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睡眠作为基本生命活动在人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健康的睡眠对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脑、身、心发育有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抵抗疾病。
“一个正常幼儿(2-8岁)睡眠时间应为每天10-13小时,白天1-2小时,晚上9-12小时。”
▌但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儿童睡眠时间普遍减少,睡眠障碍发生率高,将近30%的孩子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不仅会造成儿童生长发育的迟缓,还会导致多动、烦躁、食欲不振,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症状会越来越接近成人,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儿科医生、心理医生以及家长的重视。
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涉及多个因素,即有可能由身体生长发育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以由遗传或者疾病引起。
▌我们国内将儿童睡眠障碍分为3类:
1)睡眠失调
指各种因素导致睡眠量、质或时序的变化,以睡眠不安或睡眠过多为特征。睡眠不安表现为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等,睡眠过多常见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2)异态睡眠
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如梦魇、梦呓、夜惊等。
3)病态睡眠
指由于躯体、精神疾病诱发的睡眠障碍,如遗尿等。
▌而儿童睡眠障碍产生的原因,具体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几大因素
1
物理化学因素
包括噪声、强光、大气颗粒物、季节、被动吸烟、铅超标、摄入咖啡因等。
我们都知道噪声与强光会影响人的睡眠,不仅是孩子,大人在噪音和强光的刺激下也是无法安睡,噪音会引起儿童体内儿茶酚胺分泌量增加,使其阅读理解能力及长期记忆能力受损。
大气颗粒层中的碳质成分、多环芳烃、及有毒金属等对呼吸、心血管、神经、免疫系统均有影响,PM2.5是一种神经毒性因子,能引起脑组织氧化损伤,PM10会引起儿童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和睡眠盗汗。
不同的季节也会发生不同的睡眠障碍,儿童在冬春季节容易出现睡眠呼吸障碍,主要是由呼吸道感染引发。
被动吸烟也是高危因素之一,我们对于被动吸烟的印象主要是“二手烟”,但事实上“三手烟”对儿童的危害不容忽视,“三手烟”是指居住室内的烟草污染,包括烟灰及其表面的污染物重新释放或与环境中其他化合物反应形成的二次污染物,研究显示被动吸烟的儿童发生睡眠障碍的几率是正常儿童的1.2倍。再有,铅污染引发儿童血铅含量升高,甚至引发铅中毒,从而影响儿童的神经行为功能。
咖啡因的摄入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引起儿童夜不能眠,并且降低白天的警觉功能,导致白天嗜睡。
2
环境因素
包括母乳喂养的时间长短、抚养人的睡眠时间、家庭环境、卧室有无计算机与电视、学习压力等。
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越有利于促进母婴的情感交流,使婴儿获得最大的安全感,越有利于促进婴儿进入良好的睡眠。
抚养人的睡眠习惯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习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父母的就寝时间越来越晚,总睡眠时间相应减少,随之影响儿童的睡眠时间,引发儿童睡眠问题。
家庭环境也直接影响睡眠质量,经常变换睡眠地点会引发儿童的适应困难,导致儿童行为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影响儿童进入正常睡眠,引发睡眠障碍。
儿童看电视时间过长,尤其是在卧室放有电视机会引发睡眠问题,因此学龄儿童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入睡前避免长时间看电视,特别是情节紧张、刺激、甚至恐怖的电视节目,父母及家人应在儿童睡前半小时尽量保持安静状态,才能保证儿童的正常睡眠。
学龄期儿童的学习压力、学校的不合理作息安排,压缩了儿童的睡眠时间和睡眠结构,课业负担自感过重、读书有压力、学校成绩表现差的儿童睡眠问题明显增高。
3
遗传因素
比如睡行症、遗尿、夜惊、梦呓、打鼾、磨牙等。
有研究发现有家族睡眠疾病史、父母有睡眠问题的(比如打鼾、磨牙等)、父亲曾被诊断为躁狂情绪、母亲曾被诊断为焦虑或抑郁情绪、母亲孕期睡眠状况不好及产后常有情绪低落现象的儿童,常发生睡眠障碍,睡行症、梦魇、梦呓等也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遗尿的原因比较多,通常情况下三岁儿童控制排尿的功能逐渐成熟,能在睡眠中感受到尿意而醒来排尿,五岁以上仍尿床而自己不知道的,每周两次并持续半年以上的,称之为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心理因素
孩子由于受到惊吓或者在睡前看了紧张刺激的电视,或者在家里看到父母吵架等,导致情绪过于激动、紧张、或精神压力大,睡眠不佳而引起尿床;
2、过度劳累
由于贪玩或身体疲乏,较易进入睡眠状态,且熟睡后不易觉醒,即使有尿意也不懂得起床上厕所;
