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如今,肠镜检查已十分普及便利,
大家对结肠息肉也是见怪不怪。
可是,千万别掉以轻心!
说好的结肠息肉就癌变了?!怎么办?
张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三年前,张先生曾在老家医院做过一次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直径约0.5~0.7 cm), 但因个人原因,未遵医嘱行内镜下治疗。近期,在我院复查肠镜,发现结肠息肉较三年前明显增多增大,其中3枚亚蒂息肉已达1.7*1.0 cm左右。
经评估后行内镜下治疗、并予金属夹钳夹止血处理。术后病理提示:管状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基底切缘均未见肿瘤累及。
张先生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有些后怕,医生说,他的息肉属于肿瘤性息肉,而且明显变大,不仅让内镜操作变得困难,而且再拖下去很有可能恶变。
幸运的张先生,总算是转危为安,逢凶化吉。
那么,长了结肠息肉,
我们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是数个、数十个或更多发生,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通常无特殊不适症状,在体检行肠镜筛查时被发现。
发现结肠息肉怎么办?
首先,一定要引起重视。医生根据组织学将结肠息肉分为两大类:肿瘤性、非肿瘤性。
肿瘤性(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非肿瘤性(错构瘤性、炎症性和增生性)。
其中肿瘤性息肉最为常见,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经历:
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如病理类型出现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锯齿状腺瘤,则归于高危人群,需积极干预、密切随访。 一旦发现息肉,必须尽早治疗。内镜医师会根据镜下表现及前期可能有的结肠息肉活检报告,依据其所在部位、有无蒂、大小及恶性潜在性选择合适的术式,完成内镜下息肉治疗术。 某些范围广、体积大、在内镜下切除有困难的,仍需外科手术或腹腔镜治疗。对于一些特殊病例,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等,需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病理采取分次内镜下切除。 切除息肉之后,也要定期复查。临床上通常根据病理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息肉家族史、健康状况及既往病史来决定复查时间。 哪类人群更易被结肠息肉“盯上”? 息肉的发生与低纤维饮食、长期吸烟、感染、年龄、遗传等相关。 结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建议以50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而美国的最新指南是45岁。(2014版) 某些多发性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FPC)的发生与遗传有关。 另外,多数结肠息肉患者没有临床症状,40% ~50%的结直肠癌患者也是没有报警症状的。 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异常。 因此,年龄超过50岁且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应定期体检筛查,早发现早诊治。 另外, 结肠息肉容易复发,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研究已经证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 “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复查” 由于息肉演变成癌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能在萌芽状态就予以切除,就能有效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退一步讲,即使癌变了,如果能早些时间发现,只要没有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 等到了晚期,癌细胞会离开结肠、直肠和小肠的薄壁组织,直接进入血流,可在人体内迅速扩散,晚期结直肠癌的 5 年生存率往往低于 20%。 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转移,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0%左右(最近有报道可达到30%)。 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 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及息肉最有效的方法,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结肠镜筛查: ①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总之,大家应对照以上高危因素,体检时进行筛查,以便对结肠息肉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复查”。 另外,保持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大肠息肉的产生。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