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
编辑:ddayh.cn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给予短效全身麻醉,注射适量肌肉松弛剂,然后给予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短暂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是目前精神科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同药物治疗相比,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快速控制病情,有效地治疗某些严重的精神疾病。
MECT的疗程:通常每周做3-4次,一个疗程通常要做8-12次治疗,根椐病情需要也可增减治疗次数,有的甚至可以作为精神病的维持治疗。另外,尽管一疗程MECT可以终结一次疾病发作,但它不能阻止此后数周、数月或数年内疾病的再发。因此,仍需要考虑MECT后的继续治疗问题,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
MECT的疗效:一般3至4次治疗便能消除严重的消极观念和木僵症状。对重性抑郁症者一般6至8次治疗后见效;对躁狂症一般8至10次治疗后见效;对精神分裂症急性症状者有一定疗效。
MECT安全性:任何治疗都会有风险和不良反应。对大多数患者来说,MECT的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除非患者既往患有严重的躯体疾病,否则死亡风险很低,严重的并发症也很罕见。随着现代麻醉技术的应用,很少有出现过骨折和窒息的情况,现在许多高血压或心脏病的病人必要时也可依病情接受治疗。
MECT的副作用:MECT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肌肉酸痛、恶心、意识混乱、记忆困难等,其中头痛、肌肉酸痛、恶心症状通常轻微,且能通过用药预防或减轻。意识混乱和记忆困难可见于治疗超过一疗程时,但治疗一结束症状即减轻,记忆功能也能逐渐恢复。(精神障碍本身常常损害记忆功能)
MECT治疗适应症:
(1)严重的抑郁症患者,明显的自责、自罪,有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
(2)兴奋、躁动、冲动、伤人及毁物者。
(3)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4)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MECT治疗的禁忌症:
1、全身感染性疾病或体温在37.5℃以上者。
2、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脑肿瘤、癫痫、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等。
3、严重的躯体合并症,如肝、肾、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患。
4、身体极度虚弱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高血钾)。
5、严重骨关节炎,青光眼,视网膜脱落。
6、妊娠, 产后1个月以内者。
7、60岁以上的老人。
8、癫痫患者。
注意事项:
1、治疗前要详细的查体,包括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如: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脑电图、胸部和脊柱摄片。
2、告知患者及家属MECT的相关治疗,并经家属同意签字。
3、患者治疗前8小时禁食、禁水,临近治疗前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发卡和各种饰品,解开领扣及腰带。
4、每次治疗前,护士都会为患者测量体温、脉搏、血压、呼吸,首次治疗前需测量体重。
5、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在MECT治疗室的苏醒室观察半小时,之后护士会接患者回病房。回病房后1小时内禁食禁水。
6、MECT治疗后当天可能会感觉困意及劳累,建议回病房后尽量休息睡觉。
?
电休克治疗(ECT)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电休克疗法(ECT)能够有效治疗抑郁症,其应用已超过50年。但由于电影《飞越疯人院》其被冠上了污名,这部电影中ECT治疗的惊人一幕影响了社会大众对ECT的理解。平心而论,早期无麻醉ECT的确对患者造成了伤害,但目前先进的麻醉和电刺激设备、电极引线位置及脉冲形式提高了ECT的安全性,并降低了副作用。
?
如果了解了ECT如何发挥作用,那么其治疗会更有说服力且更易被接受。ECT治疗具有多重功效,其作用机制也有多种理论,包括5-羟色胺敏感性的改变、抽搐的直接影响、激素分泌增加和神经再生、胶质细胞的变化。
?
人们比较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是ECT治疗中脑结构的变化。ECT对大脑影响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否会对大脑产生持久性的损害,众多研究均没有显示脑损伤的证据。然而一些研究表明,脑组织中T1和T2的松弛特性发生了短期的改变。这些变化持续时间大约为2小时,不会引起长期改变。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使得大脑结构能得到更精确的测量,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的前额叶神经回路、海马和杏仁核区域都发生了变化。海马和杏仁核的这些变化发生了部分逆转,尤其是在治疗响应者中该变化比较明显。但这些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先前抗抑郁药的使用、合并用药以及测试时间段的变化。
?
Joshi等人试图通过严格的方法学设计来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采集了三套正在接受ECT治疗的患者图像:治疗之前的图像;二期治疗后的图像;完成治疗一周内的图像。采集到的图像与健康对照者的两组脑部扫描图像对比。
?
结果有以下几点比较有趣的地方:首先,较之于健康对照者,患者的海马体积更小,这与现有文献观点一致。第二,ECT增加了海马和杏仁核的体积。第三,海马前区、杏仁核基底外侧和中央内侧区域形状变化更为明显。第四,较小的海马体积与更好的预后相关。最后,这些体积的变化与抑郁的改善有关。
?
这项研究是非常严谨的,避免了先前研究中的许多局限。研究中,患者海马的体积增加了近10%,杏仁核的体积在很短的时间内也有类似的变化,但脑体积几乎没有变化。这种变化的幅度比较大,需要通过其他方法进行确认。如果结果得到证实,那么关键的问题来了:什么可以解释这种显著变化?
?
ECT中T1或T2松弛时间的改变是否引起灰/白质对比度变化并影响到体积?ECT治疗后这些变化的过程非常短,尤其是在最后一次ECT后,变化可以说是瞬间的。
?
