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即为血液从肛门排出,大便带血,或全为血便,颜色呈鲜红、暗红或柏油样,均称为便血。便血一般见于下消化道出血,特别是结肠与直肠的出血,但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出血量与血液在肠道停留的时间。便血的原因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的便血的原因有两种:
No.1 便血的分类
(一)假的便血(“假李逵”):
假的便血是因为吃了某些食物和药物后会引起大便变色。如服用了补血的铁剂、碳粉、铋剂、中草药,或吃了猪肝、动物血、蕃茄、甜菜等食物后,大便可呈暗褐色、黑色或红色。有时口腔或鼻腔内出血咽下后也会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就是假性便血,停用药物和食物后,“血便”就会消失。
(二)真的便血(“真李逵”):
对于真的便血是指肛肠疾病引发的便血,痔疮、肛裂、直肠息肉、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甚至是直肠癌等都会出现大便出血的症状,因此,我们应给予重视。
1、“鲜血色的血便”——良性病因较常见
多为急性(即时)出血,血液流出血管外很短时间就经肛门随粪便排出,或便后直接流出。流出的血液外观类似外伤出血,颜色鲜红或暗红色,时间稍久后可以凝固成血块。常于以下疾病:
(1)痔:各期内痔和混合痔(注:主要是内痔)均可引起大便出血,一般为粪便附有鲜血或便后滴血。外痔一般不伴有大便出血。
(2)肠息肉:为无痛性大便出血。排便时出血,排便结束后停止,量多少不等,一般血液不与粪便相混,或息肉位置高、数量多,也可与粪便相混。
(3)直肠脱垂:肛门肿物反复脱出,久病后可有排便时出血。
(4)肛裂:出血方式为粪便表面一侧附有血迹,不与粪便相混,部分患者便后滴血。肛裂的便血症状,往往与便时或者便后肛门疼痛相伴生,这种痛性便血是肛裂特征性的表现之一。
2、“带脓血、黏液的大便”——小心肠道肿瘤!
即排出的粪便中既有脓(黏)液,也有血液。脓(黏)液血便往往见于直肠或结肠内的肿瘤及炎症。常见以下疾病:
(1)直肠癌:血色较暗红色,粪便中可有黏液,往往血液、黏液、粪便三者相混,可伴有大便变细、大便次数异常增多、排便不尽感等不适。
(2)结肠癌:首发症状可以表现为大便出血(尤其是左半结肠的肿瘤),多属于脓液或黏液的血便,血色较暗,可伴有腹部包块、腹痛、慢性进行性消瘦等症状。
(3)溃疡性结肠炎:病史较长,反复发作性的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有左下腹痛或下腹疼痛。
(4)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等。
3、“油黑发亮的大便”——你的胃、十二指肠还好吗?
这种特殊的血便又称为柏油便,大便呈黑色或棕黑色。为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等。如果出血量较少,且出血速度较慢,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排出的粪便即为黑色;若出血量较多,在肠内停留时间较短,则排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出血量特别大,而且很快排出时也可呈鲜红色。”——潜伏的血便更可怕!
小量(微量)消化道出血不会引起粪便颜色改变,仅在粪便隐血试验时呈阳性,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溃疡、炎症及肿瘤。便隐血试验可检测粪便中的少量(微量)血液成分。肠息肉(癌)的早期粪便隐血可呈现阳性,定期进行粪便隐血检测是结直肠肿瘤筛查(初筛)的重要途径。
No.2 便血的危害
便血容易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一般发展缓慢,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贫血较重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一些患者甚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激动、兴奋、烦躁等。
同时便血也是肠恶性肿瘤的早期信号,由于便中带血的情况与痔疮出血类似,一般人很难区分,加上一些人不够重视,容易使早期恶性肿瘤被轻易地忽视而酿成悲剧。
No.3 出现便血怎么办?
人们一般认为,大便出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在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大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
对便血病人除了询问患者病史,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之外,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专科体检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进行肛门指检、一次性肛门镜检查、一次性套管直肠镜检查等等,上述几种检查方式既方便、经济、又安全、准确,此外,对于以前有炎性肠病(IBD)、肠道肿瘤家族史、或者病史较长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临床医生多建议患者行电子结肠镜、或者腹部CT进行检查和诊断。
转自孙锋博士文章,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