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是一种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黏膜常受累,病程慢性。?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精神因素、某些药物(如阿的平、奎尼丁、链霉素、青霉胺、别嘌呤醇和酮康唑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白癜风、桥本氏甲状腺炎、溃疡性结肠炎、结缔组织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及恶性肿瘤)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及加重有关。发病机制主要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临床表现】 ?好发于腕屈侧、前臂、小腿及大腿内侧。发病可以突然或隐匿。典型皮损为高起的紫红色扁平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或更大,多角或圆形,境界清楚,表面有蜡样薄膜,可见白色光泽小点,细浅的网状白色条纹(Wickham纹),为特征性皮损,皮损可密集成片或融合成斑块(图19-8),急性期时可出现同形反应(Koebner现象)。常伴瘙痒。常累及黏膜,口腔颊黏膜损害呈白色网状条纹,可融合、增大及出现糜烂;头皮损害可造成永久性脱发;甲受累可引起甲板增厚或变薄,出现纵嵴、纵沟或甲翼状胬肉(pterygium unguis),还可因进行性萎缩引起脱甲。病程慢性,可持续数周或数月,亦可数年内反复发作。?
根据发病情况、皮损形态与分布特点,临床上又可分为多种亚型,如急性泛发性扁平苔藓、慢性局限性扁平苔藓、色素型扁平苔藓、肥厚型扁平苔藓及大疱型扁平苔藓等。 ?
【组织病理】 ?具有特征性。表现为角化过度,颗粒层呈局灶性楔形增厚,棘层细胞不规则增厚,表皮突呈锯齿状,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真皮上部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真皮乳头层可见胶样小体及嗜黑素细胞。?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结合组织病理表现不难诊断。?
本病需与银屑病、慢性湿疹、扁平苔藓型药疹等进行鉴别,口腔和外阴部皮损应与黏膜白斑、念珠菌病、癌肿、阿弗他溃疡、天疱疮等进行鉴别。?
【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多采用综合治疗。?
1.外用药物治疗 ?可用糖皮质激素软膏、0.1%维A酸软膏等,糜烂性口腔损害可用利多卡因漱口以缓解症状。?
2.内用药物治疗 ?常用氯喹或羟氯喹;皮损泛发者可口服糖皮质激素(泼尼松40~60mg/d)或维A酸类药物(主要为芳香维A酸),皮损减轻后逐渐减量;糖皮质激素不敏感或顽固患者,可用氨苯砜(50mg/d,连用3个月),也可酌情选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可用于对症处理。?
?3.物理治疗 ?可采用PUVA治疗。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power22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