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唐远山,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工作27年以来,擅长治疗糖尿病、胆囊炎、咳喘、更年期综合征和内科杂证,临床善用对药,兹举例如下。
??黄芪、当归:补血好搭档????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睥、肺经。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证,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之功。还可用于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及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浮肿尿少等。常用单剂量15~100克不等。当归性味甘、辛,温。归肝、心、脾经。可补血,活血。用于血虚,血瘀诸症,跌打肿痛,肠燥便难。常用剂量6~30克。
二药合用黄芪当归比例为5:1,重用黄芪以补气而专固肌表,即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资化源,使气旺血生。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常用于治疗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疮疡溃后,久不愈合。当归通便用30克,入汤剂煎服。
??栀子、淡豆豉:愈胸膈烦热????
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胃、三焦经。可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用于胸膈烦热症,肝胆湿热郁结所致黄疸、发热、小便短赤,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尿血等,还具有凉血止血作用。常用剂量6克。淡豆豉性味辛、甘、微苦,寒。归肺、胃经。可解表,除烦。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的发热、恶风寒、头痛等证,热病胸中烦闷,不眠等证。因淡豆豉炮制过程中为发酵物,故可调节人体肠道有益菌群,入汤剂不宜久煎。常用剂量15克。
《伤寒论》原文第76条:“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栀子豉汤主之”。唐远山常用于治疗心胸烦闷不得眠者及热扰胸膈等。焦栀子能温上、中、下三焦之热,故心膈之热药到病除。
芡实、金樱子:水陆皆通????
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可补脾去湿,益肾固精。用于脾虚泄泻,日久不止。涩能收敛,还可用于肾虚遗精、小便不禁、白带过多,有益肾固精的功效。常用剂量30克。金樱子性味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可固精,缩尿,涩肠止泻。用于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带过多。久泻久痢。此外,还可用于脱肛、子宫下垂、崩漏等,皆取其收涩作用。常用剂量15克。
二药皆入足少阴药也。芡实、金樱子,甘能益精,润能滋阴,涩能止脱。一生于水,一生于山,故名水陆二仙丹。用于治遗精、尿频、白浊、白带过多等证。
??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生姜性味辛,微温。归肺、脾经。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兼有温肺除痰止咳之效,还可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常用剂量3片,10克左右。大枣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作用。用于中气不足,脾胃虚弱,体倦乏力,食少便溏。血虚萎黄、妇女脏躁。还有养血安神功效。此外,常配伍峻烈药同用以缓和药性。常用剂量3~5枚,10克~20克左右。
二药配伍,生姜可以助卫气发汗,大枣又可补益营血,防止汗多伤营,能共奏调和营卫之功。与补益药同用,其生姜能和胃调中,大枣补脾益气,合用能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可提高滋补效能。
??地骨皮、白芍:清血之虚热????
地骨皮性味甘、淡,寒。归肺、肾经。有凉血退蒸,清泄肺热,善清虚热之功。 用于阴虚血热、肺热咳喘,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地骨皮常用剂量15克。白芍常用剂量10~80克不等。
二药合用地骨皮善清虚热以凉血退蒸,加白芍以滋养阴液柔肝止痛,唐远山常用于月经先期阴虚血热出血。
????????姜半夏、麸炒山药:??固护后天之本??????????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胸脘痞闷,梅核气,以及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唐远山临床常用姜半夏。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可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用于脾虚气弱,食少便溏或泄泻。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尿频、妇女白带过多。唐远山常用麸炒山药。姜半夏常用剂量10克,麸炒山药30~60克。
半夏用姜汁炮制后即为姜半夏,姜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山药麸炒后可增强其补脾健胃功效。脾胃为后天之本,唐远山治病从不忘固护脾胃。大便稀溏者可增加麸炒山药用量,此用法为薯蓣丸之精髓。
熟地、砂仁:滋补脾肾,不碍胃气
