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意识障碍
意识是指大脑的觉醒程度,是机体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功能,并通过人们的语言、躯体运动和行为等表达出来;
意识障碍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及自身状态的识别和察觉能力出现障碍。多由于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意识、感觉和运动)受损所引起,严重的意识障碍表现为昏迷。
1.采集病史:
①生命体征评价,明确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过程、伴随症状等;
②了解既往内科系统病史,糖尿病、肝、肾疾病病史、呼吸系统疾病、营养障碍、酗酒、服药史等;
③询问患者平时的意识水平、智能、言语、与家人的交流、尿便、肢体活动情况。
2.查体及辅助检查:
①神经系统查体:意识障碍水平的判断、瞳孔改变、眼球位置或活动异常、眼底、脑膜刺激征等;
②内科系统查体:呼吸模式的改变、体温的变化、血压、气味等;
③影像CT,MRI;血、尿常规、血气、生化、免疫、血氨毒物检查等。
3.意识障碍分类:
①根据意识障碍程度,临床上表现嗜睡、昏睡和昏迷;
②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的病人;
③昏睡处于较深睡眠,较重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模糊地作答,旋即熟睡;
④昏迷是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一种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唤醒;
⑤此外,不严重的意识下降可导致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或谵妄;
⑥特殊类型的意识障碍:包括去皮质综合征和无动性缄默症,也称为醒状昏迷。
4.处理原则:
①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辅助呼吸,定时吸痰;
②维持循环功能,纠正心衰、休克,心脏骤停时应紧急心肺复苏;
③建立静脉通路,纠正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④纠正脑水肿与脑疝(甘露醇、甘油果糖静滴、呋塞米静推等);
⑤急性期降低脑代谢,减少脑耗氧量,保护大脑;
⑥其他对症治疗:如抗癫痫,预防血管痉挛和再出血,控制高热,营养神经等;
⑦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5.注意事项:意识障碍的处理难点是内科疾病导致的继发意识障碍,通过详细的病史、查体和相关辅助检查一般能够明确诊断。内科系统疾病导致的意识障碍一般不伴有局灶性的症状和体征而仅表现意识水平的下降(延髓梗死、反复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但不是绝对的,特别是低血糖表现花样繁多,可能以偏瘫等脑血管病的形式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