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1、耳鸣
引气归元、腹四关、大横双
2、失眠
主穴:引气归元穴(中腕、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
配穴:商曲(双)、滑肉门(双)、下风湿点(双)、气旁(双)。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带上眼罩,暴露腹部,上述输穴的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及血管,将0.25mmx40mm规格的毫针通过针管迅速进入输穴皮下,针尖抵达预计的深度后,留针20分钟。
结论 本研究表明腹针治疗妇女失眠症近期疗效较药物满意。
3、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
取腹穴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高热(体温>39℃)时加气海、关元针刺,病例均留针30—60分钟,留针期间可采用轻捻转、徐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方法,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出针,起针过程中不提插不捻转;
提示腹针组退热效果优于中药组与西药组相当。结论腹针疗法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具有良好的退热效果,退热作用平稳而缓和。
4、慢性荨麻疹
取穴:以腹针引气归元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为主穴;配穴: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调脾气(双侧大横穴).
方法:先测准腹针穴位,以确保疗效,然后常规消毒,用薄氏腹针专用针S4×40(34号)毫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缓慢进针到地部,进针时首先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疤痕,然后施术要轻、缓。如针尖抵达预计深度时,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使腹腔内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施术分3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分钟。其间在神阙加灸架灸。每曰1次,每周5次(周六、周日休息),4周为1疗程。
结论 薄氏腹针治疗慢性荨麻疹近期疗效与西替利嗪相当,但无抗组胺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安全,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理想方法之一。
5、膝关节术后疼痛
薄氏镇痛处方:
水分(M)、气旁(M、健侧)、关元(D)、外陵(M、患侧)、下风湿点(S、患侧)。根据切口的位置加穴:膝关节内侧…下风湿内点、膝关节外侧~下风湿点、膝关节中间一下内与下风湿连线上。
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主要处方为:引气归元;滑肉门(患)和上风湿点(患),另取病变区相应点,若干穴位.前者深刺(D),中者中刺(M),后者浅刺(S).同时采用浮针治疗,主要在患者病区取点.
结论 采用腹针和浮针并用时,对该种病症止痛效果很好,并且治疗方法无痛,易于患者接受,患者康复快,无副作用。
7、无先兆偏头痛
处方:中脘、阴都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角刺。辩证加减:血虚头痛加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加气海、关元、滑肉门(双)。针刺前首先明确无肝脾肿大等阳性体征再施治,患者取仰卧位,选用40一60mm长度的毫针,避开毛孔及血管、疤痕,施术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四周或远端传导为催气。针法:直刺,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隔5min行针1次,留针30min,1次/d,10d/疗程,共2个疗程。
结论腹针加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结论 腹针加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优于电针。
8、腹针结合火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火针治疗:在患者腰椎椎旁及下肢找到压痛最明显部位,施以火针后拔罐(常见有淤血排出)每次取3—5穴,隔卜2日治疗一次,5次为一疗程。
腹针治疗: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配穴: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加水沟、印堂,病程长者加气穴;以腰痛为主者加气旁、四满;伴有下肢症状者加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外陵下5分外5分)、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得气后平补平泻,每次留针半小时,隔日针一次,6次为一疗程。
9、肩周炎
腹针疗法。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O.22×40mm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选穴: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中刺),根据痛点在滑肉门周围加针以浅刺,不捻转或轻捻转慢提插手法。留针30分钟起针,每日1次,每周5次
10、强直性脊柱炎
取穴:君(主穴):引气归元(即中脘,脐上4寸。下脘,脐上2寸。气海,脐下1.5寸。关元穴,脐下3寸);臣(次穴):中极(脐下4寸):大横(脐旁3.5寸双)佐:气穴(关元穴旁0.5寸,双穴)。腹四关(滑肉门,水分穴旁开2寸,双穴;水分穴脐上1寸取之。外陵,阴交穴旁开2寸,双穴;阴交穴脐下卜寸取之。左右共四个穴位组成);寒湿阻络型加神阙灸。湿热阻络型加水分。针刺后不行针,每曰1次,约30分钟。并予中药口服加英太青50mg,每日2次,柳氮磺吡啶O.5 3/日开始,每周每次加O.25至2—3/日口服。
结论 与药物组比较,腹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是安全有效的。
11、原发性面肌痉挛
腹针组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阴都。
行针手法及疗程:各穴直刺进针,平补平泻,针感向四周扩散。
