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成长可谓日新月异,每一天都有小进步、小变化。但通常,家长们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宝宝的大动作发展上,比如翻身、坐、爬、走,却常常忽视了孩子小手的发展。什么时候能把拳头放进嘴里,什么时候能捏起地上的小纸屑,这些不仅是宝宝手部技能的发展,更关系到大脑的发育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所以,为了让妈妈们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给大家整理了0-3岁宝宝的手部精细能力发展表。老话说“十指连心”“心灵手巧”,只有小手灵动了,小脑袋才能聪明起来哦。
为什么小手的发展那么重要?
虽然手部精细动作的发育,没有大动作发展(翻身、坐、走)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对宝宝的重要性却一点都不输给后者。一些看似简单的动作(比如把手放进嘴里,捡起掉落的物体),其实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才能完成,包括控制、使用不同的肌肉,协调眼睛和手部动作等。
  有研究证实,孩子早期的精细运动技能发展,和他们之后在数学、科学、阅读中的表现有很大关系。除此之外,手部精细能力的发育还有下面这些不容小视的作用。
  帮助宝宝探索自己的身体,理解身体各部分的作用。
  比如宝宝会抓着自己的脚和脚趾,把它们塞进嘴里。
  提高宝宝的自理能力,让他更独立。
  手部灵巧的宝宝,能更好地完成吃饭、穿衣、系鞋带这些日常事务。
  给宝宝更多的控制力和精细度,大大提高他探索和学习周围世界的能力。
  比如扔东西时,宝宝其实是在探索因果关系。搭积木,把玩具放进、倒出盒子,能帮助宝宝学习空间概念。
  帮助孩子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为日后的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比如看似信手涂鸦,其实是为以后的书写做准备。学会使用剪刀、画笔后,孩子才能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创造活动。
?
能培养孩子的耐心和专注力
  精细运动不同于精力充沛的大动作运动(爬、走、跑),能让孩子安静下来,沉浸于正在进行的任务中。
  让孩子看到自己对世界产生影响,增加自信心。
  不管是扔东西,还是剪纸、捏黏土,孩子都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影响和改变了周围的世界。这能增强他的自信心,激发他对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0-3岁宝宝手部精细能力发展表
  第1个月
  宝宝开始注意到自己的手。
  大部分时间,两手仍是紧紧握拳。
  可以将手送到嘴边,或者举到眼前(需要多次尝试)。
  1-6个月
  两手可以张开,可以握拳。
  可以将手放进嘴里。
  会用手摆弄悬挂在面前的物体。
  用拍、抓或耙的方式捡东西。
  将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
  可以抓握(但不是捏)。
  7-12个月
  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东西。
  喜欢捡、扔玩具。
  把物体放进容器,从容器中拿出来。
  用食指戳东西。
  推倒、摞起积木。
  1-2岁
  搭起4块(或以上)积木,然后推倒。
  反复打开、盖上盒子等物体。
  捡起正在滚动的球,或其他移动中的物体。
  转动门把手,翻书页。
  把圆钉插进洞里。
  涂涂画画。
  2-3岁
  用铅笔或蜡笔画竖线、横线和圆圈。
  一页页地翻书。
  用6块积木搭高塔。
  用写字的姿势握笔。
  拧上、拧开瓶盖、螺丝。
  其实日常生活中,锻炼宝宝小手的机会非常多。比如婴儿时期,让宝宝多趴;从8个月开始,为宝宝提供丰富的手指食物;陪宝宝搭积木、画画、玩黏土、串珠子;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在厨房帮忙搅拌沙拉。
宝宝不缺活动小手的机会,关键还是妈妈们要对小手的发展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