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前几日在其他科会诊,一年轻医生让我看她的一个病人的甲胎蛋白,AFP330ug/L,问我:“这个AFP有没有意义?提示是原发性肝癌吗?”我问她有没有内科教材,她给我找来一本本科统编教材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我问她自己有没有查资料看过?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没吭气。于是我把甲胎蛋白那页翻给她看,谁知,她看了不到1分钟就合上了;再没问我问题......。
我觉得我自己是不是有必要再复习学习一下AFP呢?
甲胎蛋白(AFP)是在胎儿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出生后,AFP的合成很快受到抑制。当肝细胞或生殖腺胚胎组织发生恶性病变时,有关基因重新被激活,使原来已丧失合成AFP能力的细胞又重新开始合成,以致血中AFP含量明显升高。因此血中AFP浓度检测对诊断肝细胞癌及滋养细胞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值<25ug/L(TIA CLIA ELISA).
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细胞癌时患者血清AFP增高,阳性率为67.8%-74.4%。约50%的患者AFP>300ug/L,但约有18%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不升高。
2.生殖腺胚胎(睾丸癌、卵巢癌、畸胎瘤等)、胃癌或胰腺癌时血中AFP含量也可升高。
3.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时AFP有不同程度的升高,通常AFP
4.妊娠3-4个月,孕妇AFP开始升高,7-8个月达高峰,但多低于400ug/L,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胎儿神经管畸形、双胎、先兆流产等均会使孕妇血液和羊水中AFP升高。
内科学第七版与内科学第八版原发性肝癌中对AFP的定义
内科学第七版(459页)
内科学第八版(431页)
消化科建议: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动态、定期监测甲胎蛋白(AFP),有利于早期发现肝癌,且可以判断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病变的治疗效果及预后。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