结论:腹针疗法优于体针疗法和卡马西平片疗法。
12、焦虑性神经症——抑郁焦虑失眠
腹针组
处方:引气归元,左气穴、气旁
刺灸法:“夏普”牌一次性针灸管针针刺,规格为0.22×30-40mm。引气归元均深刺,气穴、气旁均中刺。留针30分钟。针完后行鼻子深呼吸6次,休息1分钟再深呼吸6次,直到出针。每周治疗2次。
结论 腹针、体针治疗焦虑性神经症的安全、有效,疗效以腹针较好。
13、颈性眩晕
准确量取腹针穴位。取天地针(中脘、关元)、下脘、双侧商曲、双侧滑肉门。其中中脘和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合并颈项疼痛可在下脘用梅花刺法浅刺;久病者加用腹四关(双侧滑肉门和外陵),以加强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之功。对腹部穴位严格消毒,快速进针,针尖抵达预期深度时,采用轻捻转、慢提插,使腹腔内的大网膜有足够的时间游离,以避免刺伤内脏。留针时隔5分钟运针一次。留针30分钟后起针。
14、颈椎病
取穴:主穴为中脘关元商曲(双侧)滑肉门(双侧)
随证加减:伴见头晕加下脘上,头痛加阴都(患侧),项肌板硬加石关(患侧),上肢麻木加上风湿点和上风湿外点(患侧),肩痛可在滑肉门旁加刺(患侧)。
结论 腹针治疗颈椎病高效安全无痛苦。
15、脾肾两虚型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
取穴:中脘、下脘、阴都(双)、商曲(双)、气海、关元、滑肉门(双)
操作:患者卧位,术者定位取穴,常规消毒,选取O.25×40mm长度的毫针,直刺,快速进针,只捻转不提插或小幅度提插,直至术者手下有沉紧感,而患者无疼痛及酸胀感。
结论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6、偏头痛
主穴:中脘、阴都。
配穴:头顶痛取中脘,前额痛取脘下(中脘下5分),后项痛取脘上,侧头痛分取左右阴都,若病情较重或病程较长,可用三星刺或梅花刺。
方法:患者平卧,腹部常规皮肤消毒,根据病人胖瘦选用40一60mm毫针,选准学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慢提插手法。必要时在相应穴位加三星刺或梅花刺,可在神阙穴加灸或TDP照射,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结论结果提示腹针这一新疗法具有传统疗法同样良好的疗效。
17、神经根型颈椎病
)处方:天地针(中脘、关元)为君、臣穴,针刺地部(深刺),石关(双)、商曲(双)为使穴,针刺天部(浅剌),滑肉门(双)为佐穴,针剌人部(中刺)。配穴:下脘上(经验穴),取此穴时依据骨质增生的部位高低不同而上下移动,如颈7增生取下脘穴,颈4、5增生取下脘上5分,以次类推。上肢麻木、疼痛加患侧滑肉门三角(经验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加气穴(双),耳鸣、眼花加气旁(双)。配穴均刺人部(中刺)。
注:下脘上位于下脘穴的上方任脉上;气旁位于气海穴的平行旁开5分;滑肉门三角是在滑肉门穴的平行线和上外方各取一穴,及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上风湿上点。
结论上述研究表明,腹针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近远期疗效好,疗程短,操作简便的一种新的微针技术,在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8、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1)处方:中脘、下脘、上风湿点(滑肉门外5分上5分)、患侧阴都。
(2)取穴:取仰卧位,暴露腹部,以神阙为中心定位取穴。脐以正中点为准,脐与胸剑联合之间为8寸,脐与耻骨联合之间为5寸,脐至腹侧壁的水平距离为6寸。中脘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上4寸,下脘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上2寸,气海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1.5寸,关元位于腹白线上脐正中点下3寸,上风湿点位于脐上1.5寸再以腹白线为准水平旁开2.5寸,阴都位于中脘旁开O.5寸。
(3)针刺:常规皮肤消毒,选用32-34号细针,根据体形胖瘦选择针具长短,直刺,轻轻捻转,缓慢进针,中脘、下脘深刺至地部,上风湿点中刺至人部,阴都穴浅刺至天部,不要求患者有酸、麻、胀感,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19、痛风性关节炎
腹针组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水分、大横(患侧)。随症加减:肩痛加滑肉门三星刺、上风湿点(皆患侧);肘痛加上风湿点三星刺(皆患侧);腕痛加上风湿点、上风湿外点三星刺(皆患侧);膝痛下风湿点三星刺(患侧):踝痛、趾痛加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三星刺(皆患侧)。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两疗程间休息1天。28天后复查血清尿酸含量。
结论 腹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法,并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
20、腰椎间盘突出症
腹针组
主穴取引气归元(由中脘、下腕、气海、关元)组成,及腹四关(由滑肉门(双)外陵(双))组成,神阙穴(灸),以腰疼为主加水分、气旁(健侧),合并坐骨神经疼加气外穴(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以0.25X40mm进针后得气,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程长短决定进针深浅(天地人三部),高血压病人禁灸
21、抑郁症
腹针“引气归元”法,君穴取水分(深刺);臣穴:中脘(深刺)、下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佐穴取阴都(双,中刺)商曲(双,中刺)、滑肉门(双,中刺)、天枢(双,中刺),大横(双,中刺)、气旁(左,中刺)、气穴(左,中刺)、关元下(双,中刺)。每日针1次,留针30min,治疗1 O次为1个疗程
。结论 薄氏腹针疗法对抑郁症有确切的疗效。
22、失眠
腹针拟定处方:中脘(S)、下脘(S)、气海(D)、关元(D)、滑肉门(M/双)、气旁(左侧)、气穴(左侧),每日1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5次为l疗程。
结论 薄氏腹针对失眠症具有确切疗效,特别是对虚证失眠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
23、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
