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又称脂溢性湿疹,系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较多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 ?尚未清楚。目前研究发现在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基础上继发卵圆形马拉色菌、痤疮棒状杆菌等病原生物的感染可引起皮脂成分改变(主要是游离脂肪酸增多)及感染性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的炎症反应。精神、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病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表现】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等处多见。皮损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渐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被覆油腻鳞屑或痂皮,可出现渗出、结痂和糜烂并呈湿疹样表现。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皮损泛发全身,皮肤呈弥漫性潮红和显著脱屑,称为脂溢性红皮病。本病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
头皮损害主要有两种类型:①鳞屑型:常呈红斑或红色毛囊丘疹并有小片糠秕状脱屑,头发干燥、细软、稀疏或脱落;②结痂型:多见于肥胖者,头皮厚积片状、粘着油腻性黄色或棕色痂,痂下炎症明显,间有糜烂渗出,可累及多个皮脂溢出区。?
颜面受累时常与痤疮伴发;耳部受累者可累及耳后皱襞、耳廓和外耳道,常伴有耳后皱襞处裂隙;躯干部皮损多为淡红色圆形、椭圆形斑片,境界清楚,毗邻者倾向融合形成环形、多环形或地图状等,表面覆有油腻性细碎鳞屑,有时表面可有轻度渗出;累及皱襞部(如乳房下、腋窝、外生殖器、大腿内侧、腹股沟等)者多累及肥胖中年人,皮损类似体癣,易继发念珠菌感染。?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及皮损特点容易诊断。?
本病需与头皮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及体癣等进行鉴别。头皮银屑病为表面覆着银白色鳞屑红色的丘疹、斑块,Auspitz征阳性。玫瑰糠疹常先有母斑,后出继发疹,玫瑰红色,皮损长轴与皮纹一致,表面有糠状鳞屑,好发于躯干与四肢近端。湿疹皮损呈多形性,对称分布,表面常渗出,瘙痒剧烈。体癣皮损数目少,境界清楚,直接镜检可见菌丝或孢子。?
【治疗】 ?应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避免各种机械性刺激,少用碱性大的肥皂。?
1.外用药物治疗 ?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药物为含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复方益康唑霜),有少量渗出、糜烂部位可用氧化锌油或糊剂,头部皮损可用含酮康唑的香波洗头。?
2.内用药物治疗 ?可口服B族维生素和锌制剂;瘙痒剧烈时可用抗组胺药;四环素或红霉素口服对某些患者有效;泛发性皮损伴真菌感染时口服抗真菌药。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power22
热门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