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脂溢性皮炎概念:
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暗红色斑片上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分布于皮脂分泌活跃部位。
病因及发病机制:
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有遗传性皮脂分泌过多,主要细菌两个,酵母型马拉色菌和(或)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导致皮肤微生态环境发生而发病。精神因素、饮食偏好、维生素B族缺乏以及嗜酒等均能诱发或使本病加重。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有头皮、颜面、胸背中央、耳后、腋窝、脐部、耻骨部、腹股沟等。初为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逐渐扩大融合成大小不等的
黄红色斑片,境界清楚,其上覆油腻性鳞屑或痂皮。病程慢性,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可伴发脂溢性脱发、痤疮、酒渣鼻,皮损范围广泛者可呈红皮病。出生后不久发病者称为婴儿脂溢性皮炎,头顶或全头皮,甚至眉区、鼻唇沟,耳后等处有灰黄色、黄褐色油腻的鳞屑或痂皮,微痒,无全身症状,常可在一个月左右渐愈。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好发于皮脂丰富部位、典型皮损、慢性病程等可诊断此病,需要与银屑病、玫瑰糠疹、湿疹、体癣鉴别。
治疗方案:
1,生活规律、睡眠充足、低脂饮食、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
2,头皮损害用含硫化硒、酮康唑的香波洗头,每周2-3次;光滑。皮肤损害可用地塞米松乳膏。皮损有糜烂渗出时用1:8000高锰酸钾溶液或者3%液冷湿敷,渗液停止后按皮炎处理。
3,内服用药物:赛庚啶2毫克3/d;有炎症时可以使用四环素0.25 3/d;必要时泼尼松10毫克3/d。
热门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