取穴关元、中极、归来、带脉、子宫穴、三阴交。配穴:湿热淤滞型,加阴陵泉、水道;寒湿凝滞型加地机、秩边;邪毒伤阴型加太溪、复溜、肾俞:冲任虚寒型加足三里、气海。选用1.5寸针,进针后行提插捻转,达到酸胀感为最佳。行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结论 腹部穴位针灸加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
24、小儿脑瘫
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4个穴位组成)。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
结论: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
25、中风偏瘫水肿
上肢远端水肿为主:取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到地部:取双侧滑肉门、双侧外陵、对侧商曲、水分针刺到人部。上风湿点(滑肉门外上O.5分)上风湿外点(滑肉们旁开1寸)针刺到天部。在上风湿点及上风湿外点,可加用三角针、三星针针法,以加强局部调整。
下肢患侧远端水肿为主的:引气归元的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到地部:双侧滑肉门、外陵、水分中刺到人部;患肢对侧气旁(气海旁开0.5分)、气穴(关元旁开0.5分)中刺到人部地部之间、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寸半,外陵下外5分)、下风湿下点(下风湿点下外5分)浅刺到天部;在下风湿点及下风湿下点加用三角针、三连针等。
针刺后以神阙穴为中心施以温灸器灸40分钟;每日针灸一次;每周五次连续十五次。
结果 3周1个疗程后30例患者痊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0%。结论脑卒中的恢复期病人多为气血不足脾肾亏损,以气虚多见。患侧肢体远端的肿胀为气虚不能运化水湿水饮流注于肢节或瘀痰阻络而成。用腹针来调理脏腑气血、从而更有效的疏通局部经络,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辅以温灸温通经脉助气血运行,疗效确切。
26、多发性抽动症
基本穴位:中脘,水分,气海,关元,天枢,神阙。
随症配穴:口眼抽动者加中脘梅花刺,阴都。手足抽动者加外陵,滑肉门,上下风湿点。躯干抽动者加建里,石关,阴交。
任脉上的穴位宜深刺,神阙用艾条悬灸,肾经上的穴位宜中刺,外陵、滑肉门浅刺。以上治疗法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一周。
结果6患儿治愈4,显效1,好转1,随防无复发。结论 腹针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确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27、慢性胃肠炎
治疗方法: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三里。
方法:常规消毒,根据病人腹壁脂肪及体型胖瘦分别选用40…60毫米长的
毫针,对准穴位直刺。快速破皮,后慢慢进针,有得气感为好。不行手法每
过分钟催气一次。患者肤部有沉感,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为一个疗
程,治疗2—3个疗程。
结果 22例痊愈19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85%。好转率为100%。结论腹针对治疗慢性胃肠炎有较好的疗效。
28、偏头痛
取穴:中腕、气海、关元、阴都(取同侧)、滑肉门(双)
2.2方法:针刺前首先检查肝、脾脏器的大小与否,若确诊肝脾脏器大小正常,然后局部常规消毒,采用40—60mm长度毫针,依据病人的腹壁脂肪而针刺不同的深度,剌入穴位后,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首先候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然后行气,候气后再捻转提插使局部产生针感,最后崔气:候气后5分钟行针1次,目的是为了加强针感。而后在神阙穴施以灸法。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治疗2疗程统计疗效。
29、腰椎间盘突出症
取穴:主穴取水分、气海、关元,配穴辩证加减如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人中、印,
陈旧性腰椎间盘突出加中脘、气穴;以腰痛为主加外陵(双),四满(双),气穴(双);合并坐骨神经痛加气旁(对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患侧),若腰痛随气候变化而变化加上风湿点(双)、下风湿点(双)。
2.2操作方法:患者仰卧,露腹。针刺部位用75%,酒精常规清毒,用32#的套管针按照顺序及深度依次进针后候气,再行气继之催气,一般留针30分钟。
2.3疗程制定: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前两天每天两次,后三天一天次,后5次隔天1次;慢性腰椎间盘突出者,前5天1次/日,后5次隔天1次。
30、抑郁症
采用腹针引气归元针法,天地针法,中脘梅花刺法,均深刺:另灸神阙,关元各30分,每日1次,60天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
结论:腹针对于抑郁症有较好的疗效。
31、脑出血、脑外伤术后昏迷的促醒康复
治疗方法腹针引气归元,腹四关(滑肉门双侧),外陵,另外配合水沟、百会,血压不高者在神阙穴位置自神阙散适量,加温灸器艾灸。以上穴位根据病情加减。患者平卧,定位取穴,常规消毒,快进针,只捻转,不提插,视病程长短、身体强弱在天、人、地3个深度(表浅、中度、深度)施术治疗,留针30一60分钟,10次为1疗程。
结论 腹针治疗脑出血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32、椎动脉型颈椎病
主穴:中脘、关元,深刺。
配穴:双商曲、双滑肉门中刺,下脘上5分、建里、建里与双侧商曲连线的中点浅刺,病程长者配气穴(双)浅刺。
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治。常规消毒后,选用32号40—60mm长度的毫针,进针时首先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缓,在针尖抵至预定深度后,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侯气、行气、催气。进行后停留3—5分钟称之侯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称之催气。如无高血压可同时将灸架置于神阙穴上施灸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33、黄褐斑
腹针疗法:
