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幽门螺杆菌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胃癌等相关。其实,幽门螺杆菌还和许多胃外疾病相关,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幽门螺旋菌:
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
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感染处理共识已经将IDA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列为根除H.pylori的适应证。
H.pylori感染与贫血尤其是不明原因的IDA相关。Meta分析也表明,贫血患者H.pylori感染率明显高于未感染者,而且相较于轻、中度贫血患者,重度贫血患者H.pylori感染率更高。
H.pylori感染导致IDA的机制:
(1)H.pylori生长繁殖消耗铁,故使机体对铁的需求增加;
(2)H.pylori可降低胃酸分泌和维生素C浓度,减少肠道铁吸收,最终导致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3)H.pylori感染使胃和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渗透性增高,引起铁和含铁蛋白从胃及十二指肠黏膜中流失;
(4)一氧化氮合成酶活性增强,抑制血红蛋白的合成。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ITP是由于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引起血小板减少,并导致出血倾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表明,根除H. pylori后部分ITP患者的血小板数明显增多,并伴随血清血小板相关抗体IgG水平下降,提示H. pylori可能是部分ITP的致病因子之一。
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为:
(1)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蛋白与血小板抗原间产生交叉反应;
(2)免疫紊乱:研究认为H. pylori感染导致ITP发生与Th1/Th2免疫失调有关;
(3)宿主遗传的易感性:宿主遗传因素人类白细胞抗原II(HLA-II)类系统与H. pylori相关ITP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4)H.pylori Lewis抗原和H.pylori尿素酶B的作用有关。
巨幼细胞性贫血
HP感染可诱导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从而损伤胃黏膜细胞,引起慢性萎缩性胃炎,导致壁细胞受损,胃酸、胃蛋白酶和内因子分泌降低,因此食物中VitB12释放障碍及其与内因子结合减少,影响VitB12吸收。
冠心病
1994年Mendall等首次报告H.pylori感染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目前研究显示,H.pylori感染导致冠心病可能与以下机制有关:
(1)直接作用于动脉壁,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障碍,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2)长期持续炎症,抗体交叉反应的间接作用;
(3)通过改变已知的或可疑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升高血三酰甘油(TG)水平、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4)促进凝血、促使同型半胱氨酸聚集等。通过上述机制,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甚至使粥样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
脑梗死
H.pylori感染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脑梗死患者中H.pylori-IgG的阳性率较正常人高,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Ameriso等在无消化系统疾病的动脉硬化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上检出H.pylori DNA,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参与了颈动脉斑块的形成,而这正是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H.pylori感染促进脑梗死发生的可能机制为:
(1)H.pylori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2)H.pylori感染所致胃炎可能导致叶酸和B族维生素吸收障碍,而B族维生素和叶酸在半胱氨酸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它们的缺乏可能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
(3)H.pylori感染引起体内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升高,从而诱导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作用,最终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新近有研究发现,H.pylori感染可能会加重NAFLD。多项研究结果提示,H.pylori感染可能只影响了NAFLD的某个方面。
关于H.pylori加重NAFLD的机制,有学者认为H.pylori感染可以产生某些特异性的肝细胞损伤因子,导致肝细胞损伤。
也有学者认为H.pylori感染破坏了胃肠黏膜,增加肠黏膜通透性,促进肠内细菌产生的毒素进入体内,从而导致肝脏损伤。
热门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