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目前,我国每4例恶性肿瘤死亡者中就有1例是肺癌。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NSCLC约占肺癌的80%, SCLC约占肺癌的15-20%。SCLC在诊断还是治疗领域,获得的关注度都较低,但它却是一种恶性化程度更高、病因更复杂的肿瘤,具有快速和侵袭性生长的特点,易发生广泛性转移。就目前的检测手段而言,通过低剂量的螺旋CT对肺癌的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以发现不少早期患者,降低无症状肺癌高危患者20%的死亡率,但是对SCLC并无筛查获益。影像学手段很难发现小的、散在肿瘤病灶上的SCLC。活检虽然可以对SCLC和NSCLC进行确诊,但并非所有患者均可进行活检。
肿瘤标志物检测作为组织病理和影像学检查的有力补充,能为肺癌患者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临床常用的肺癌肿瘤标志物包括:CEA(癌胚抗原)、CYFRA21-1(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SCC(鳞状细胞癌抗原)、NSE(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和ProGRP(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其中,CEA主要应用于腺癌和大细胞癌,CYERA21-1、SCC主要用于鳞癌,NSE和ProGRP都是用于SCLC的特异性标志物。NSE存在着诸多局限性:对早期局限期SCLC敏感性低;在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也可出现NSE值异常升高;由于红细胞和血小板含有NSE,溶血样本容易出现假阳性,因此不能使用血浆进行检测。
胃泌素释放肽(GRP)属于胃肠激素,主要刺激胃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参与平滑肌细胞的收缩、促进细胞间的相互作用。GRP是正常人脑、胃的神经纤维以及胎儿肺的神经内分泌组织存在的激素。在成人,GRP仅存在于神经和小部分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且水平较低。SCLC患者往往存在高水平GRP的表达和分泌,刺激肿瘤细胞生长,但GRP半衰期只有2分钟,稳定性差,难以检测。作为GRP的前体,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普遍存在于非胃窦组织、神经纤维、脑和肺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能在血浆中稳定表达,是GRP基因编码的产物,可反映GRP的水平。研究表明,如设定ProGRP的判断界值(cut
off)为30 pg/ml,在各种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肾细胞癌和神经内分泌肿瘤内对ProGRP进行检测,ProGRP在SCLC中显著升高至66%,远远高于在其他肿瘤内的表达,证明其对SCLC有较好的特异性。在一项对比研究中,发现单一标志物ProGRP对SCLC诊断的敏感性最高,可达76.7%。SCC、ProGRP、NSE三者联合检测对SCLC的诊断敏感性为79.5%,特异性为99.6%。临床上,ProGRP还能用于监测SCLC治疗效果、复发和预后情况。作为复发监测敏感性最高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为74%),在SCLC治疗过程中,ProGRP下降水平与治疗疗效呈正相关。ProGRP水平与SCLC生存预后相关——治疗前ProGRP水平升高是生存不佳的独立预后因子。
ProGRP已被普遍认为是诊断SCLC较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受到临床广泛的关注。近几年来,随着对ProGRP研究的进一步深入,逐渐发现其在NSCLC、胃肠道癌症、小细胞食管癌、卵巢癌等方面的价值。从目前的研究看,ProGRP是诊断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尤其在肺部)最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其具体临床、病理特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