考法极其广泛的应用。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现实中无数事例的内在结构都呈“多杈树”分布。
?
案例一:一个公司的组织构架。
部门岗位
科室岗位任务
部门科室岗位任务
公司部门
部门
……
?
案例二:一本书的大纲
章节1
章节2
书名章节3
章节4
……
?
还有许多案例,亦可画出多杈树。如:
?
▲????一套目标计划书;
▲????“如何升职”多杈树;
▲????“如何激励部属”方案多杈树;
▲????一份市场策划书;
▲????公司档案管理系统;
▲????WLNDOWS软件的文件窗口;
▲????工厂车间流水线设计;
▲????财务报表的结构;
▲????一份报刊的结构;
?
……
?
(注:另外,与:“多杈树法”有类似之处,值得参考的著名分析方法还有:龟背图法、鱼骨图法、心灵地图法、麦肯锡的“MECE”方法等。)
?
多杈树的案例无处不在。
遇到任何需要解决问题,如果你觉得解决它比较复杂的话,你就可以习惯性地给这个问题画一个“多杈树”慢慢地,你会很习惯用这种模式思考问题,而且,你会发现自己做事的全面性、系统性、周密性、计划性都已在不知不觉中变得越来越令人羡慕了。
?
??(七)如何有效放弃?
?
?“橄榄球”定律提示人们,有许多事物的分布规律呈如图所示的橄榄球状。其中,
A部分:是核心内涵,具有关键影响力,占20%左右。
B部分:是对事情有相当影响力的内容,占60%左右。
C部分:对事情有一些影响力,但它的作用比较有限,甚至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占20%左右。
“橄榄球定律”有些类似于“二八定律”,但它比“二八定律”更清晰地告诉我们如何处理问题。像“二八分布”现象一样,现时中呈现“橄榄球”分布现象的事例也是随处可见的:
●世界上20%最顶尖的有大约占80%的总财富,但是最低层的20%的人所占有的财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你公司最优的20%左右的业务员,会完成公司80%左右总业绩,但最糟糕的20%左右的业务员,几乎没创造什么业绩。
●选举中,会有20%的人无论如何都铁定支持你,但另外有20%的无论你怎么努力做工作都铁定支持你的竞争对手,中间60%的选民才是你应努力争取的对象,不要错误地把精力浪费在错误的对象上。
●影响你公司产品销售的因素可能有好几十种,但其中处于A部分20%因素是决定性的,B部分60%因素你也应该关注,而至于C部分20%因素,你就不能地它身上浪费太多的宝贵时间。
?
一件事情,你抓不住20%核心要素,你就有八成把握;要想获得更大的把握,你可能要付出一倍以上的精力去照顾60%的关联因素;要想计划成功到100%的把握。你得为最后20%的一般因素付出数倍以上的努力。
?
工程师都非常清楚所谓的“计算平方率”的内容。它说的是,对于系统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问题中的每一个增加的方程),所要求解决的系统的计算量的增加至少要高于方程数的平方。换句话说,如果你的问题的复杂性增加了一倍,解决这个问题所要耗费的时间会达4倍,除非你进行了某种简化。举例来说,我们的太阳系由几百万个物体组成,所有的物体之间都有重力影响,但在分析行星运行时,天文学家是从忽略这其中绝大多数物体开始的。
?
就像大晴天出门逛街,虽然有突然下雨的可能,但如果你真的在行囊中装上雨衣、雨鞋等什么的,人们是不是会认为自己有点问题?
?
计划,非常重要;周密的计划,更重要。所有的确良计划百密一疏,等于没有计划。然而,也有人因此走向另一个极端,整天都在思考,整天都在追求完美,乃至舍本,而忘记自己的本来目的。
?
有时为了将事情做到万无一失,你必须作好准备为任何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付出艰辛的努力;而有些时候为了效率,你完全可以对那最后的20%因素忽略不计。
?
橄榄球定律并非告诉我们不要去周密计划,而是提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先解决关键性问题,而不是枝节问题。
?
比如,有人曾看见一只大雁在天上飞,于是开始思考大雁打下来的,是蒸着吃还是烤着吃,以及计划请哪些朋友来分享。等一切都想好,抬头看看天空,大雁已经不见了,直接深入问题的核心,应该先把“大雁”打下来再说,至于怎么个“吃”法,那不是现在就必须考虑的事。
?
大部分时刻我们应该直接深入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将所有问题作同样的考虑。尤其是可以暂时忽视那些作用不大的非关键性因素,避免走入死胡同。有时考虑过多会让你承担不必要的“负担”。
?
学会有效放弃那C部分20%的因素,以节省你的时间,节省你的精力,发挥最大的效能。注意:你不能按照“二八定律”忽视80%的因素,但你完全可以按照橄榄球定律忽视20%的C部分因素。
?