选穴:中脘、下脘、水分、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双)
治疗方法:采用腹针疗法。根据腹壁脂肪及体形的胖瘦分别选用0.22×40mm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不捻转或轻捻转慢提插手法,均用深刺留针,30分钟后起针,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
加减:肝气郁结:外陵(双);脾土亏虚:气海、关元、气穴、气旁;肾水不足:气海、关元;胃中瘀热:商曲;
(2)梅花针叩刺:沿黄褐斑中心部位开始,向周围一圈圈叩刺,使皮肤潮红,每周3次,10次为一疗程。
34、头痛
治疗方法
主穴取中脘、阴都(患侧)或中脘梅花刺、阴都三星刺;并根据头痛的中医分型进行辩证加减,外感头痛加体针针刺曲池(双)或十二井放血,血虚头痛加刺气海、天枢(双),瘀血头痛加刺气海、关元、滑肉门(双);进针后留针20一30分钟,针毕按进针顺序依次起针,留针期间可行徐捻转、慢提插的手法运针。
结论腹针疗法对头痛有较好的止痛效果。
35、腹针治疗月经不调78例
主穴:中极、关元、中脘
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
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32#1.5寸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次穴将针刺入人部。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
36、围绝经期综合征
治疗方法
2.1取穴主穴取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开四关(双侧滑肉门、外陵)大横、气穴、关元下。
2.2操作方法针刺前先检查肝脾的大小及有无包块、触痛等,无阳性体征者方可施治。常规皮肤消毒,上述腧穴用0.25m m×40m m规格的毫针迅速刺入皮下,不用提插捻转等其它针刺手法,照射TDP。留针30min,1周3次,1 0次1疗程疗程中间休息2d,观察治疗3疗程。
结论腹针对于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37、周围性面瘫
治疗方法
急性期针刺法:取中脘、水分、双上风湿点,中脘穴浅刺并在其患侧半径用梅花针轻叩至皮肤潮红,水分、双上风湿点均按腹针取穴标准刺至中等深度。
恢复期针刺法: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双)、大横(双)。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深刺,滑肉门中刺,大横中刺。
均留针30分钟,有面部水肿或疼痛者中脘部位加灸罐,每天一次10次一疗程,疗程间隔2天。
3疗效观察
结论 腹针疗法不直接刺激面部,从而避免了因刺激过度引起的面肌痉挛等后遗症,值得临床推广、
38、腹针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脊柱错位引起的多汗症
治疗方法:
颈椎关节错位采用广州军区总医院龙层花老师的颈椎错位的手法进行治疗(1)放松手法,(2)仰头摇正,侧头摇正,侧向搬按法牵引正骨法纠正错位的颈椎关节。
胸椎关节错位采用(1)俯卧位冲压法和捶正式进行治疗.
薄氏腹针治疗:采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阴都(双)、气穴(双)、外陵(双)、滑肉门(双),患者取仰卧位,使用腹针专用O.22mm*40mm毫针,均用平补平泻手法为主,架灸神阙穴,留针30分钟,以上两种治疗每天1次,10天为l疗程。
结论 脊柱关节错位可刺激不同节段的交感神经节采用推拿可调节脊椎错位,配合腹针可治疗多汗症。
39、小儿脑瘫
处方: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四穴组成)。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4个穴位组成)。商曲、阴都、气穴、上下风湿点,可依据偏瘫的类型随证加减。
结论:以腹针治疗小儿脑瘫疗效好,操作简便,痛苦小。
40、月经不调
主穴:中极、关元、中脘
次穴:气门、外四满、经中
辩证加减:
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
气虚者:加足三里、脾腧
血寒者:加命门、归来、三阴交
血热者:加行间、太溪
旰郁气滞者:加中脘、期门、内关
肾虚者:加肾腧、水泉
选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规格为32#1.5寸毫针,按腹针的标准化取穴,刺主穴时将针进入地部,病人可无针刺反应或略有胀感,次穴将针刺入人部。虚证、寒证者可在主穴温针灸,或在神阙穴艾箱灸。
41、中老年尿频
腹针处方
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中极。
配穴:天枢(双)、水道(双),病史久者加气穴(双)、神阙加灸。
2.2方法
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术。为避免针刺意外的发生,便于控制进针深度,腹针治疗时对每一个病人通常采用同一长度的针具来进行治疗。常规皮肤消毒后选用30~60mm长度32号毫针,进针时应避开毛孔、血管及瘢痕,施术要轻、缓,针尖刺至所需深度后一般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
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候气、行气、催气。进针后停留3~5分钟称之候气;3~5分钟后再轻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气一次加强针感,使之向远端扩散称之催气。一般前5次每日治疗1次,后5次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30分钟,治疗10次为一个疗程
42、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方法
主穴:中脘、关元,深刺。
配穴:双商曲、双滑肉门中刺,下脘上5分、建里、建里与双侧商曲连线的中点浅刺,病程长者配气穴(双)浅刺。
方法:治疗前先检查肝脾大小,确无阳性体征即可施治。常规消毒后,选用32号40—60mm长度的毫针,进针时首先避开毛孔血管,施术要缓,在针尖抵至预定深度后,采用只捻转不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施术过程分三步进行,即侯气、行气、催气。进行后停留3—5分钟称之侯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称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称之催气。如无高血压可同时将灸架置于神阙穴上施灸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2疗程后观察疗效。
43、SARS引起的股骨头坏死
处方:
