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退热药,是目前应用最普遍也是被认为最适合儿童使用的退热药。那么,这两种常用退热药之间有哪些区别呢?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同一种类型的退热药吗? 布洛芬(Ibuprofen) ,和萘普生一样属于芳基丙酸类解热镇痛药,有明显的抗炎、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相当,对血小板功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延长出血时间,但在常规治疗剂量使用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与对乙酰氨基酚相似。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Paracetamol) ,又称醋氨酚、扑热息痛,Panadol、Tylenol、Fortolin 等都是这类药物,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镇痛作用强度与阿司匹林类似,但抗炎作用极弱(可能与药物对机体不同酶的敏感性差异有关),对凝血机制无影响。对乙酰氨基酚毒副作用少,较易耐受,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很多复方制剂的感冒药里都有它的存在。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有何不同?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的作用,达到使发热者退热、缓解疼痛带来的不适感等作用,但对体温正常者是没有影响的,不会使其体温降低。 两者的退热效果是相似的,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对而言,单次剂量的布洛芬退热作用相对较强,降温维持时间相对较长,但对乙酰氨基酚体温下降的速度在口服后半小时比布洛芬更明显。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作为儿童退热药安全吗? 没有一种退热药是绝对安全的,而且都有过敏的可能。但总的来说,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较轻微,在儿童中应用是较为安全的。儿童对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耐受性都是差不多的,其不良反应的发生也与年龄无关,如果没有禁忌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作为患儿退热药的首选。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儿科医生和家长都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不要随意使用,如实需使用时,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来综合计算(其中体重是优先考虑的)具体的给药量,应避免用药过量和用药过频。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副作用有何不同? 1. 布洛芬的副作用 主要为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15%),与食物同服,可减轻其胃肠道刺激。 这些不良反应包括消化不良、胃灼热感、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饱腹感等,一般都较轻微。另外,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者不足 1%,出现头痛、嗜睡、眩晕、耳鸣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者约 1%~3%。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有下肢水肿、肾功能不全、皮疹、支气管哮喘、肝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等。 2. 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反复多次的应用,超剂量所致,同时由于混合了病毒感染的因素,易引起肝炎。 如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常规治疗剂量仅偶见恶心、呕吐、出汗、腹痛等不良反应,少数可发生过敏性皮炎/皮疹、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等。但若治疗剂量的反复多次使用,尤其是高剂量长期用药,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但未见肝功能衰竭和死亡的报道;超剂量使用可导致肝功能明显异常,有造成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报道。 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1. 布洛芬 布洛芬与阿司匹林有交叉过敏,故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禁用。 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如血友病)的患者需慎用。 脱水或水分补充不够等低血容量的患者使用布洛芬退热可增加肾功能损害的风险。 罹患水痘的患者使用布洛芬则可增加 A 组链球菌感染的风险。 2. 对乙酰氨基酚 对阿司匹林过敏者对对乙酰氨基酚通常不发生过敏,但<5% 的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后可能会发生轻度支气管痉挛性反应。 服用剂量不应超过推荐剂量,否则可能引起头痛、呕吐、倦怠低血压及皮疹等。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肝病或病毒性肝炎、轻至中度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应慎用;如果出现黄疸症状需立即进行肝功能测试。 如果伴有持续的呕吐、腹泻或液体摄入不足,出现明显的脱水者需及时处理,积极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如患儿出现囟门下陷、口唇干燥、眼眶下陷、少泪、虚弱等时意味着已经出现脱水应注意补液,对于正处于哺乳期的患儿来说,最合适的液体就是母乳。
热门小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