要更明智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别试图分析所有的事情,跟你的问题相关的因素太多了。你也可以做出许多分析与努力,但这样会无谓地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就像”为了一把盐而去煮沸大海一样。
?
(八)如何快速推销自己?
?
想象一下,在摩天大楼顶层的豪华会议厅里,一家世界“500强”公司的十几位在华高层主管已围坐在会议桌旁边。今天他们要从最后的三家咨询机构中选择其中一家作为他们公司未来几年在华业务发展的咨询合作伙伴。你非常荣幸地被你公司推举为在今天这个会议上的“竟标”发言人。现在一切准备停当,就等该公司的总裁了。这时会议室门被推开,总裁大踏步走进来说道:“伙伴们,非常抱歉,看来今天我已无法参加这个会议了。总部急电召我前去参加一个紧急会议,我现在就得动身。”接着,他转过身来同你打了一个招呼,并问你:“不如我们一同下楼?电梯里我们还不错点时间。”
?
你意识到这也是一是你在该公司决策之前,能见到总裁先生的最后机会了。
坐电梯大约需要30秒钟的时间,这也意味着,在这30秒内你必须将你的意图说清楚,并且将你公司的解决方案推销给总裁,你能行吗?这就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咨询机构麦肯锡公司常要求他的咨询顾问们必须做到的——“电梯测试”。
?
你必须对自己的产品、服务、建议、方案等十分了解,同时也要对你的客户、投资者,或者是你希望能接受你建议的人等十分了解,以确保你能在30秒内清晰而准确地将自己推销出去。否则,就等你完全有把握做到的时候再去见你的客户吧。
?
·剧作者在向好莱坞的制片人推荐自己的剧本时,常被要求“给我子弹”。30秒以内这位制片人若能听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那么剧作者就有可能得到一个进一步交流的机会,也许就能做成生意。
·竞标大会上,众多投标者五彩缤纷的说明已使评委们都快麻木了。当你一走上台,你是否有把握在30秒内让他们为之一振?
·大师们在做方案之前,最关心的是“卖点是什么”。
·能否吸引记者的关注,取决于你能否在第一时间给他多多地“爆点料”,告诉你的“新闻点”。
·走进上司的办公室,上司正在处理一大堆事情,看你一眼直截了当地问你:你的方案好在哪里?
·好不容易接通一个你一直想见的客户的电话,还来不及等寒暄完毕,对方已开始说:“请问,你有什么事?”
?
任何顾客都关心的首要问题是:“我为什么要你们的产品?”为了得到与顾客的一次面谈机会,常常决定于开始3分钟内你能否打动他。为了使他耐心听到你的30分钟的解释,30秒内,你能否引起他听下去的兴趣?
?
所有的一切,都由不得你啰啰嗦嗦一大通。你必须意识到,无论是制片人、评委、记者,还是策划师、上司、客户,都在对你作“电梯测试”你只有30秒!在30秒之内,说出对方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吸引对方的兴趣接着往下听。
?
如果你有很多建议,就盯住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建议,乃至其中最最重要的一个建议。别去担心支持性资料,等你有时间再去谈它。如果你我有很多话要说,而又只有30秒钟,那就说对方可能认为最重要的那句话吧。
?
当你站在电梯里面的时候,仅仅告诉总裁先生一点就可以了:“我们认为,如果你能按计划公开公司产品的部分的接口技术资料,那将会吸引更多配套厂商加入,有利扩大市场。三年内,贵公司的业务量可以提升200%。关于细节问题我们可以随后再讨论。祝您一切顺利。”
?
日本麦当劳大王滕田田曾接到一个来自美国的陌生人的电话:“我们发明一项游戏,如果您能采用,它可在一年以内让您的销售业绩提升16%。我们的收费是10万美金。如果您有兴趣,我们可以专程飞往日本给您解释”。滕田田接受了拜访采纳了建议。这个游戏就是类似于今天的那个风靡全世界的“刮刮卡”有奖游戏。
?
如果有一份DM广告,封面只有一小段话:“为什么有人会比自己成功十倍,收入多百倍乃至万倍,难道是他们比自己聪明那么多倍,运气好那么多倍吗?显然不是。那么,你想不想知道你我是如何做到的?”
这段文字是世界著名“纸上行销大师”亚布翰为一家国际训练机构作课程推介时所拟的广告名言。
当看到这段话,你是不是至少有兴趣翻开这份DM看一看后面的资料,看看里面说的是不是真的?
?
许多公司都在采用“电梯测试”的方法或类似的方法,以训练业务人员及公司的管理人员。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业务人员都在30秒以内向客户清晰并准确地介绍你们的产品,公司的销售业绩会不会在不知不觉中扩大?
?
·特别建议·
当你想向别人推销自己时,先为自己作几次“电梯测试”。如果我们能通过“电梯测试”,我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轻松地把自己或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
?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