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科学眼
短短几天内,各大城市各大医院儿科纷纷告急,已瘫痪崩溃!众多医生离职,剩余医生连轴转,患儿排队24小时也未必能顺利完成诊治。
北京:紧急扩散!首都儿研所系统瘫痪,现场人满为患,非急诊不要再来儿研所就诊!北京朝阳医院西院也加入夜诊停诊大军:“由于本院儿科医务人员紧缺,自2015年11月5日(本周四)起,晚上九点之后不再安排接诊。
南京:“限诊令”升级:唯一的医生病了,南京又一家大医院儿科停诊!
广州:由于儿科医生严重短缺,广州一家三甲医院从昨天凌晨起被迫暂停急诊儿科服务,仅收治危重症患儿。
上海:上海九院、新华等各大医院儿科告急!家长:排个通宵才排到输液!
上海新华医院儿科发出紧急通知:“由于全市范围儿科医生匮乏,再加上近日流感病毒大流行,新华医院儿内科门急诊爆棚,昨日儿内普通门诊突破1600号,今日仅儿内特需门诊就超过1100号!急诊更是每天都在1000号以上,若需输液需再等6小时!一般的感冒发热咳嗽就不要去添堵了,留给最需要的患儿,让他们少排一点队,缩短就诊时间,多一份生命的保障!也请给坚守在岗位上的儿科医生多一份宽容少一分埋怨!”
一位儿科医生的辞职书
我是一个医生,更悲哀的是,我是一个小儿科医生。
2007年我从一个全国排名前十的医学院校硕士毕业。那时候博士还没有成堆出现,所以还可以有很多选择,包括专业的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大型的综合医院,几乎算是任君挑选。而我,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选择了一家省级三甲医院,从此开始了悲惨的儿科医生生涯。
为什么左右都是错?
家会说你滥用抗生素,如果不用抗生素吧,有部分是细菌感染,病情如果迁延不愈或者病情加重,家属就会更加气愤的指着你骂“都是你这医生,害我家孩子,如果有什么不好,一定会找你算账”。也许有人会说,你们辛苦、风险高,但收入也相应的高啊?---可是,真的高吗?别的不说,单单讲年终奖这一块吧,我的高中同学,普通本科毕业,公务员,每天早九晚五,办公室里经常看报纸的人,周末永远有双休,所有的假期都放,年终奖是我的2倍还多。
医生是开了就停不下的机器?
其实,工作辛苦与否或者收入的多少,都不是我想辞职的真正的原因。真正令我想离开这一行业的,是永远无休止的工作,就像一台机器,开了就不会停歇。工作3年多,除了下夜班,我唯一工作第一天收了2个病人,第一个还好,毛支炎的孩子,自行问诊、查体,在老总的指导下开了医嘱,写了首程和大病历(那时还没有电子病历,全手写版,共约1500字),大概花了3+小时的时间。临近下午3点多的时候,来了个病情很重的孩子,3岁的小女孩,血红蛋白只有30g/L不到,考虑白血病,经过一番抢救之后(包括追查化验单,联系输血,骨穿,下医嘱,与家属沟通等),时间临近晚上7点,之后开始写病历(包括大病历,首程,抢救记录,查房记录,输血记录等,约3000字),直到晚上11点半,才终于把手上事情做完,回到家的时候,全身酸软无力。
我以为第1天的生活就已经算是魔鬼了,然而,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才知道原来这还不算什么,因为某一天当我因连续在医院呆了60小时(中间大概休息了6-8小时)走出医院大门而嚎啕大哭时,我才明白,我算是走了一条不归路。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以发热为主诉来的患儿,如果给他抽血了,家属会说“简单的感冒都要抽血”,如果不抽血吧,家属也会说“这医生乱来,连血都不验……众所周知,上呼吸道感染多数都是病毒感染,但是如果给用了抗生素吧,人休息过2天,而这2天,都是病假,有一天是严重的腹泻,有一次高热,持续39.5℃以上,肌注PV都不管用。而我们有一个同事更惨,工作6年,没一天休过。30岁以下的人按理体健都不做心电图的,可是我们自己给自己打心电图,很少有正常的,往往都有心律不齐或者ST段改变。
医生的情怀谁懂?
无数次,我真的无数次想过不干了,我想背上行囊过一段舒心的日子。可是,我舍不得丢下学科那么多年的专业,大家都在骂医生,现在有一个医生在这里诉苦,一定不会有人同情。而事实上,我也不想要同情,我也不想要什么尊严和体面,我只是在酝酿我的辞职之路——找好一条不错的退路,这条路一定与医疗不能沾边,最低要求每年有2周假期……
亲子营建言:
当医生在门诊累得像什么似的,舍弃了吃饭和去厕所的时间,却被患者吼:“你没吃饭关我屁事”,听到这话眼泪掉下来。这恐怕这是众多医生离职的原因之一。
医生方面如果只靠降分来扩大人数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应该从儿科医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减少工作强度,增加收入,防范医疗纠纷风险,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来。
患者方面,应积极做好分流工作。绝大部分患儿只是感冒、拉肚子等常见病、多发病,没必要都挤到大医院添堵。如果患儿精神状态良好,体温又不是过高(39度以下),可以先自行在家适度服用退烧药降温,不需要挂夜急诊号。如果发现患儿精神萎靡、腹痛、抽搐等病情变化,应当立即去医院。各社区医院,二级甲等医院都是感冒等普通病症的首选。
只有真正的改善制度,增加医生的正规收入,减少工作强度,将病人合理分流,才能够良性循环。目前的情况下,希望患儿的父母能够多多学习医学常识,不必大小事都恐慌要去医院挂急诊,医患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体谅,给他人喘口气的机会,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
综合: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