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病
编辑:ddayh.cn
血管瘤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发病率高,在1岁以内婴儿发病率达10%,女婴多发。至今血管瘤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可以发生在身体上任何一个位置,头面、颈部、四肢、身躯等,甚至内脏也有。有些人同时在各部位有多个血管瘤。大部分的血管瘤长在皮肤,看起来是暗红色,皮面皱皱的,好像草莓般,所以有人把它叫做“草莓状血管瘤”。典型的“草莓状血管瘤”出生时不很明显,或只是一个小红点,仿佛像是起红疹或被蚊子叮到一样,随年龄约在4周以后快速生长,迅即变为红斑并高出皮肤,此时常是家长最迫切求治的时期。如生长在面部,不但可招致畸形,还可影响运动功能,诸如闭眼、张口运动等;有的病例还可在瘤体并发继发感染。通常在四、五个月时变化最快,这时也是父母最紧张、去找医生的时候。这种血管瘤还有一个特点,即有明显的增生期(一般最初5个月到1岁)和自然消退期。一般在1年以后即进入静止消退期。消退是缓慢的,病损由鲜红变为暗紫、棕色,皮肤可呈花斑状。据统计,约50%~60%的患者在5年内完全消退;75%在7年内消退完毕;约10%~30%的患者可持续消退至10岁左右,但可为不完全消退。因此所谓消退完成期一般在10~12岁。大面积的血管瘤完全消退后可以后遗局部色素沉着,浅疤痕,皮肤萎缩下垂等体征。
皮肤表面的血管瘤大部分在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随后便是1年左右的快速生长期,且在前几个月生长最为迅速,如治疗不及时,在生长期内可出现许多并发症,尤其位于面颈部的皮损会对患儿及其家长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故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引起延误治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对血管瘤的危害认识不足,盲目等待而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另一方面是因某些血管瘤的特殊性,没有能够及时诊断,导致误诊误治而延误治疗。
目前应用于治疗血管瘤的方法有许多,常见的有冷冻、激光、硬化剂注射、同位素治疗、放射治疗、激素及手术等方法,每一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相应的适应症。一般来说,冷冻、激光、同位素适用于皮肤表浅的血管瘤,放射、激素及手术适用较重的血管瘤,硬化剂注射适应症比较广。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除了考虑治疗效果外,还应考虑到两点,一方面是从美学角度上达到最佳的效果,如对占血管瘤总数一半以上的面部血管瘤,如果方法选择不当或操作不当可造成疤痕,尤其是冷冻和同位素;另一方面是方法的毒副作用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如同位素因其副作用较大,易致色素脱失、沉着、放射性皮炎等而逐渐被淘汰,我们单纯采用局部尿素注射治疗即可治愈,对草莓状、深部海绵状血管瘤均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是目前理想的血管瘤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