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①
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
顾名思义,该类药物常用于胃酸分泌较多的患者,如存在反酸、烧心、上腹不适、隐痛、嘈杂、易饥饿等症状者,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质子泵抑制剂 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等。
此类药物被称为“拉唑”类药物。通常为晨起空腹一次顿服,但可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及发作时间而作调整,如病情重的患者可早晚两次口服,部分患者夜间症状明显则可改为睡前空腹口服等。治疗疗程及如何停药则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用药疗效等来调整。
有些患者服用该类药物1~2周后自觉症状明显改善就不再继续服药,往往造成症状反复而影响后续的治疗效果。因此,患者应谨遵医嘱服药。另外,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如呼气试验等)的患者,需注意停用该类药至少2周以后方可进行,以防影响检测结果。
H2受体阻断剂 常见的有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
此类药物的抑酸效果不如质子泵抑制剂,常用于一些症状较轻的患者,或作为部分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疗效欠佳患者的辅助用药。常于早晚饭前空腹口服,作为辅助用药时为睡前空腹口服。
②
抗酸药
主要为一类含“铝”的药物,包括铝碳酸镁、硫糖铝等。
用于胃酸过多或者存在胆汁反流的患者。该类药物根据不同剂型(片剂、咀嚼片、混悬液、颗粒等),可于饭前、两餐之间或疼痛发作时服用。因该类药物含“铝”,口服后可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吸收,因此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引起注意。
③
胃黏膜保护剂
包括胶体铋剂等一系列药物,常用于慢性胃炎伴有糜烂、充血、渗出等炎症活动的患者。
?胶体铋剂 常见的有胶体果胶铋、枸橼酸铋钾、复方铝酸铋等。
于餐前空腹口服。需注意的是,服用该类药物期间可出现大便发黑,如无其他不适则属正常现象,停药后大便颜色可恢复正常。另外,该类药物所含铋剂部分可经胃肠道吸收,长期服用可发生铋中毒(皮肤变为黑褐色)、铋性脑病等,因此连续服用不宜超过2个月。服药期间不宜饮用牛奶、酒类、碳酸饮料等,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其他 包括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等。
按照用药说明于餐前空腹或餐后口服。
④
促胃动力药
主要包括莫沙必利、依托必利、多潘立酮等。
用于有腹胀、嗳气、反流、烧心、呕吐、早饱、上腹痛等症状的患者,于饭前口服。需要注意的是,多潘立酮(如吗丁啉)有一定的促进泌乳的作用,哺乳期妇女慎用,乳腺癌患者禁用此类药物。
⑤
解痉药
常用的有匹维溴铵、马来酸曲美布汀等。
该类药物可使胃肠平滑肌松弛,解除痉挛,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可用于胃酸过多、胃肠痉挛引起的上腹痛、恶心、呕吐、腹胀等。通常匹维溴铵于进餐时服用,马来酸曲美布汀根据情况可于餐前或餐后口服。
⑥
助消化药
为一类消化酶制剂,主要有胰酶、多酶片、复方阿嗪米特等。
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不同药物根据情况于餐前或餐后口服。
⑦
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药物
有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可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根除治疗后,患者消化不良症状可得到长期缓解,胃黏膜的充血、糜烂、萎缩等组织学变化得到改善,对预防溃疡和胃癌有重要意义。
根除方案常为3~4种药物(三联、四联方案)。因治疗方案中含有抗菌药物,不规则服药导致治疗失败后容易引起耐药,增加了再次治疗的困难。
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于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两种抗菌药物于早晚餐后立即口服,可减轻抗菌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部分患者服药期间胃肠道反应明显,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可适当服用一些肠道微生态制剂或酸奶,有助于减轻这类症状。有些患者治疗2次仍未根除,则再次治疗失败可能性很大。
⑧
针对萎缩、肠化生的药物
目前常用的有叶酸、微量元素“硒”、维生素B12、某些中成药等
除根据患者不同临床症状采用上述各种药物外,还有一些针对萎缩、肠化生的药物。其中叶酸的疗效在不少临床研究中得到肯定,但治疗过程中仍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定期检测血清叶酸水平,调整用药剂量等。需注意的是,病理检查出现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患者不能服用叶酸,因该情况下服用叶酸会对肿瘤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⑨
抗抑郁/抗焦虑药
可考虑用抗抑郁或抗焦虑药,如舒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
某些消化系统疾病也属于“心身疾病”。对于有明显精神心理因素或睡眠障碍的患者,用药的选择及疗程根据个体情况而定。
以上为慢性胃炎最常用的药物及用药时某些需注意而又易被忽略的事项,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当然,具体用药还需门诊就诊时,根据医生的综合评估来制定联合用药方案,切不可光凭药物说明书自行选择药物。另外,除了药物外,适当的饮食控制及规律的饮食习惯也是疾病治疗所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