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你是“隐形焦虑者”吗?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事情会这样,都是我害的。”
“我不可以停止努力,因为停下来,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给取代。”
其实,以上这些自言自语,熟悉吗?
其实都是隐形的焦虑。
我想你大概早就知道,很多焦虑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不过你有没有想过,这些焦虑是从何而来?
让我们想想下面几件事:
我们中国人经常说“家和万事兴”,那些表面上看起来没事的夫妻或亲子,是真的没事吗?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家人失望?
你家里面有所谓的“好人”吗?总是事事替其他成员着想的他们,真的过得好吗?
在了解那么多原生家庭带给你的伤口之后,你真的有“变好”吗?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你知道你自己大大小小的创伤和状况,但却还没有“变好”?
或许,其中一种可能是,你并没有真的“懂”,那些伤口来自于哪里。
你背后的老天鹅
你的心里曾经出现下面这些声音吗?
“我什么事都做不好……”
“事情会这样,都是我害的。”
“我不可以停止努力,因为停下来,一不小心就会被别人给取代。”
“再这样下去就完蛋了,我一定要做点什么才行!”
“这世界上,'果然'没有人是真的爱我的……”
当你出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可能会摇摇头跟自己讲说不要想了,你可能转身立刻就去工作,你可能一直跟自己说不要想,但是还是困在这个漩涡里面逃不出来。然后朋友就开始问你了:
“你怎么了?有什么事情说出来,大家一起帮你想办法?”
“我不知道怎么说……”你说。
其实,你真正的感觉是“不想说”因为你知道有些事情是“没有办法”的,也不是靠“想办法”,就可以解决的。
上面这样的经历熟悉吗?
是什么让你变成一个,总是有很多的担心,却不知从何说起的人呢?
“人生是一条漫长、面对失落的过程,当我们好好的理解这些伤痛,我们的心也会慢慢地变得强大。”
所以,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些焦虑吧!
原生家庭的陨石坑
其中一个原因,是你还不够“真正”的知道。
“觉察就像是商场的积分,在你一次又一次的自我觉察之下,可以换来更深的觉察。”
从Klein的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从你开始呼吸的那一刻起,就有了依附需求。可是,既然有需求,就有可能会有需求不被满足的时候,这个就叫做“失望”。有一天你会发现,人生当中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失望。
不过,如果我们真的仔细看这个失望,就会发现是源自于小时候在家里的不满足。对家庭感到失望的,有三种孩子:
需求没有被父母回应:有些孩子是“再怎么叫都不会有人听到”的,也就是Diana Baumrind的漠不关心型,他们渴望的东西往往很简单,但却总是被“别想太多,乖乖读书”或“走开啦,没看到我在忙吗?”等等忽视的话给跳过,在一个空壳子家庭里长大,外表活得很好,但心理却很匮乏。
高度敏感的孩子:你一定听过一种说法是,当家庭冲突不断的时候,孩子就会过度早熟。但我认为比较贴切的说法是,在高度情绪张力(high emotional expression)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就感染父母身上的焦虑,或是把原先属于爸妈的责任,以为是自己的责任。长大之后,心里面就会内建像开机音乐一样永久保固的声音“我们家会这样,都是我害的……”、“是不是我要求太多?如果我不出生就好了……”、“我得把一切搞定,不然就糟糕了!”。
家庭有灾难或创伤:大的创伤如父母离异、家庭破碎、或是目睹家暴、家内性侵等等,一般的慢性凌迟如重男轻女、以偏概全、偏心手足等等,都会让孩子怀疑──我真的是值得被爱的吗?如果我值得,那为何我这么努力,你们却不爱我?
当这些孩子长大之后,和家人的关系就会变得非常矛盾,“相爱又相恨,彼此了解却又宁愿陌生”,这种矛盾形成一种“陨石坑”,那些不被满足的、曾经失去的、没有被看见的、没有被好好照顾的,就像是一个洞一样,而且是具有引力的洞穴,你越是让自己假装看不见,就越是会在你心中的一个角落默默地和你招手。
既然是陨石洞,就代表它是有引力的,那些过去没有被好好回应的需求,它会吸引各种渴望、你会不知不觉地哀悼过去,掉进思考的漩涡里。你可能反复遇人不淑(强迫性重复)、困在同样的症结点当中无法脱出,或是可能像札维耶﹒多蓝(Xavier Dolan)一样,将自己的痛苦童年拍成一部又一部惊悚又揪心的电影。
真的快乐吗?
当然,为了避免陨石洞的引力蔓延,很多时候我们会戴上面具,让自己能够好好生活,但毕竟焦虑的洞还在,那种压抑反而会让我们走入更痛苦的地狱。让我们看看下面的例子:
引用德国著名戏剧家布莱希特的叙事剧“四川好女人”的故事。沈德是一个“无法拒绝别人”的滥好人,她利用神仙资助的1000元开了一间烟草店铺,没想到吸引一大多寄生虫、吸血鬼,仰赖着她过活,她却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最后只好戴上面具易容成她的表哥“水大”。
水大剥削刻薄,每当需要“硬”起来的时候,她就让水大现身,摆平那些欺负自己的人。一开始水大只有在关键时刻的出现,但后来越来越多,最后东窗事发,神仙知道水大是沈德假扮的之后,希望水大不要再出现了,毕竟当初那1000元是要资助“好人”的,他们不希望好人(也就是沈德)消失。
“你是好人,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多开心啊!”神仙说。
“不,那个坏人其实也是我啊。”沈德说(这里有荣格阴影的味道)。
“你是好人,我不管我要回天庭交差了。”神仙说,如果神仙回去,沈德就要一直当软趴趴的滥好人了,她万般痛苦,只好跟神仙们讨价还价水大出现的频率。
“我需要我的表哥水大!不然一星期一次吧?”(所以你看阴影多重要)
“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不要一直依赖他!”神仙说。
“不要走啊~救命……”神仙走了。
其实,我觉得真正的面具是“沈德”这个角色,因为她扮演好人也扮演的很辛苦。当一个人过度当滥好人的时候,压抑在内心的黑暗就会越来越大,最后就会生成“水大”。
你当然可以继续带着假面具过活,但你可以问问这些带着面具的日子的你:真的快乐吗?
面对焦虑
由于面对焦虑是痛苦的,所以很多人会选择麻木,反正看不见,就不痛了。改变的起点就是承认痛苦。当你可以承认痛苦,也才可以享受快乐。
“很多事情说出来之后,你就不一定真的要去做了。”毕竟真正痛苦的并不是需求没被满足,明明知道自己没被满足,却还要深深地把它压抑着。
当焦虑被说出来之后,通常有三个效果:
事情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可怕。
因为它们被看到了,就不会再默默的骚动着你。
你不用真正去“做”幻想中的事。
感、听、说几乎是每一个人、每天,都可以尝试的练习。或许,修复家庭的伤口并非一朝一夕,当你愿意静下来多听听自己的声音,你就会发现一直以来让你沮丧的并不是人生本身,而是自己的焦虑。
而当你开始练习表达自己的情绪,你也会慢慢有一种“认了”的体悟:焦虑不会消失,只能共处。
这可能是一辈子的路,但只要开始走了,就不远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