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说的发烧,我们称之为发热,指的是在致热源的作用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将体温调定点上移,身体内部的核心体温≥38℃。
有些因素导致的体温升高不属于本文所讲的“发热”的范畴,比如剧烈运动、心理过度紧张、月经前期、被子捂得太厚,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中暑等。
核心体温即心、脑、肺及腹部脏器的温度,无法直接测量,所以只能通过测量体表温度来估算核心温度。
测量体温的部位包括肛门、舌下、腋窝等,不同部位温度测定的正常值是有差别的。
正常值
腋窝 36.2-37.2℃
舌下 36.5-37.5℃
直肠 36.9-37.9℃
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水银计测量腋温,这种测定方式下,发热可判读为:
发热程度分级标准
低热:37.3℃-38℃
中等发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体温高于41℃
身体为什么要“烧”自己呢?
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当有病原体来犯,机体自有一套强大而完善的防御系统和入侵者作战。
比如,咳嗽、喷嚏是为了排出呼吸道内的病毒、细菌;呕吐、腹泻是为了排出消化道里的细菌、病毒及有害毒物。机体调高自己的温度,整个免疫系统的战斗力都会增强,同时削弱病原体的繁殖力和毒力,形成一个“我强敌弱”的态势。
发热还可以增强机体代谢水平,促进组织修复,加速体内垃圾的清除。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一咳嗽就止咳,一拉肚子就止泻,一发烧就退热,孩子需要休息的时候偏偏半夜带到急诊去排队,真怀疑你是不是敌人的卧底啊!
所以,当患儿体温低于39℃,且一般状态尚可时,医生会说:“不用吃退烧药!”
那为什么39℃以上就要吃呢?因为怕烧坏脑子啊!唔。。。。。开玩笑啦哈哈哈哈哈
既然发热是大脑操控的,所以它是不会乱来的,更不会把自己烧坏。但如果孩子较长时间高热不退,确实会影响到神经系统:
1. 高温状态下机体代谢增快,耗氧量增加,缺氧可影响到神经系统。
2. 发烧影响消化功能,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患儿较长时间不饮食,造成低血糖可影响到神经系统。
3. 发热会导致心率及呼吸频率增快,增加心肺负担,患儿出现乏力、精神差等表现。
4. 高热时孩子体内水分蒸发过多、酸性代谢产物增多,摄入减少等一系列因素会导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进而影响神经系统。
5. 发热使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部分6岁以下儿童可发生惊厥,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有关。
上述几点是体温升高时孩子出现精神差、嗜睡等表现的原因,但可以通过恰当的补液等治疗措施快速纠正。
目前没有证据显示40℃以下的发热本身能造成组织细胞的损害。同时,也没有证据表明退热药物可以预防热性惊厥。
当患儿发热时,服用退烧药降温是为了让患儿舒服一些,提高食欲、减少烦躁,缓解全身肌肉酸痛、头痛等不适。
因此,如果孩子整体状态及活动度尚可,没有脱水、精神萎靡、全身或局部疼痛等表现,不妨让孩子静静地烧一会儿。毕竟,发热是有利于病情恢复的,退烧药也是有副作用的。
有些患儿发热一段时间,肢体瘫痪了、不会说话了……难道不是烧坏了脑子的表现吗?这种情况下的因果关系需要捋一捋:病原体侵犯神经系统→脑炎→高热及肢体瘫痪。而不是我们想当然的:高热→烧坏脑子→肢体瘫痪。
敲黑板了!
所以说,发烧不会“烧”坏脑子。
但是在出现高热的时候,还是应该应该积极控制体温,避免高热对机体的不良影响,改善孩子的舒适度。
发热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注意呕吐、抽搐、肢体活动障碍等情况,有问题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