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
1、应激
应激即压力,应激源是指能够引起应激的各种刺激物。按照梅森(Mason)的观点,所有应激源(表)都包括共同的心理因素,即被机体察觉的威胁。
应激因素的存在与心理障碍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在早期,压力(应激)会引起人们的警觉,提高人们对应激的应对或应变能力(例如考前积极准备争取考好)。但是,如果压力因素过强、时间持续过久,特别是在一些特定人格的人群中,耐受力及代偿性相对较差,容易代偿失调,在心理代偿失调后的阶段就会通过一定的中介环节而发病。
2、人格特点
人格是指个体的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有些疾病的发病与人格特点有关。人格特点虽然不是绝对的,但对心理障碍的发生、发展、复发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消化性溃疡的人格特点包括工作负责、进取心强、成就感明显、有报复心、压抑愤怒、不主动寻求帮助、有发泄敌意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格特点有依赖、顺从、温顺、和气、希望讨人喜欢、因担心报复而压抑愤怒等。
心理应激的中介机制
1、心理中介与心理应激机制
心理中介指机体对外来各种应激源的刺激传入大脑后进行认知评价,判断其对心理稳态是有害、有利或是无关,并据此出现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的过程。认知评价又受到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生活经历及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心理应激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各级中枢的活动,丘脑、丘脑下部、网状结构、边缘系统及大脑皮质是关键中介环节。
2、应激与消化系统
胃肠道是心灵的窗口,情绪的反应板。消化系统的运动与分泌功能主要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而这两个系统的中枢与情感中枢的皮质下整合中心处于同一解剖位置(丘脑下部),因此易受内外环境及情绪因素的影响,是身心相关最敏感的部位。胃肠道疾患通过自主神经影响大脑皮质,从而影响机体的情绪和心态。
3、肠道内分泌激素、单胺类神经递质、基因与消化道疾病
缩胆囊素 缩胆囊素可促进胰胆分泌及胃肠蠕动,同时反作用于中枢引起"饱感",其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可以引起厌食。
5-羟色胺 激动5-羟色胺lA、1B和2C受体引起厌食、激动5-羟色胺4R受体通过释放乙酰胆碱增加肠蠕动,可引起厌食、恶心、呕吐、胃肠不适及腹泻等。
应激蛋白基因c-fos基因在神经核团的表达 应激时神经核团c-fos基因表达增加,其强弱与应激强度正相关;同时显著增加胃和脑的c-fos基因信使核糖核酸(mRNA)表达,提示胃和脑易受应激因素的影响。
应激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研究证明,机体的心理状态可影响胃肠动力,消化过程中的进食、胃肠动力、排便均要通过神经内分泌信息来调控,应激可使这些信息发生紊乱,进而破坏内脏的功能。如果在应激状态下出现上腹痛、腹泻、便秘、食欲减退,就应在关注器质性病变的同时也考虑应激的影响,不应做过多不必要的检查;否则往往越检查发现的"病"越多、花的钱越多,并使得躯体症状背后隐藏的心理障碍进一步加重、甚至慢性化,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最终不得不终生服药。
2、间接影响
应激可导致情绪变化、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增加或加剧,引起间接损害。
心身症状 是指在整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因素一直都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类功能性疾病。这类疾病虽然有明显症状,但经各种理化检查很少有阳性发现,其症状的出现和消失常与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有较密切的关系。消化系统心身症状主要包括便秘、烧心、肠易激综合征、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贪食症、神经性呃逆、功能性消化不良、部分慢性肝炎后综合征以及部分胆道疾病等。
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为器质性病变合并心理障碍的一组疾病。这组疾病确实存在明显器质性病变,理化检查有特定指标的阳性发现,致病因素有生物和理化因素参与。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主要有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贲门失弛缓症。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