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发作性诱发性运动障碍(Paroxysmal Kinesigenit Dyskinesia,PKD),原名发作性运动诱发性手足舞蹈徐动症(Paroxysmal kinesigenic Choreathetosis,PKC)、10型肌张力障碍(Dystonia10,DYT10),患病率约为1~9 / 1,000,000(数据源自罕见病权威网站orphanet)。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罕见病的定义,PKD是一种典型的罕见病。从疾病的来源上划分,PKD分为原发性PKD和继发性PKD。继发性PKD指的是继发于其他疾病的PKD,如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等对大脑一定部位造成了损害,继发产生了PKD。而原发性PKD指的是由于遗传突变或其他未知DNA层面的原因产生的PKD,并非由其他疾病造成。举个简单的例子,以学习成绩为例,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是由于家庭变故导致,这就是继发性的成绩不好;而有的学生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对学习毫无兴趣,这就是原发性的成绩不好。由于原发性PKD占PKD的绝大部分,本文将围绕原发性PKD展开,如无特殊情况,下文提及的PKD均指原发性PKD。
大多数的PKD患者起病于青少年,发作特点突出,多由突起的运动状态的改变诱发,典型的场景如:赛跑起跑、突然起立回答问题、突然加速追公交车、背后喊名字突然回头等,甚至部分患者仅有突起动作的想法也可诱发发作。
很多患者在发作前有明显的预感,如麻木、无力等,但大部分的发作预感难以言状。发作形式包括肌张力障碍、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症或者三者的任意组合,可以累及面部、躯干、四肢,但多以四肢居多。发作持续数秒到数十秒,超过1分钟很少见。疲乏、寒冷、焦虑等可以加重发作,使得发作频率增加。
PKD的发作频率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到青春期达到高峰,发作频繁的患者每天可达上百次。随着年龄渐长,一般在20~30岁之间开始发作频率减少,绝大部分患者在一定年龄自愈。大部分PKD患者对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极好,小剂量的卡马西平可以完全控制发作。
PKD有明显的遗传性,据统计约70%患者为遗传患者,直接源自双亲中一员,余下30%患者为“散发患者”,意为家族中没有遗传史。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