主穴:中脘(深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
辅穴:水分(深刺)、双侧气穴(中刺)、患侧外陵(中刺)。患侧下风湿点(浅刺)。
加减: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的不同在腹部的全息相关部位及中医辨证分型进行辨证配穴。
风寒湿痹型配双侧大横(中刺)、痰湿型配双侧天枢(中刺)、气血虚弱配气旁双侧(中刺)、肝肾不足型配下脘(深刺)
手法:针刺用补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
疗程:每日一次,连续治疗五次后,隔天治疗一次,十次为一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止治疗七天,进行下一疗程治疗。
结论腹针健脾益肾法治疗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有明显的疗效。腹针因具有治疗方法简单、见效快、无副作用、经济、疗效显著等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44、特发性眼睑痉挛
针刺双侧太阳、球后、白会、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穴。同侧太阳、球后连一对电极,选连续波,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
45、单纯性肥胖
治疗方法
主穴:府舍、腹结、腹哀、大横、大巨、天枢、滑肉门、梁门、石门、关门、中皖、关元、水道、水分、足三里。
配穴:胃肠实热型加支沟、曲池、上巨虚、梁丘
脾虚湿阻型加脾俞、丰隆、阴陵腺
脾肾阳虚型加脾俞、肾俞、太溪、复溜
针刺时选用直径0.25mm长25-60mm毫针针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其间行针一次。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隔7-10天。
临床治愈3例,有效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6%。
46、老年腰脱
引气归元、治疗:主方加关元下、四满(双)、气穴(双)、外陵(双)、下风湿点(双)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
47、老年性便秘
引气归元、主方加天枢(双)、大横(双)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一次后患者大便畅通,治疗两次后患者无便感,一夜未醒,睡眠好,巩固一次共三次痊愈,大便恢复正常。
48、慢性胃炎
引气归元、主方加开四关(滑肉门、外陵)、大横。共针2疗程,患者能吃饭,肉类,吃饱,夜间腹不胀,晨起不反酸,胃适
49、快速治疗呃逆
中脘(浅刺)、下脘(浅刺)、气海(深刺)、关元(深刺)、阴都(双侧)(浅刺)、滑肉门(双侧)(中刺),除双侧阴都强刺激外,均为轻刺激。进针约10分钟后呃逆停止,20分后出针。患者回家后未再有呃逆发作,觉得腹针神奇,来电话感谢。
50、眼底病-老年黄斑变性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大横(右)
操作:中脘穴双刺法,一针向下针刺,另一针向上平刺。余穴同常规针法。
“引气归元'四穴用补法。余穴用泻法。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效果:经过5个疗程(50次),在原医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1;眼底:右黄斑陈旧渗出,出血基本吸收。中心凹反射(一)。左黄斑大片陈旧出血,有少量残余出血,中心凹反射消失
51、眼底病-青光眼
案例:郗某某,男.64岁,某公司高级顾问。初诊2001.11.26,自诉:患开角型青光眼20余年,眼压高,左眼已手术。眼压:右27、左25。曾在德国经中西医治疗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诊疗过。查裸视:右0.3,左0.8,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辨证:青光眼之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阻塞脉络。房水流通受阻,眼压升高。
又视盘缺血、缺氧,导致视野缩小,视力下降。
治法:疏肝、活血、补气血。
腹针治疗: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大横(右)、
水分、水道(左)
操作:“引气归元”直刺地部,补法。商曲向上斜刺,水分、水道向下斜刺,大横先
泻后补。隔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52、静脉曲张
:“ 引气归元”、滑肉门(双)、上风湿点(右)上风湿上点三角、大横(左)、下风湿点(左)
针刺到第3次时右上肢胀疼明显减轻,6次基本痊愈。
53、带状疱疹
“引气归元';滑肉门(双),右上风湿点(左)
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治疗3次后隐痛缓解,但时而仍有灼热感,第四天用拉罐从大椎拉至尾椎,拔罐后又继续作腹针,做3次后又再次拉罐,经10次腹针,两次拉罐后,自觉症状逐渐消失。
54、贲门失迟缓症-呕吐
腹针:
D中脘、下脘、气海、关元
M梁门(右)
膻中、内关(双)
2、艾灸:中脘、神阙、关元
3、埋针:耳穴:胃、贲门、膈;体穴:膈俞(右)、胃俞(左)
留针三天。
55、产后风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旁(气海旁开5分)、气穴、滑肉门c双,下风湿点(气海旁开2.5寸)、下风湿下点(石门旁开3寸,下O.5寸)、大巨。双,、上肢疾患加上风湿点(滑肉门旁开5分上5分)、上风湿上点(下脘旁开3寸)、上风湿外点(滑肉门外开1寸)、遗精穴(关元旁开1寸)。
2针刺方法:中脘、下脘、气海、关元针刺地部、遗精穴用3寸至4寸毫针刺入2.5寸至3寸,使针感到达外生殖器,有的可达到后腰部;腰骶部,其余针刺人部。并加艾灸神阙穴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一个疗程后视身体状况可间隔2~3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按上述方法治疗后该四例患者均已治愈,半年后追访无复发。四例患者中最少的治疗26次,最多的治疗84次;平均治疗44.8次。
56、前列腺肥大-湿热
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皆深刺、外陵、大横皆中刺、关元下、旁O.5寸浅刺。
操作方法:用0.30ram×40mm毫针刺入皮下分别到达所需深度要求。深刺不能刺入腹腔,觉针下有抵触感即可;浅刺刺入皮下、皮内即可。不要求针感。每次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每次针刺时患者都自觉自左肩至手有酸、麻、胀感,取针后此感觉即消失。针刺2次后,患者夜尿次数开始减少,10次后减少到2—3次每夜。15次后1次每晚.