熟地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可养血滋阴,补精益髄,用于血虚导致的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以及肾阴不足导致的潮热、盗汗、遗精、消渴诸证。亦可治疗腰酸脚软、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等一切精血亏虚之证。常用剂量12~32克。砂仁性味辛,温,归脾、胃经。可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用于湿阻中焦及脾胃气滞之证。砂仁辛散温通,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常用剂量:3~5克,入汤剂宜后下。
熟地虽是补血生精、滋肾养肝之佳品,但是久服最易腻胃碍胃。唐远山临床每用六味地黄汤、四物汤、黑逍遥散等带有熟地的方剂时,常要佐砂仁3~5克以行气调中,醒脾开胃,助消化。两药相伍,砂仁既可减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又可助熟地下沉于肾之性而不碍胃气运行。
旋覆花、茜草:去脏间寒热,疗血滞
旋覆花性味苦、辛、咸,微温,归肺、脾、胃、大肠经,可消痰行水,降气止呕,用于痰涎壅肺、咳喘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闷等证。常用剂量:10克,入汤剂需包煎。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可凉血止血,活血祛瘀,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证。炒用凉血止血;生用既能活血化瘀,又能止血。常用剂量:10克。
叶天士于《本草经解》中言:“旋覆花气温,味咸,有小毒。主积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去五脏间寒热者,五脏藏阴者也,痰蓄五脏,则寒不藏而寒热矣;咸温可以消痰,所以去寒热也。补中者,中为脾胃,水行痰消,则中宫脾胃受补也。下气者,咸性润下也。”
黄元御《玉楸药解》言:“茜草。味苦,微寒,入足厥阴肝经,通经脉瘀塞,止营血流溢。亦行瘀血,敛新血,吐衄、崩漏、跌打、损伤、痔瘘、疮疖俱治。”
二药相伍即为肝着汤。《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曰:“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热饮”,积气与瘀既成,经脉凝瘀,则应治以行气活血,通阳散结之肝着汤,以旋覆花疏通肝络,茜草活血祛瘀,葱白通阳散结。
麦冬、半夏:培土生金,润燥得宜
麦冬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心、胃经。润肺养阴,益胃生津,淸心除烦。用于胃阴不足导致的舌干口渴、燥咳痰黏、劳嗽咯血。此外,还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治阴虚旸燥,大便秘结之证。常用剂量:15克。
半夏性味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胃气上逆导致的恶心呕吐,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咳嗽、气逆等证。半夏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用于胸脘痞闷、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唐远山临床常用生姜炮制后的半夏,寓顾护胃气之意。常用剂量:10克。
唐远山临证处方遵张仲景《金匮要略》麦门冬汤之意,取麦冬甘寒清润之性,既养肺胃之阴,又清肺胃虚热,佐以半夏以降逆化痰,半夏虽属温燥之品,含培土生金,虚则补其母之法。半夏伍麦门冬,能开胃行津以润肺,使麦冬滋而不腻;燥润相宜而降逆之用存,又使健脾养胃与补肺同在。
黄芪、知母:补气不燥,阴津得复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睥、肺经,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黄芪能补脾肺之气,为补气要药,且有升举阳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证。此外,还可用于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或半身不遂,以及气虚津亏的消渴等证。常用剂量:15~30克。有山西一原姓患者患双目上眼睑重症肌无力治疗时,唐远山单张处方中知母用量大至60~120克。知母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肺热咳嗽或阴虚燥咳、痰稠以及阴虚火旺,肺肾阴亏所致的骨蒸潮热、盗汗、心烦等证;亦用于阴虚消渴,症见口渴、饮多、尿多者。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知母原不甚寒,亦不甚苦,尝以之与黄芪等分并用,即分毫不觉凉热,其性非大寒可知。……若用黄芪补气之方,恐其有热不受者,亦恒辅以知母,惟有液滑能通大便,其人大便不实者忌之。”二药相伍,黄芪甘温,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偏于气中之阳;知母性寒,清气分实热,既能清泻肺胃之火,又能滋养肺肾之阴,与黄芪配伍可制其温燥之性。唐远山临床应用大剂量黄芪时必佐少量知母,既可防止黄芪温燥之性太过,又无碍其补益元气之功,有热者兼可清热养阴为佳。
枸杞、菊花:养肝明目,祛风佳偶
枸杞性味甘,平,归肝、肾、肺经。可滋补肝肾,明目,润肺,为滋补肝肾、明目之良药,凡肝肾阴虚诸证,均可应用。菊花性味辛、甘、苦,微寒,归肝、肺经,可疏风清热,解毒,明目,用于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发热、头昏痛及肝经风热或肝火上攻所致的目赤肿痛,亦用于肝风头痛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证。
二者配伍,枸杞补肝益精而治本,菊花清热平肝而治标,一补一清,标本兼顾。常用于肝肾不足,视物昏花,两目干涩疼痛,或迎风流泪,头晕,腰膝酸痛,或肝阳上亢、肝风上扰而见两目昏暗、视物模糊不清,头晕目眩等证。
地榆、槐米:双清肠热,便血搭档
