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资料显示临床上恶性黑素瘤的诊断延迟平均为11.1个月,其中9.8个月原因在病人,1.3个月在医生。早发现病人而使早期局限性黑素瘤得到治疗,长期存活率达到92%,而转移性MM长期存活率不到5%,因此,预防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于降低MM的死亡率至关重要。
危险因素 :
日晒:黑素瘤的发生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过度紫外线照射和累积暴露日晒的时间。浅色皮肤较深色皮肤更有发病的危险。动物实验显示UVA和UVB在黑素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起到同样的作用。
种族:白种人发病率高,黑人、亚洲人少,其病变主要在肢端,并且预后差。
皮肤类型:photosensitive type I皮肤易发生,tanning-prone type IV发生率低。
年龄:黑素瘤常发于成人,偶见于儿童。当它发生于儿童和青年时,常伴有遗传因素如着色性干皮病、先天性躯干痣 ,家庭性发育不良性痣综合征或家族性黑素瘤。
外伤:在白色人种中,外伤与黑素瘤的关系很小,文献中极少提及甚至持怀疑态度。有色人种的黑素瘤主要发生于肢端,不少肢端黑素瘤与外伤有非常明确的因果关系。
家族中有黑素瘤的患者:有黑素瘤家庭史的病人也增加了发病的危险 ,特别是假如他们患有多发性痣时。此外,已患有一个黑素瘤的病人发生第二个原发性黑素瘤的危险性增加。
色素痣的数量、大小及类型:
先天性痣为出生时出现的痣性色素细胞痣,新生儿出现率为1%,多数为小的,单一的病灶,大的(直径>10㎝)较少见。多数研究表明,先天性巨大痣是先天性痣中发生黑素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国外报道先天性巨痣恶变率平均为10%,而且约60%的恶变发生于10岁以内,故认为是MM的癌前病变。先天小痣2/3以上有交界活动现象,与后天性痣相比更易于恶变。
发良不良痣(Clark痣):为白种人最常见的后天性痣,黄种人少见。发生于躯干,直径多大于1cm,扁平斑块或结节,颜色杂色,边缘不规则。所有具有发育不良痣的人均增加发生黑素瘤的危险性,肢端和黏膜的发育不良痣,即使只出现一个。发育不良痣个人史,发育不良痣家族史,黑素瘤个人史以及黑素瘤家族史四项因素重叠越多,危险性越高。
大多数色素痣的数目可用来评估黑素瘤发生的危险性。有12个直径≥5㎜的痣,危险性增大10倍;有5个以上直径≥7㎜的痣,危险性增加16倍;有50个以上直径≥2㎜的痣,危险性增加64倍。
提示临床医师黑素瘤的已知症状被概括为“ABCDEF”诊断标准:
A(asymmetry)形状不对称;
B(border irregularity )边缘不规;
C(color variegation)颜色呈杂色,损害可呈褐、黑、灰或白色互相混杂;
D(diameter)直径≥ 6㎜;
E(elevation)隆起;(evolutionary changes)包括颜色、大小、对称、表面特征、瘙痒\疼痛\出血\压痛的变化;
F(funny-looking)
通常组织学诊断恶黑的条件为:
1、瘤细胞异形性,其中主要为核增大、深染,细胞及细胞核形态大小不一,是最重要的恶性指征;
2、恶性交界变化或称交界活跃:表皮真皮交界处的黑素细胞或痣细胞呈不典型增生,细胞分散不成巢,巢大小不一,或巢与巢融合,表皮突之间的基底层有异形黑素细胞连续性增生;
3、异形黑素细胞散布表皮全层,表明病变仍处原位阶段;
4、异形痣细胞或黑素细胞突破基底膜带侵入真皮。即垂直性生长或侵袭性生长;
5、除 Spitz痣外(幼年性黑素瘤),一般真皮深部看不到痣细胞的核分裂象,如出现此现象常为恶变的象征;
6、缺乏成熟现象:通常色素痣在真皮内的痣细胞由浅层到深层有逐渐变小、变长的现象,成为小梭形细胞,核呈固缩,称之为细胞成熟,而在恶黑则缺乏此现象:
7、黑素形成增加,因此恶黑病变中可见很多黑素,但在无色素性恶黑 (AMM)则很少或无黑素;
8、溃疡形成;
9、真皮内常出现带状炎症浸润;
10、间质反应:特殊染色时在皮内痣的深层可见较多而致密的网状纤维包绕单个分散的痣细胞,而恶黑深层的间质反应较少,只有少量网状纤维包围成巢的瘤细胞。
放射状生长期(radial growth phase,RGP):称为原位MM;瘤细胞通常局限在表皮内,在表皮内向周围扩展,如侵犯真皮乳头,通常只有单个细胞或只形成小的黑素细胞巢(在大小和数量上不超过5-10个黑素细胞);在RGP,黑素瘤有丝分裂在表皮常可见,但是在真皮少见,炎性淋巴细胞反应在真皮乳头,有时上部网状真皮也可能被浸润。
垂直生长期(vertical growth phase ;VGP):称为侵袭性MM;瘤细胞向下侵入真皮,在真皮乳头聚积,细胞数通常有20-25,有核分裂像。在垂直生长晚期或发展期,核分裂像常见,肿瘤细胞侵入网状真皮甚至皮下脂肪。表皮的瘤细胞巢较放射生长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