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1.勿忘治病必求于本
《内经知要》中注解这句话时说:“病变无穷而阴阳为之本”;又说:“洞察阴阳,直穷病本,庶堪司命”。就诊治心病来说,其临床表现虽然变化甚多,但归纳起来不越阴阳虚实而已。所以,抓住阴阳这个根本,才能运用理法方药调整机体使之“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我曾治一84岁的男病人,心律不齐40余年,多次住院治疗,均未治愈。中医辨证为脾阳不振,不能化湿,湿阻中焦,影响上中二焦而致心律失常之证。经用平胃散为主合桂枝加附子汤随证加减而治愈,追访3年,未再发生心律不齐。
2.勿忘整体观念
《素问?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如把这句话的精神引申到心病的诊治上,也可以说五脏六腑皆可致心病,非独心也。任何一脏一腑有病,皆可以影响其他脏腑,甚至七情变化、风雨寒暑均可伤于某脏而波及他脏。所以,临床上表现为心有病时,不一定是由于心本身有病,很可能是他脏有病影响到心,当然心也可先发病又影响到他脏同病等。
曾治疗一位心前区疼痛,一日数次发作,并有心律不齐的病人,多处诊治未愈。经仔细辨证,认为是肾寒奔豚所致的心痛,经用桂枝加桂(紫肉桂)汤治疗而痊愈。总之,不要一遇见心病就单纯从心去论治,要从整体观出发,全面考虑,进行辨证论治。
3.勿忘动变制化思想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说:“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同书《天元正纪大论》中也说:“动静相召,上下相临,阴阳相错而变由生也。”《六微旨大论》中又说:”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出入升降无器不有。”说明任何东西都是在不停的“动”、“变”。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还说:“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意思是说凡一切运动变化要有规律的动,不可过盛和过极,过极的乱动超过了规律极限,则可成为灾害(亢则害),盛极则有制(制即制约、克制之意),能承接制约,则无亢害,无亢害即有制约有规律的运动变化,才能有规律的自然生化无穷。
所以我认为“动、变”还要有“制”,才能“化”,故称之为“动变制化思想”。我们在对心病进行辨证论治时,不但要“勿忘治病求本”和整体观,而且还要勿忘疾病是不停地按照动、变、制、化的规律在变化着,决不可用固定不变的方药去治疗时刻不停地变化着的疾病。
我曾治疗一位67岁女性肺心病患者,西医诊断心衰Ⅱ~Ⅲ度,证见心悸、水肿、气喘不能平卧,用动变制化的思想来分析,进行辨证,认为本病人已不是当初的咳喘,而动、变为水饮凌心,故用了以治水饮为主,兼顾化痰浊的方法而证平。
4.勿忘从化理论
从化,即从阳化热,从阴化寒的理论,学习这一理论,我们认识到同一致病因素所引致的疾病,其临床上的证候表现并不一定一样,有的化为热证,有的化为寒证。诊治心病也一样,有的因体质不同而从化不同则证候表现不同,有的因饮食、地域、药物等不同而从化各异,证候因而不同等等。
我曾治一妇女,产后大出血、心肌炎,经服用一个多月的补血养心的中药治疗,未见效果,到我处来诊时,看以前服的药,多是温补药,参照从化理论认为,本患者的病因用温补药太多而渐渐化热的表现,病人又说近日因气恼而心痛加重,又考虑“气有余便生火”,所以用了枳实薤白桂枝汤,轻用薤白、桂枝,重用瓜萎、枳实,又加香附、黄芩、生白芍、丹参,柔疏肝气,清降肝热而治愈。可见心病的初起和久病以及年龄、体质、地域、饮食、嗜好等的不同,可能从化各异。诊治时一定要勿忘“从化”而详加分辨。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