地榆性寒苦降,味涩收敛,有凉血泄热、收敛止血之功,可用于诸出血之证,尤适宜于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及崩漏等。地榆尚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为治疗外科烫伤的要药。槐米性凉苦降,能清泄血分之热,适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病证,尤善治下部出血,炒炭用可增强其止血之力。
槐米为槐树的花未开时采收的花蕾,归心、肺经,在《本草经解》曰:“气平,味甘,无毒。主五痔,心痛,眼赤……肠风泻血,赤白痢。”槐米与槐角是同种植物不同部位,槐角“息肉痔”,是槐角丸中的君药,可凉血,清泄血分之热。
二药相伍,槐米阴柔,长于滋润肠道,地榆有微弱泻下作用,可使肠道保持畅通。便血选用二药而不选其他止血药物,是因便燥势必擦伤疮面,加剧出血,便时用力,亦要加剧出血之势故此。唐远山临床常用此对药治疗大便前、后出血,或粪中带血,以及痔疮出血,血色鲜红或晦暗。地榆、槐米配伍亦用于治疗结肠炎或其他大便下血属风热或湿热邪毒,壅遏肠道,损伤脉络者。唐远山恐苦寒药伤及脾胃,故用二药时常配伍海螵蛸15克。
黄精、苍术:降糖
黄精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 。可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口干食少,肺虚燥咳,精血不足,内热消渴。常用剂量30克。苍术性味辛、苦,温。归脾、胃经。有燥湿健脾,祛风湿之功。常用于治疗湿盛困脾之倦怠嗜卧,脘痞腹胀,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痢疾,疟疾,痰饮,水肿等症。常用剂量6~10克。
黄元御《玉楸药解》:“黄精滋润醇浓,善补脾精,不生胃气,未能益燥,但可助湿”。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中言苍术:“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二药相伍黄精可补脾胃之精,润心肺之燥,配苍术以健脾燥湿防黄精助湿,唐远山常用于治疗中医消渴病,尤宜治疗消渴上消及中消兼有脾虚夹湿之证。
海螵蛸、茜草:止血活血
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归肝、肾经。咸入血可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并能制酸止痛,收湿敛疮。《神农本草经》:“主女子漏下,赤白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茜草性味苦,寒。归肝经。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仆肿痛。炒炭用可增强止血之效。二药常用10~15克。
唐远山认为二药相伍,一涩一散,一行一止,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耗血伤正,用于治疗妇人崩漏下血、瘕癥积聚、带下经久不愈者。
山药、芡实:补脾止带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为气阴两补之品,补脾益肺,固肾涩精,敛带止泻,补而不滞,养阴益气。麸炒后可增强其补脾健胃功效。芡实性味甘、涩,平。归脾、肾经。补脾除湿,止带止泻,并固精涩精缩尿。麸炒后性偏温,补脾固涩增强。
二药均用麸炒,以增强补脾益肾之功,又收敛止泻止带,固精缩尿,标本并治。二药常用剂量为30克。
海螵蛸、白及:愈血衄之疾
海螵蛸性味咸、涩,微温。归肝、肾经。有收敛止血,固精止带,制酸止痛,收湿敛疮之功。用于崩漏下血、肺胃出血、创伤出血。遗精、带下,胃痛吐酸,湿疮湿疹及溃疡多脓。白及性味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咯血、吐血及外伤出血,疮痈肿毒,手足皲裂。海螵蛸常用剂量15克,白及常用剂量10克。
二药同用均有收敛止血,收湿敛疮之功,海螵蛸还兼制酸止痛,唐远山主要用于治疗肺、胃出血,如咳血、胃溃疡等,颗粒剂兑服更佳。
牡丹皮、桂枝:寒温并用通经散瘀
牡丹皮性味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凉血清热,行瘀调经,善治热结血滞之斑疹、吐衄、经闭和痈肿。常用剂量15克。桂枝性味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调经止痛,治血脉闭阻之闭经、痛经、肢体疼痛。常用剂量6~10克。
唐远山认为二药相伍,一寒一温,寒得温则化,入血分而通经散瘀,治疗血瘀经闭、痛经以及下肢血管阻塞之肿痛。
牡丹皮、白芍:清血分实热
牡丹皮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脾经。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用于温热病热入血分而发斑疹,及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温热病后期,阴分伏热发热,或夜热早凉,以及阴虚内热,痈肿疮毒及内痈,血滞经闭、痛经,或癥瘕等证。唐远山遵黄元御《长沙药解》:“牡丹皮味苦、辛,微寒,入足厥阴肝经。达木郁而清风,行瘀血而泻热,排痈疽之脓血,化脏腑之癥瘕。”常用剂量15克。
白芍性味甘、淡,寒。归肺、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肝气不和,胁肋脘腹疼痛,或四肢拘挛作痛以及肝阳上亢,头痛、眩晕之证。白芍能养血调经柔肝,常用于妇科疾病及缓急止痛。唐远山遵黄元御《长沙药解》:“白芍味酸、微苦、微寒,入足厥阴肝、足少阳胆经。入肝家而清风,走胆腑而泻热。善调心中烦悸,最消腹里痛满,散胸胁之痞热,伸腿足之挛急”。常用剂量10~80克不等。
牡丹皮、白芍二药味苦而微寒,既可活血以散瘀,又能凉血以清退瘀久所化之实热,白芍并能缓急止痛。唐远山常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附件炎、慢性盆腔炎等属瘀血留滞者。白芍单剂用来缓急通便之量可达80克。(范荣波 西安市中医医院)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