57、神经性
中脘、建里、双滑肉门、气海、关元、双外陵加灸神阙26次
58、视神经萎缩失明
先引气归元、腹四关,针刺20次,一日两次,后刺背部脊柱两侧各穴18次。
经中医诊断:肝火旺,脾肾两虚,气穴两亏,问诊:孩子讲经常上网看小说,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久视伤血、伤神,日久伤五脏六腑,久病及里,最后伤眼,导致眼失调。
59、多寐
何××女73岁农民2004年9月10日来诊,患者三月前觉睡眠增多,逐渐加重,每晚睡眠1 3个小时以上,白天亦睡,睡时唤能醒。患者困倦态,懒言少语,面色苍白无华,消瘦,食少便溏。30年前因与家人生气患此症,治愈后又多次复发,但此次较重,服药无效来诊。
诊断:多寐。辨证:肝气郁结。脾失健运。
治则:疏肝健脾。
治疗: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开四关(滑肉门、大陵),大敦,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二诊患者述清晨已能自己醒来,继针一次,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无困倦感,精神足,三次痊愈。
60、腓神经麻痹
刘××女75岁农民2004年9月24日来诊患者五个月前觉右小腿以下麻木,踝关节不能伸屈,到医院做CT否定脑血栓,经针灸治疗好转。昨日左踝关节不能伸屈由家属搀扶来诊。患者走路足尖先着地,足下垂内翻,双下肢无力,腓骨以下感觉障碍,左踝关节不能动,右踝关节能背伸50,右拇趾屈50,面浮无华,食少,便溏,睡眠差。
诊断:腓神经麻痹(足癖)辨证:脾胃虚弱,筋脉失养。
治则:健脾益气滋养肝肾。
治疗:处方一:腹针: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开四关(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
处方二,体针:阳陵泉、足三里、悬钟解溪、太溪、照海、足临泣。上方每次一组,留针30分交替使用,隔日一次,10次一疗程,休息三日继续下疗程,第一次治疗起针后患者右踝关节能背伸100,右拇趾能背伸100,跖屈50,左拇趾屈50。治疗两次后患者觉腿部有温热感,蚁走感、麻串,治疗一疗程后,患者右踝关节活动如常,左踝关节背伸150,跖屈200,睡眠好,有食欲,大便正常。继针一疗程后患者双腿活动自如,已无麻木感,能独自行走400米尚无疲劳感而愈。
分析:本症因患者年老气衰。肝肾精血亏虚,不能濡养筋骨,致骨弱筋软无力;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气血生化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以致肢体痿软无力。《素问•:痿论》篇提出“治痿独取阳明”。阳明助胃,治疗应注重调脾胃,“引气归元”调脾胃,养肝肾,强筋骨。“四关穴”系足阳明胃经穴,健脾胃,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下风湿点、下风湿下点为薄氏经验穴,治疗下肢无力,活动困难、麻木等症。局部取八会穴之筋会阳陵泉,舒筋活络;八会之髓会悬钟,通经活络,坚筋壮骨;骨经穴解溪健脾化湿,为治踝关节疾病之效穴:足三里调理脾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治疗重调脾胃,兼调肝肾。诸穴合用使内脏与局部同时得到调整,病症得愈。
61、幼儿颅脑损伤
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天元四穴)等。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2.电针(上海医疗器械厂产G6805电麻仪)针刺穴位:主穴肩隅、曲池、外关、合谷、中渚、脾关、阳陵、足三里、悬钟、解溪、太冲、配穴随证加减,通电15—20分钟,通电强度及波形连续波,每日1次,每15次一疗程,针刺4个疗程共67次。
62、盆腔炎
腹针疗法:
选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水分、气海下、下风湿点。
治疗方法:选用夏普牌薄氏腹氏专用针,用管筒进针法快速刺入皮下,引气归元四穴用深刺激,天枢、水分、气海下用中刺激,下风湿点用浅刺激。进针后停留3~5分钟为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为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使之向远端传导为催气。留针30min,每日1次。
63、脑病
1、临床资料:
三名患者,两名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5及83岁,一名女性年龄为38岁,患脑病病程介于2-26月间,
D.G.,男性,45岁,2004年8月发病,诊断为非外伤性脑部血肿,引致左侧偏瘫及构音障碍。
I.F.,男性,83岁,2003年发病,因心源性脑栓塞导致左侧肢体偏瘫。
I.V.,女性,38岁,2002年8月因交通意外脑挫伤导致昏迷、脑水肿。
2、方法及处方:穴位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进针深度为深、中度;留针
30分钟左右;无须运针;针灸针使用华陀牌O.25×40mm规格针灸针;疗程:共进行10次针灸治疗,前三次每日一次,其余为隔天进行。
3、疗效评价标准:
1级:言语清晰,上下肢运动功能正常,行走良好。
2级:言语近乎清晰,下肢近乎正常,上肢可部分抬举,但肌张力较高,患者基本可以自理。
3级:患者在言语及运动功能上有中等程度的好转,‘不能完全自理。
4级:无临床改善。
4、治疗结果:
D.G.患者达到1级疗效等级,临床痊愈。I.F.患者达到3级疗效等级,左下肢曲伸功能可达到3级,左上肢肌痉挛情况得到改善,可进行直立动作。I.v.患者达到3级疗效等级,舌头回复正常位置,吞咽功能正常,牙关紧闭改善,右上下肢肌力达到3级,左侧肌痉挛改善,可直立。
5、讨论:
因病例数量过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但仍可得到以下结论:腹针对于脑病患者确有临床实效,且病程愈短,疗效愈明显。
64、神经痛及神经炎
