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ESD主要操作是通过电刀进行粘膜下对病灶的一个完整的剥离,不受病变大小的限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胃窦小弯侧蔓延到前后壁的病变,这个大的病变也可以通过ESD进行完整的剥离。标本处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这是大病变是一个粘膜内癌。ESD与EMR对比是可以获得一个完整的病理标本及诊断。完整的标本,对病理判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ESD对胃和食管是要做粘膜标记的。NBI对表面的结构增强得比较明显。富士激光内镜系统除了对表面构造强调之外,还带来了一个很明亮的画面,可以完成病灶中远距离的判断和标记。大肠病灶边界一般比较明了,所以不一定要标记。一般是用透明质酸钠进行局部的注射。ESD三步曲:标记-切开-剥离。粘膜下注射是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推荐用透明帽保持食好的视野进行ESD的治疗。切开的技巧分为三步:1)从切开的起始点固定配件,首先要把配件很好地固定在起始点,辨认出我们去切的方向。2)控制刀头,固定好配件后调整方向移动,3)控制好内镜,配件、方向后,才去放电-小距离-小距离地切开。不停地重复这三步进行完美地切开粘膜。热止血钳止血、EMR等技术也是用切开这三步曲,先夹住,然后往回牵拉,再进行切割。ERCP技术也是这三步曲的机理。反复规范重复这三步,这样的话我们的操作会变得更安全。
三、ESD最困难是出血的问题,很多医生可能一开始就遇到的就是出血的情况,一般用热钳可达到止血的效果。但对反复出血,反复凝血,出现焦痂,创面变硬,反复出血-止血将给接下来的剥离增加难度,安全性大大降低,剥离的成功率与完整性将大大影响。我们在什么层面进行剥离,在什么层面剥离深度出血最小,是我们顺利完成ESD的重要保证。消化管壁解剖血管分布显示粘膜下浅层血管分布特别密集的层面,第一步切开太深至粘膜浅层的血管网的话,第一步的切开就会造成出血,剥离时不够深的话,在中浅层进行剥离的话,不停的出血,所以应该在粘膜下层的深层进行剥离,这个层面是血管最少的,如果在中浅层进行剥离会不断地造成出血。胃体后壁是最容易出血的部位。粘膜切开后可以看见有很多小的分支血管。切开第一部,只是把粘膜肌层切开,不去触碰粘膜下层(中浅层)的血管,那么第一步的切开一般是不会产生出血的。接下来,在逐层剥离时,看见分支血管处理好分支血管的话,在进行剥离时出血几率会大大减少。所以最适合的剥离层面是在粘膜下深层以及固有肌的交界处去剥离,出血会非常少,整个ESD会进行得非常顺利。对从固有肌层穿出来主干的分支血管剥离出来进行逐个处理得好的话,也会达到一个很好的预防出血效果。
热门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