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抽搐
指各种具有骨骼肌痉挛症状的局限性或全身性癫痫样发作,或非自主性发作的全身性(或至少是双侧的)骨骼肌痉挛,顾主要包括惊厥(即伴有意识丧失的抽搐)和手足搐搦。
1.采集病史:
①了解患者的既往史、抽搐的类型及抽搐的伴随症状;
②了解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毒物接触史。
2.体格检查:
①内科体检:几乎体内各重要内脏器官的疾病均可引起抽搐,故必须按系统进行检查;
②神经内科检查:有助于判断引致抽搐的病变部位;
③精神状态的检查:对功能性抽而出的确定有参考价值。
3.辅助检查:
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提供的线索,选择辅助检查项目:
①全身性疾病: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血液生化(血糖、尿素氮、电解质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毒物分析等;
②神经系统疾病:根据临床提示的病变部位与性质,选择相应的辅助功能检查,如脑电图、头颅X线,造影(脑室、血管造影、椎管造影)、CT、MRI、脑脊液、肌电图等。
4.抽搐常见类型:
①手足抽搐症:见于各种原因的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表现为间歇发生的双侧强直性痉挛,上肢较显著,尤其是在手部肌肉,乘典型的助产手,下肢受累时呈现足趾和踝部屈曲,膝伸直;
②全身性破伤风:表现为张口困难、牙关紧闭、腹肌僵硬、角弓反张;
③癫痫;
④癔症性抽搐:大多在精神刺激下发作,其特点是抽搐动作杂乱,无规律可循,不指向神经系统的某一部位损害;无瞳孔变化和病理反射;常伴有流泪过度呼吸、眼活动频繁和眨眼过度;无舌头损伤及大小便失禁;发作时脑电图正常;暗示或强刺激可终止其发作;
⑤发热惊厥:最常见于幼儿,发病多在6个月至5岁之间,以1-2岁多见;
⑥中毒性抽搐:最常见于急性中毒;
⑦心源性抽搐: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心排血量锐减或心脏停搏,使脑供血短期内急剧下降所致的突然意识丧失及抽搐,也称昏厥性抽搐;其抽搐时间多在10s内;
⑧急性颅脑疾病抽搐:常见的有颅内感染、颅脑损伤、急性脑血管病等;
⑨药物戒断反应;
⑩代谢、内分泌异常所致的抽搐。
5.处理原则:
①控制抽搐发作:严重或持续的抽搐,常可使脑水肿和心脏负担过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以控制抽搐发作及预防复发,通常选择速效的抗惊厥药;
②病因治疗:是治疗的根本;
③对症治疗:注意维持呼吸、循环、体温、水电解质平衡,保证供氧,供给充足热量,避免缺氧及缺血性脑损害;适当选用抗菌药物,以预防和控制并发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