这种变化是否是由于神经再生?一项研究提供了线索:50年以前在地表进行的核弹测试中,大气层的14C同位素水平增加,14C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了人类和动物体内。14C被并入到增殖细胞的DNA中,并整合到染色体上。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明确规定禁止在地表以上进行核弹试验后,14C在大气中的水平也有所下降,研究者通过测量死者大脑DNA中的14C浓度来确定神经元年龄。这些研究证实,人体海马中有相当多的成年神经细胞生成。
?
齿状回神经元(神经形成于这里)DNA中14C和12C的比例可以用来确定神经元的再生率。研究表明,每天会有1400个以上的神经元形成,该增长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新细胞比其他细胞存活时间短,但会连续不断的再生。每年的再生率大约为1.75%。中年人和小鼠的神经程度相当,因此基线水平不会是神经再生的原因。
?
ECT能否诱导神经再生?利用啮齿类动物的几项研究表明,ECT可以诱导增加80%以上的神经再生,但是,即使是这个增加幅度也不能达到体积10%的增加。神经元再生的额外证据来自于ECT对N-乙酰天冬氨酸的影响,N-乙酰天冬氨酸是神经元中的主要化学物质。仅在ECT响应者的杏仁核中观察到了N-乙酰天冬氨酸的显著增加,这是确认神经再生的一个证据。
?
针对啮齿动物ECT的研究发现,其海马突触的总数量增加,这也可能引起体积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也不会达到10%的幅度,还有什么其它原因呢?
?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神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有证据表明,啮齿动物接受ECT后,神经胶质细胞出现了增殖。重度抑郁症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减少有关,而且可能的是,ECT恢复了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
另一种可能是血管生成。ECT造成了内皮细胞的增殖,总数增加了30%。细胞数的增加使血管长度增加了16%。
?
在理论上,所有的上述可能性都有助于解释ECT后海马和杏仁核体积的大量增加。不管是对啮齿类动物还是对人类的研究,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多种机制,这些机制可以解释所观察到的变化。下一个关键又来了:新突触细胞的增加如何导致患者感觉和行为的变化?又是如何改善抑郁症的?
?
到底安全不安全?FDA拟将电休克治疗归入低危类别
2016-02-16
日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再次提议,对电休克(ECT)治疗设备重新进行归类,从原先的高危(high-risk)改为低危(low-risk)类别。美国精神医学学会(APA)也正在鼓励其会员支持该变化。
?
“考虑到ECT在精神科临床实践及抑郁治疗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精神科医生应率先行动,表达自己的观点,”APA首席执行官、医学总监Saul Levin博士及APA主席Renée Binder博士在博文中称,“对于合适的病人而言,ECT可以救命,还能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有功能的生活。”
?
“极其”安全和有效
这已经不是FDA第一次提出将ECT重新归类。2011年,FDA曾提出这一议题,但最终的结论是,ECT设备还是应该留在高危这一类别。反对重新归类者认为,ECT可导致记忆问题、认知损害及其他严重的副作用。
?
“2011年,有一些病人站了出来,说ECT有严重的副作用,是一种很危险的治疗手段;但事实并非如此,”Binder博士称,“ECT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手段,对于合适的患者而言非常有效。目前,ECT治疗已经是风险较低的操作;与其让它继续‘高危’下去,将其划归低危更为合理。”
?
FDA提议,将ECT设备由?III?类归为?II?类,范围包括18岁及以上重性抑郁障碍或双相障碍相关的严重抑郁发作、对一般治疗手段应答欠佳者,或由于精神或躯体状况紧急而需要快速治疗应答的患者。FDA将医疗器械分为I、II、III类,类别越高,监管措施越严格。
?
2015年12月29日发布的一项通知中,FDA指出“相信在特定的患者群体中,通过一般和特殊的控制措施,使用ECT的潜在收益高于可能带来的伤害或疾病。”
?
“现在的ECT跟很多年前不一样,跟电影中所描绘的也不一样,”Binder博士指出,“我们配备了麻醉师,患者接受的是很柔和的麻醉;你也不用诱导一次剧烈的发作,看到患者的腿轻微地抽动一下,你就知道本次治疗已经收效了。我们很小心地校准我们的作用位点;只需几次,患者就能感觉好很多。”
?
“抑郁是可以治疗的,”Binder博士指出,“有那么多好的治疗手段,一个人没有理由一直抑郁下去。药物可能有效,但也有副作用,起效也往往比较慢。如果没有明确禁忌证,ECT极其有效,几次治疗后你就知道了。”
?
专家意见:归类范围“不够宽泛”
美国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教授Mark George博士表示,支持将ECT从?III?类重新归类为?II?类。
“总体而言,这是个好事,认识到了ECT的安全性和疗效。我主要关心的是FDA的措辞,目前仅仅针对抑郁患者。这个范围有些窄。事实上,ECT对于其他很多情况同样是救命手段,疗效证据也很充分。如某些躁狂和紧张症患者,ECT可能是唯一的选择。我担心如果本次变动仅仅针对抑郁患者,那么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ECT,费用报销可能是个问题。”
“因此,我个人的建议是,本次重新归类应包含抑郁、躁狂、紧张症及一些精神病发作,包括分裂情感性障碍。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已有足够的、已发表的证据。”
?
“历史上确实有一些人反对ECT;这些人往往也反精神病学,对重新归类同样持反对态度。我的观点是,这些人可能并不了解ECT方法学方面的最新进展,其疗效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而风险和副作用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