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原发性痛风缺乏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法,因此不能根治,治疗的目的是: ①迅速控制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②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 ③纠正高尿酸血症,以预防尿酸盐沉积造成的关节破坏及肾脏损害; ④手术剔除痛风石,对毁损关节进行矫形手术,以提高生活质量。主要治疗方法如下。
(1) 一般治疗:
1) 饮食控制:痛风患者应采用低热能膳食,保持理想体重,同时避免高嘌呤食物。含嘌呤较多的食物主要包括动物内脏、沙丁鱼、蛤、蚝等海味及浓肉汤,其次为鱼虾类、肉类、豌豆等,而各种谷类制品、水果、蔬菜、牛奶等含嘌呤最少。严格戒饮酒类,每日饮水应在2000毫升以上。
2) 避免诱因:避免暴食酗酒、受凉受潮、过度疲劳、精神紧张,穿鞋要舒适,慎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某些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等。
3) 防治伴发疾病:同时治疗伴发的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负重。暂缓使用降尿酸药物,以免血尿酸波动,延长发作时间或引起转移性痛风。
1) 秋水仙碱:可抑制炎性细胞趋化,对制止炎症、止痛有特效。应及早使用,大部分患者于用药后24小时内疼痛可明显缓解,口服给药0.5毫克/小时或1毫克/2小时,直至出现3个停药指标之一: ①疼痛、炎症明显缓解; ②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 ③24小时总量达6毫克。若消化道对秋水仙碱不能耐受,也可静脉给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用0.9%氯化钠溶液将秋水仙碱1毫克稀释到20毫升缓慢注射(>5分钟),单一剂量不超过2毫克,24小时总量不超过4毫克。值得注意的是秋水仙碱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除胃肠道反应外,可有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细胞损害、脱发等,有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 非甾体抗炎药:比秋水仙碱更多用于急性发作,通常开始使用足量,症状缓解后减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症状,也可能加重肾功能不全,影响血小板功能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3) 糖皮质激素:通常用于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25单位静脉滴注或40~80单位肌肉注射,必要时可重复;或口服泼尼松每日20~30毫克,3~4天后逐渐减量停药。
(3) 间歇期和慢性期的治疗:
旨在控制血尿酸在正常水平。降尿酸药物分为两类:一类是促尿酸排泄药;另一类是抑制尿酸生成药。两者均有肯定的疗效。为防止用药后血尿酸迅速降低诱发急性关节炎,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至治疗量,生效后改为维持量,长期服用,使血尿酸维持在327微摩尔/升(5.5毫克/分升)以下。此外为防止急性发作,也可在开始使用降尿酸药物的同时,预防性服用秋水仙碱0.5毫克,每日1~2次,或使用非甾类抗炎药。单用一类药物效果不好、血尿酸>535微摩尔/升(9.0毫克/分升)、痛风石大量形成时可联用两类降尿酸药物。
1) 促尿酸排泄药:抑制近端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以利尿酸排泄。由于大多数痛风患者属于尿酸排泄减少型,因此可首选下列药物之一,适用于肾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内生肌酐清除率
丙磺舒:0.25克,每日2次,渐增至0.5克,每日3次。一日最大剂量2克。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过敏反应、骨髓抑制等。对磺胺过敏者禁用。
磺吡酮:50毫克,每日2次,渐增至100毫克,每日3次,一日最大剂量600毫克。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骨髓抑制等,偶见肾毒性反应。本药有轻度水、纳潴留作用,慢性心功能不全者慎用。
苯溴马隆:50毫克,每日1次,渐增至100毫克,每日1次。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腹泻,偶见皮疹、过敏性结膜炎及粒细胞减少等。
2) 抑制尿酸生成药:抑制黄嘌呤氧化酶,阻断黄嘌呤转化为尿酸,减少尿酸生成。用于尿酸产生过多型的高尿酸血症,或不适于使用促尿酸排泄药者。
别嘌醇:100毫克,每日1次,渐增至100~200毫克,每日3次。300毫克以内也可每日1次,超过300毫克分次口服。一日最大剂量800毫克。主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皮疹、药物热、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减量使用。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
(4) 肾脏病变的治疗:除积极控制血尿酸水平外,碱化尿液,多饮多尿,十分重要。痛风性肾病,在使用利尿剂时应避免影响尿酸排泄的噻嗪类利尿剂、呋塞米(速尿)、依他尼酸(利尿酸)等,可选择螺内酯(安体舒通)等。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兼有利尿和碱化尿液作用,亦可选用。降压可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避免使用减少肾脏血流量的β受体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其他治疗同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损害。尿酸性尿路结石,大部分可溶解、自行排出,体积大且固定者可体外碎石或手术治疗。急性尿酸性肾病,除使用别嘌醇积极降低血尿酸外,应按急性肾衰竭进行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必要时可做肾移植。
(5)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血尿酸水平在535微摩尔/升(9.0毫克/分升)以下,无痛风家族史者一般无需用药治疗,但应控制饮食,避免诱因,并密切随访。反之应使用降尿酸药物。如果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病等,应在治疗伴发病的同时,适当降低血尿酸。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