“补元气”处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辅穴:滑肉门。针灸针规格:2.5 x 40 mm,留针时间:25-30分钟;每位患者均先接受连续针灸三天,每天一次,再接受连续六周针灸,每周一次。
3、临床病例:
男性患者,68岁,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年,疼痛间或剧烈发作,发作时常规药物处理无效,除疼痛外,他还感到在下颌处有烧灼感,吞咽唾液的动作即可诱发,使之畏惧进食。患者同样畏惧出外,因室外寒风可使诱发疼痛加剧。患者亦难入眠。病人先接受连续三天的腹针治疗,每天一次,再接受六周的腹针治疗,每周一次。在第一次治疗后,患者的疼痛减轻80%左右,三次治疗后,患者诉各种不适完全消失,饮食睡眠如常,亦不再畏惧室外寒风,皮肤感觉异常现象亦恢复正常。
65、眼带状疱疹后遗痛
1、临床病例:
女性患者,7l岁,3年前,病人患带状疱疹,累及眼神经,患者在眼科医院住院诊治,约8-10天后,患者开始感到在额部、颞部深处出现神经疼痛,并被立即给予以下麻醉镇痛药物治疗:扑热息痛、可待因等,但并无疗效。以后疼痛不断加剧,并且患者自觉眼部有干涩感及皮肤烧灼感,主治医师给予gabapentin治疗,但因出现以下副作用而停止:眩晕、短暂性方向知觉的丧失、智能混乱。神经科医生提出注射酒精以进行神经节毁损术,但患者拒绝。
诊断:带状疱疹后遗眼神经痛。
2、腹针处方: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阴都,滑肉门
留针30分钟
每周治疗三次
使用0.26x40mm一次性针灸针
3、结果:
经第一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VAS得分由10减至7,尤其眼部干涩感完全消失,皮肤烧灼感也明显减轻,经继续治疗,症状继续好转,VAS得分减至4。
4、结论:
神经疼痛(尤其是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于慢性神经疼痛更是如此。麻醉镇痛药物有时能够起效,但是对于本病例药物因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停用。运用腹针却使该病例的疼痛下降了超过60%,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该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尤其考虑到此病例是治疗的难度,就更可坚信以上的结论。
66、中风偏瘫
主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滑肉门,外陵,上风湿点,下风湿点,辅穴:水分,神阙,大横,阴都。
67、慢性腹泻
治疗方法:引气归元(中脘、下腹、气海、关元4穴组成)、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穴组成)。留针1小时,神阙加薄氏神阙散,10天为1疗程。
73、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女性盆腔内生殖器及周围组织受细茵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常由急性盆腔炎反复发作所致。临床表现常有耻区隐痛,腰酸,月经紊乱,白带增多等症状。
1.临床资料
18例患者中发病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4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的12年。
2.治疗方法
2.1取穴
水分、气海、关元、曲骨刺地部,气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刺人部
2.2操作及疗程
患者平卧位,定位取穴,局部常规消毒,在神阙穴加用薄氏神阙散并艾灸。留针40分钟,5天一疗程,休息2天在行第二疗程,18例中治愈12人,好转6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68、腹针治疗头痛
引气归元,商曲(双),浅刺
74、腹针治疗肩周炎的体会
取穴:下脘、商曲(健侧)、滑肉门三角(患)、患侧上风湿点、双大横
69、腹针治疗面神经炎体会
腹针选穴:中脘、中脘旁、上风湿点(右)、商曲(左)、下脘。针刺当时觉左侧面部肌肉活动较前灵活,左眼睑闭合改善,守方治疗,1周后左眼睑可闭合,再行治疗l周,症状完全消失。
《腹针无痛治百病》处方整理
心血管疾病
1、冠心病胸闷胸痛
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左气旁,双气穴。
2、冠心病心慌心悸
引气归元,左气旁,双气穴。
3、冠心病搭桥术后术口疼痛
引气归元,水分,左商曲,可于心脏的腹部投影区点刺;左气旁。
3、冠心病搭桥术后胃肠功能紊乱
引气归元,大横,双气穴,双天枢。
4、冠心病搭桥术后体虚
中脘,下脘,气海灸,关元灸,双天枢,双气穴灸,关元下灸。
5、冠心病失眠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气旁,腹四关。
6、高血压病头晕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滑肉门,双水道。
7、高血压病头痛
中脘、气海、关元、双阴都、双天枢、双滑肉门。
8、高血压病失眠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旁、腹四关。
9、高血压病心悸
引气归元、左商曲、水分、左气穴。
精神神经疾病
1、中风后遗症
引气归元、患侧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外陵、下风湿点、健侧商曲。
2帕金森病精神障碍
引气归元、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
3、帕金森病服药副反应症状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腹四关、双天枢。
4、紧张型头痛
引气归元、双气穴、双四满、石关。
5、偏头痛
引气归元、双滑肉门、患侧商曲、中脘上或旁、患侧石关。
6、三叉神经痛
天地针、双滑肉门、双气穴、双上风湿点。
7、三叉神经痛急性发作
天地针、双滑肉门、上风湿点、患侧阴都、中脘上。
8、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
