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cutaneous fibrous histiocytoma),又称为皮肤纤维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良性病变,来源于皮肤真皮层,其发病原因多与以往的局部创伤有关,尤其是昆虫叮咬史。目前对其性质仍有争论,部分认为是来源于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一种良性肿瘤,而部分认为是一种炎性后纤维组织瘤样反应性增生病变。
病理:以梭形成纤维细胞、幼稚或成熟的胶原纤维为主,呈平行状或车轮状排列,病变晚期以胶原纤维为主。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好发于四肢、胸背部及头颈部。一般无自觉症状,多表现为稍隆起于皮肤表面的半球形结节,质地坚硬。
病变多为单发,直径为5~15 mm左右,局部皮肤色泽可呈淡红色至深褐色。
通常不能自行消退,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较低,预后良好。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术前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为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病人31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22例,年龄5~65岁,平均(36.2±11.8)岁。
肿块均为单发,分布于头颈部9例(29.03%),胸背部12例(38.71%),四肢10例(32.26%);其中11例(35.48%)伴有皮肤色素改变,呈淡红色至深褐色。
超声表现
多表现为皮肤及皮下层的单发类圆形低回声结节,最大径多≤15 mm,边界欠清楚,形态规则,内部多回声均匀,内部无明显流信号。
超声表现为低回声结节30例(96.77%),稍强回声结节1例(3.23%);肿块位于皮肤层7例(22.58%),见图1,同时累及皮肤层及皮下层24例(77.42%),见图2;
肿块大小约3~55 mm,平均(10.9±9.1)mm,其中最大径≤15 mm 29例(93.55%),>15 mm 2例(6.45%);
病变多表现为类圆形,形态规则24例(77.42%);边界欠清楚25例(80.65%);
内部回声均匀28例(90.32%);结节内出现钙化2例(6.45%),液化1例(3.23%);
结节内部血流信号Adler分级:0级26例(83.87%)(图3);1~2级3例(9.68%);3级2例(6.45%)(图4)。
鉴别诊断:
本组病例中结节内无明显血流信号18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9例,腱鞘囊肿1例;结节内伴有钙化者2例,均误诊为毛母质瘤。
◆表皮样囊肿 :
其质地较皮肤纤维瘤软,超声表现为紧贴皮肤层的椭圆形或类圆形结节,病变有完整包膜,因此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呈典型“葱皮样”改变,内无血流信号;其破裂伴发感染时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周围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
◆毛母质瘤 :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女性多见,发病部位多见于面部、上肢。肿块直径约5~30 mm,质坚硬。超声表现为真皮内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或伴多个点状、斑片状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病灶内及周边可见少许血流信号,随着钙化增多,血流信号不明显。
热门肿瘤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