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目前,心脏瓣膜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和手术两种,其中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分为:瓣膜成形术和瓣膜置换术。成形术类似于工匠修补,将损伤的瓣膜修整好,使其完全恢复开关功能,目前欧美等国这类手术比例很高已达到80%以上。而替换术则是切除病变瓣膜,将人工瓣膜置入,国内此类手术占大多数。?
置入人工瓣膜后,患者需终身服用抗凝药,且存在出血与栓塞并发症等风险,自体瓣膜修复则能避免以上问题。但是目前,中国的瓣膜人工置换率依旧很高,瓣膜病的治疗方法仍主要以置换手术为主。
既然瓣膜修复术对患者更好,为什么没有普遍开展起来?原因有三:
首先是观念陈旧。包括患者及一部分医生,甚至是心脏内科医生在内的大家还不了解修复瓣膜对患者更好,仍旧认为人工置换是治疗瓣膜病的唯一手段。
其次是对患者的教育不够,老百姓缺乏获取医学知识的渠道、更缺乏信息量。从网上的咨询可以看出,90%以上的患者都在问哪家医院能做瓣膜置换,哪个医生瓣膜置换做得好,却很少有患者问瓣膜谁会修。
最后是瓣膜修复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很高。他认为,即便如此,还是应该有更多的医生学会这种术式,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哪些类别的瓣膜病应当以修复术为主呢?比如退行性病变后叶脱垂,明确要求患者应争取修复,主治医生没有修复经验,也要找有经验的医生来修复。在美国,退行性病变修复率已达99.8%之高,而我国整体不到10%,差距甚大。目前,上海市胸科医院的所有类型二尖瓣病变修复率已经达到68%,但某一家或某几家医院达到这个比例仍然远远不够,需要全国有资质的医院都做到30%-40%才行。
? ? ? ?瓣膜成形手术为患者带来远期生存优势,瓣膜成形手术为患者带来绿色的生活质量,瓣膜成形手术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自身天然的器官结构,以及相应的功能,因而是名副其实的绿色手术。在“上海市胸科医院建院60周年系列活动——心胸疾病科普系列讲座暨《活到100岁》健康论坛”上,我院心外科主任孔烨对瓣膜成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今天我们就来回顾当天讲课的精彩内容。
详细内容请点击:
瓣膜病变有退行性病变和风湿性病变两大最主要病因。目前,国际医学界针对风湿性瓣膜病也已专门做了瓣膜修复研究,选择合适适应症是可以获得同样良好的远期效果,因此风湿性瓣膜病也是可以修复的。在我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风湿性瓣膜病是可以修复并能获得远期生存和好处的。当然,治疗这类患者的医生也需要很多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教育。
当今医学的诊疗模式遵循的是循证医学原则,证就是证据,更需要数据支持。有了数据才能通过分析,掌握一些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改进或改革。建立完整的相关疾病诊疗数据库,是这些年中国医学界一直缺乏的东西,也是大家一直想做的事情。
一直以来,中国有大量的病例,但是在国际医学舞台上的“声音”却很小,语言不通是一个问题,这导致我们的医生在专业语言表达上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相关医疗数据的缺乏。
在有些国家,患者随诊率达99%,就是说100位患者,五年后还能找到99个。但在中国,平均随诊率只有约30%。其实,医疗上最重要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情况、生活质量情况等愈后数据都是没有的,我们正在做的就是让这些数据从无到有。现在移动医疗很火,最关键的是——怎样实现医疗信息在医患之间的交流、共享和互动,如何将许多患者的相关医疗数据经过数据化处理,回过头来服务于患者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建立数据库除了为患者带去好处以外,最主要的是给医生带来更多工作便利。在心脏外科领域,如果有一整套完整的数据收集、分析、管理体系,将对提高科室临床工作效率,总结临床工作经验,最大程度地保障临床工作安全性,更深入地开展心外科临床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
热门心脏与血管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