9、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双阴都。
10、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痛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滑肉门、中脘上。
1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视觉障碍
引气归元、中脘上、双阴都、双气穴、双滑肉门、
12、失眠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旁、双气穴。
13、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气穴、双气旁、关元下。
14、肝气郁结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四满、石门、双日月、双气旁。
15、痰气郁结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
16、心脾两虚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双滑肉门、双大横、双梁门。
17、肝肾阴虚型抑郁症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
18、小儿神经性尿频
天地针、中极、双水道。
19、多汗症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商曲、双气穴。
消化系统疾病
1、胆囊炎
引气归元、双天枢、患侧上风湿点。
2、小儿消化不良
引气归元、天枢。
3、慢性传输型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左下风湿点。
4、出口梗阻性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曲骨、双下风湿点,会阴或长强。
5、混合型便秘
引气归元、双天枢、曲骨、双下风湿点,会阴或长强。
6、辩证治疗便秘
热秘:配合谷、支沟、曲池。
气秘:配阳陵泉、行间。
虚秘:配足三里、三阴交。
冷秘:配照海、神阙加灸。
妇科疾病
1、更年期月经不调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四满。
热证加中注;脾虚加天枢;气滞加带脉;或加腹部奇穴外四满(石门穴旁开1.5寸)、肠遗(中极穴旁开2.5寸)、经中(气海旁开3寸)、通经(大横旁开1寸)。
2、更年期崩漏
中极、关元、双石门、阴交、双门穴(关元旁开3寸)
3、更年期精神障碍
天地针、上脘、双阴都、双太乙、双天枢。
多恐善悲,惊悸,欲太息加大横;吞酸,太息善悲加日月;眩晕,四肢麻木加下脘上。
4、更年期秘尿系统疾病
中脘、关元、气海。大横、双下风湿点。
5、子宫肌瘤
引气归元、外陵、中极、双四满、双水道。
6、痛经
气海、关元、双下风湿点。
7、月经不调
引气归元
8、月经先期
引气归元、左上风湿点(我认为应该是右上风湿点)。
9、月经后期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
10、月经先后不定期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
11、月经过少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水道。
12、月经过多
引气归元、双大横。
13、闭经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下风湿点、双水道。
骨科疾病
1、颈椎病
天地针、双商曲、双滑肉门。
神经根型加双石关;
椎动脉型加下脘上;
耳鸣、眼花、恶心、呕吐等症状加双气旁。
头痛、头晕、记忆里下降、心悸、心慌症状较重加双气穴;
交感型加左气旁。
2、腰椎病
气海、关元、水分。
急性椎间盘突出:人中、印堂;
陈旧性椎间盘突出:双气穴;
以腰痛为主:双外陵、双气穴、双四满;
合并坐骨神经痛: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患侧下风湿下点。
3、强直性脊柱炎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穴、双大横。
4、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痛
引气归元、中极、双气旁、双气穴、腹四关、双大横。
5、强直性脊柱炎颈椎、胸椎病变
引气归元、双商曲、腹四关、双天枢。
6、强直性脊柱炎周围大关节症状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双下风湿点。
7、肩周炎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
肩部疼痛范围较大:滑肉门三角;肩部疼痛范围较局限时,以滑肉门为顶点的三角取穴距离缩短。
8、网球肘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
9、腕管综合征
中脘、健侧商曲、患侧滑肉门、患侧上风湿点、患侧上风湿外点。
1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天地针、健侧气旁、患侧外陵、患侧下风湿点。
11、痛风急性发作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上风湿点。
犯处加对应点。
12、慢性痛风关节炎
引气归元、双气旁、双气穴、腹四关、双下风湿点、双下风湿下点。
其他疾病
1、糖尿病
引气归元、双商曲、腹四关、双上风湿点。
2、外感发热
中脘、下脘、双上风湿点。
3、外感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痛
中脘、下脘、下脘下、双上风湿点、气海、关元。
4、痤疮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上风湿点、双气穴。
5、皱纹
引气归元、双商曲、双气穴、双滑肉门。
6、黄褐斑
引气归元、双上风湿点、双滑肉门、双天枢。
7、减肥
引气归元、腹四关、双大横。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