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概念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二、病因病机
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等。
消渴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其病变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本病的病理因素主要是虚火、浊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
三、辨证论治
首先辨病位,多饮症较为位突出者为上消,以肺燥津伤为主,多食症状较为突出者为中消,以胃热炽盛为主。多尿症状较为突出者为下消,以肾虚为主。
四、治疗原则
本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本病的治疗大法。
由于本病常发生血脉瘀滞及阴损及阳的病变。以及易并发痈疽、眼疾、劳嗽等症,故还应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健脾益气,滋补肾阴,温补肾阳等治法。
五、证治分类
上消
肺热津伤证
主症: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证机概要:肺脏燥热,津液失布。
治法:清热润燥。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减
常用药: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黄,藕汁,黄连,黄芩、知母等。
加减:若烦渴不止,小便频数。而脉数乏力者,为肺热津亏,气阴两伤,可选用玉泉丸和二冬汤。玉泉丸中,以人参、黄芪、茯苓益气,天花粉、葛根、麦冬、乌梅、甘草等清热生津止渴。二冬汤中,重用人参益气生津,二冬、天花粉、黄芩、知母清热生津止渴。二方同中有异,前者益气作用较强,而后者清热作用较强,可根据临床需要选用。
中消
(1)胃热炽盛证
主症: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证机概要:胃火内炽,胃热消谷,耗伤津液。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减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连,枝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等
加减:大便秘结不行,可用增液承气汤润燥通腑。“增水行舟”,待大便通后,再转上方治疗。本证也可选用白虎汤加人参汤。方中以生石膏,知母清肺胃,除烦热,人参益气扶正,甘草,粳米益胃护津。共益气养胃,清热生津之效。
(2)气阴亏虚证
主症: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体瘦,舌质淡红,苔白而干,脉弱。
证机概要:气阴不足,脾失健运
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代表方:七味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甘草,木香、葛根,天冬,麦冬。
加减:肺有燥热加地骨皮,知母,黄芩清肺;口渴明显加天花粉。生地黄养阴生津。气短汗多加五味子、山萸肉敛气生津。食少腹胀加砂仁,鸡内金健脾助运。
下消
(1)肾阴亏虚证
主症: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肾阴亏虚,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淮山药,茯苓,泽泻,丹皮。
加减:阴虚火旺而烦躁。五心烦热,盗汗失眠者,可加知母,黄柏,滋阴泻火。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等益肾缩尿。气阴两虚而伴困倦,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益气。若烦渴,头痛,唇红舌干,呼吸深快,阴伤阳浮者,用生脉散加天冬,鳖甲,龟甲等育阴潜阳;如见神昏、肢厥、脉微细等阴竭阳亡危象者,可合用参附龙牡汤益气敛阴,回阳救脱。
(2)阴阳两虚证
主症: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代表方:金贵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
加减:尿量多而混浊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金樱子等益肾收摄;身体困倦,气短乏力者,可加党参,黄芪,黄精,补益正气。阳痿加巴戟天,淫羊藿,肉苁蓉。阳虚胃寒者,可酌加鹿茸粉0.5g冲服。已启动元阳,助全身阳气之生化。
热门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