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完还想拉,里急后重就是它
编辑:ddayh.cn
细菌性痢疾又称菌痢,是一种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感染志贺菌属而引起的传染性肠道疾病。
病因学
细菌性痢疾主要病因是由于肠道感染志贺氏菌属,贺氏菌属按照血清群分类,可以分为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群宋内志菌,其中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是引起细菌性痢疾主要的两种病原菌。
常见诱因
除了不洁饮食是引起此类病症最为重要病因以外,保暖不足、精神紧张、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因素,都会影响免疫系统正常运行,继而更为容易造成细菌感染的发生。气温以及雨量相对较高的月份以及地区,也会增加细菌性痢疾病发风险。
高风险人群
1. 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由于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等群体,免疫系统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继而更为容易受到志贺氏菌的侵袭。
2. 青壮年:青壮年日常饮食结构较为复杂,一旦食用或饮用受污染性水源及食物后,会引起肠道传染性疾病发生。
3. 生活环境状况欠佳者:生活环境状况与细菌性痢疾的病发率存在关联关系,许多生活环境因素,都会增加痢疾发病率,例如营养不足、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等。
典型症状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普通型:起病急,有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并出现腹痛、腹泻,多先为稀水样便,1-2天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天排便10余次至数十次,便量少,有时为脓血便,此时里急后重明显。常伴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自然病程为1-2周,多数可自行恢复,少数转为慢性。
(2)轻型:全身毒血症状轻微,可无发热或仅低热。表现为急性腹泻,每天排便10次以内,稀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有轻微腹痛及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较轻或缺如。1周左右可自愈,少数转为慢性。
(3)重型: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急起发热,腹泻每天30次以上,为稀水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甚至大便失禁,腹痛、里急后重明显。后期可出现严重腹胀及中毒性肠麻痹,常伴呕吐,严重失水可引起外周循环衰竭。
(4)中毒性菌痢:以2-7岁儿童为多见,成人偶有发生。起病急骤,突起畏寒、高热可有嗜睡昏迷等症状。
2.慢性细菌性痢疾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发作后,迁延不愈,时轻时重。长期腹泻可导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
(2)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间隔一段时间又出现急性菌痢的表现,但发热等全身毒血症状不明显。
(3)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无明显临床症状,但粪便培养可检出志贺菌,结肠镜检可发现黏膜炎症或溃疡等病变。
其他症状
1. 持续发热:肠道感染致病菌后,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发生防御性反应,并引起体液、体温等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失调现象,导致体温升高、乏力易倦等表现。
2. 脱水症状:腹泻、呕吐等临床表现,会是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大量流失,体液生理平衡受到破坏后,会诱发精神萎靡、嗜睡抽搐、呼吸不畅等脱水反应。
3. 意识模糊:志贺菌产生毒素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并通过血液循环代谢作用,进入到神经、代谢等其他系统组织,引起意识模糊、癫痫发作、晕厥休克等严重继发性症状。
并发症状
1. 急性脱水症:痢疾的常见临床症状为频繁性腹泻、呕吐发作,患者若无及时采取补液治疗,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等物质发生过多流失,引起急性脱水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2. 肝脓肿:据世界卫生组织不完全性统计,因溶组织性变形杆菌感染引起的痢疾患者,约有病例的10%会发展为肝脓肿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脓肿可能会成为肝损伤、合并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3.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志贺氏杆菌感染会对肠壁毛细血管造成破坏性损伤,导致红细胞阻塞进入肾脏的通道。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患者将遭受血小板计数低,肾衰竭、贫血等困扰。
4. 部分严重患者会出现中毒性休克。
辅助检查
1. 血液常规:通过对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血液进行取样检测,除了可以进行粪便隐血检查以外,还可以发现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会出现异常性升高现象。
2. 大便常规:细菌性痢疾患者粪便呈现稀薄状以外,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等存在。
3. 特异性核酸检测:通过对患者培养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并选用特异性核酸试剂进行滴定试验,可以发现痢疾杆菌核酸成分的出现。从而进一步确诊患者具体病症类型。
4. 其他检查:对于存在有粪便隐血检查阳性患者,可以配合钡餐造影、肠道镜等检测手段,排查肠道出血、梗阻等情况。
鉴别判断
1. 阿米巴痢疾:阿米巴痢疾与细菌性痢疾都属于痢疾,并且临床表现症状上具有很高相似度。但是阿米巴痢疾是由于肠道感染阿米巴原虫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所以临床上,需要通过细菌培养分析检测的方式对以上类型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2. 霍乱:相对于细菌性痢疾,腹泻是其主要病征。腹疼、呕吐、恶心等症状相对于痢疾表现的更为轻微。
治疗原则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是针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另外食物疗法、预防治疗等方式,也能起到改善炎症表现,加速病情恢复等效果。
药物治疗
常见药物:呋喃唑酮(痢特灵)、喹诺同类、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布洛芬、混合糖电解质、炎痢净片
在临床上,许多广谱性抗菌药物对于志贺菌属都可以起到抑制或杀灭作用,但需要注意,对于儿童患者,应避免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以降低不良症状反应的风险。
1. 布洛芬:作为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有效缓解病症所引起的腹疼、发烧、恶心等不适症状表现。
2. 混合糖电解质:属于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除了可以补充体内大量流失水分、电解质等物质以外,还能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严重继发性病症的发生。
3. 炎痢净片:适用于肠道炎症疾病所引起的里急后重、下腹胀痛、粪便稀薄等病症表现者。
急症治疗
1. 酸中毒纠正治疗:细菌性痢疾引起的急性脱水症患者,需要及时采取定量静注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药剂方式,快速纠正体内电解质絮乱所引起的酸中毒症状,例如葡萄糖酸钙、氯化钾、碳酸氢钠等。
2. 循环衰竭治疗:若发生有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情况,需要根据患者实际病症表现,配合脱水剂、糖皮质激素、强心剂等类型进行联合用药治疗,从而达到预防器官衰竭,减轻脑水肿症状等疗效,例如甘露醇、地塞米松、多巴酚酊胺等。
3. 辅助呼吸治疗:存在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可以借助呼吸机改善呼吸道系统通、换气功能。
物理治疗
1. 物理降温:对于体温高热患者,可以选用冰敷、温水擦浴、饮用温水等方式,起到物理性降温的效果。
2. 卧床休息:患病治疗期间,要注重充足规律作息,避免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病症表现。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细菌性痢疾的主要干预手段有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中医治疗的重点在于辨证施治,专病专方。
其他治疗
对于有慢性消化道疾病或寄生虫病的慢性菌痢患者,应积极治疗此类并发疾病。并发贫血、营养不良者可给予红细胞输注、白蛋白输注等治疗。
预后
通过规范化治疗,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病症表现会在1-2周之内消退。如果疾病治疗不及时或出现中毒性症状,患者可能会转为慢性痢疾,并显著增加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预防
1. 要食用经过高温烹煮后的熟食,不要食用未完全熟透的食物。
2. 避免食用在不卫生的情况下烹制的食物或饮品。
3. 用餐前、上厕所后需要及时清洁手部,降低致病菌进入体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