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年代,人们不太关注孩子内心的感情,也许因为物质缺乏,努力求得温饱都来不及,谁还在乎感受呢?
但过去的年代,父母生养孩子较多,无暇全天管教孩子。而且成长环境较为单纯,孩子受约束较少,感官能够得到某种程度的释放。现今的年代,父母生养孩子较少,一个家庭普遍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孩子。父母虽然注重教养,但是很可能缺乏身教意识,有时像个保姆一样宠孩子,有时像法官一样监视和审判孩子。
先不论情感教育如何养成,单就人们对情绪的认知而言,就有人视情绪如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情绪是个复杂的回路,过去主流认知与情感养成的路径,存有一个矛盾的区间:既要人不要有负面情绪,却又缺乏完整的情绪教育。
一个人承载着太多情绪,不仅不容易觉知,也不容易与之应对,漠视、压抑、依赖、转移、引导……凡此种种方法,只要应对的方式不同,就会衍生出诸多不同的反应,每一个反应都牵涉各种应对与自我回馈,影响个人生命也影响事件的发展。
疏导孩子情绪的方法事实起来并不艰难,首先是梳理自己的情绪,以平稳宁静的语气面对孩子,其次便是同理孩子的情绪。
“帮助孩子意识情绪,以情绪为探索的脉络,也就意识到了问题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