3、疾病因素
泌尿系统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绕虫病、癫痫等都有可能引发遗尿症
4、心理因素和其他因素
孩子尿床后被呵斥、体罚,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气候的变化,睡前喝水过多等都有可能引发遗尿。儿童遗尿症属于疾病,家长千万不能以责怪替代治疗,否则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结果适得其反,还有可能诱发孩子焦虑、抑郁、悲观失望等负面情绪。
▌夜惊是孩子睡眠中常见的现象,高发于4-12岁,极度疲劳和睡眠剥夺会引发夜惊。
孩子可能会突然坐起来,磨牙、睁眼,也可能尖叫、惊恐,围着房子转圈,或者发疯似的想冲出房间。此时父母最好不要把他叫醒,而应当温和的把他引到床上,重新睡下,重新入睡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4
心理因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恐惧、孤僻、逆反心理。
◆ 恐惧
缺乏安全意识是最常见的原因。
孩子表现为白天胆小,不敢独处,不愿意单独出门,与小朋友交往竞争中总处于劣势。
晚上需要有人陪睡,开灯睡,甚至对陪睡者进行抚摸,担心父母离开而导致入睡时间过长。
或是入睡后发生夜惊,认为有鬼、大灰狼、妖怪等可怕的东西。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表现感到很焦虑,甚至会采取错误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不良影响。
事实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有其害怕的事物,半岁至两岁的宝宝害怕陌生人,怕与父母分离,怕洗澡;3-5岁的宝宝害怕黑暗、独处、狗及想象中的怪物等;6-12岁则担心闪电、蛇、昆虫、医生,担心被遗弃,怕单独睡觉,怕床下有鬼等。
这些恐惧情形是人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渐消失。儿童对黑暗的恐惧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强化的结果,一般出现在孩子初步接触社会并渐渐懂事后,原先对黑暗毫不害怕的孩子,是由于他们不理解周围的各种事物,因而除了某种本能反应外,一般不会产生恐惧反应,但如果在黑暗中受到过惊吓,就会形成一次条件刺激,以后在进入黑暗的环境时,孩子就会触景生情,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
所以父母要注意不要给孩子讲鬼故事,不要用恐吓的手段来使孩子听话,以保证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要经常拥抱孩子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 孤僻
不愿与人相处,主要是因为孩子缺乏亲情抚爱与交流。
表现为不爱说话、不参加集体活动、过分依赖某一人或某一物体、不愿与人接触,晚上睡觉会出现咬被子、毛巾、啃手指等异常现象导致入睡困难。这时父母应该多与孩子交流,让他们有倾诉的机会,明白父母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
◆ 逆反心理
多是由于家长平日态度粗暴,处理事情简单缺乏交流沟通引起的,或是因为孩子出现错误而对他们简单的要求睡觉作为处罚,导致孩子用不睡觉来进行反抗,最终出现睡眠障碍。
5
疾病因素
如鼻堵塞、扁桃体肥大、咽部淋巴组织肥大等致使呼吸道变窄,通常表现为频繁夜醒,进而导致患儿白天精神不佳,学习和记忆力差,注意力难集中,甚至诱发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改善睡眠呢?这里我们给出几个方法供读者参考。
1)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睡眠呼吸紊乱、不安腿综合征、夜间癫痫发作等,因为这些疾病有可能是夜惊和睡行症的基础。
2)补充维生素
研究表明维生素D含量越高的人,睡眠时间就越长,所以可以适当的补充VD来进行睡眠的改善。
3)认知行为治疗
方法之一是基于监护人改变自身的睡眠去适应他们的幼儿的睡眠,进而改变儿童的睡眠模式。
▌这种治疗有两个主要组件
?1、修改父母对他们孩子的睡眠行为、需求和对策的认知(期望、解释、和情绪)
?2、修改父母对孩子睡眠问题的反应和对策,从而影响孩子的反应、期望和行为。
对准父母进行教育和改变他们的认知,会对婴儿早期建立睡眠唤醒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方法二是延迟就寝时间来配合儿童的自然睡眠倾向。
同时可以在睡前适当添加安静和令人愉悦的活动,当孩子建立起一个平稳的入睡仪式后,可以慢慢将就寝时间提前。
方法三是增加父母的陪伴。
此方法假定引起睡眠障碍的因素是孩子的分离焦虑,当焦虑的孩子感到他们的父母一直在身边,能随时给予抚慰,孩子的睡眠就会变得更加稳固。
因此在指定期间内(7-10天)引导家长睡在孩子的房间里,睡前与孩子互动,一旦熄灯就应避免沟通和互动,如果孩子哭闹和抗议,父母可以在五分钟后帮助他变换容易入睡的姿势。家长在一周后可以渐渐的根据儿童的反应,逐步的退出陪同睡眠的模式,避免导致持久性陪睡。
4
中药治疗
甘麦大枣汤出自《金匮要略》,由甘草、小麦、大枣三味药组成,主治情志不舒、肝郁化火伤阴,或思虑过度、心脾两伤导致的脏阴不足,心神失养,躁扰不宁的脏躁症。三药均属甘平之品,即可甘以补养心脾之虚,又可甘以缓肝之急。
在临床上根据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在甘麦大枣汤基础上合用四君子汤以加强健脾益气的作用,根据异病同治额原理用于治疗学龄儿童睡眠障碍。
热门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