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2017-11-14 来源:医脉通
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LAI)以其改善依从性、避免反复提醒患者服药、安全性理想等优点,已成为精神科重要的治疗选项。然而,妊娠期女性使用LAIs则尚存争议。《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明确指出,妊娠期应避免使用长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在实际临床中,病情平稳的妊娠期女性停用LAIs治疗,或由LAIs换用其他治疗手段,这一过程本身即存在风险。
在国外,利培酮长效针剂已获批用于双相障碍的维持治疗。一项发表于11月9日在线发表于Bipolar Disorder(影响因子 4.531)的个案报告中,作者介绍了这样一则病例:
病例
患者为32岁非裔美国籍女性,罹患双相障碍多年,病程如上图。孕产史G3P1,第一次妊娠以流产告终,第二次妊娠期间病情复发,孩子的监护权交由患者父母。本次妊娠,患者目前无症状,但其过往病史明确显示,一旦对药物不依从,患者即出现幻听、幻视、偏执妄想、抑郁及自我照料差等表现。
患者当前的用药包括利培酮2mg/d睡前口服,利培酮LAI 50mg/每2周, 西酞普兰20mg/d,苯托品0.5mg/d。这一治疗方案已使用超过一年,患者病情平稳,可正常工作学习。患者曾在复诊时与医生讨论过怀孕的可能性,并分析了维持治疗的利弊。
此次为患者第三次妊娠,并表达了强烈的维持现有治疗的意愿。产前检查示宫内生长受限,出于对胎盘功能不全的担忧,患者于第35周时入院引产,并产下一名体重2.1kg的健康男婴。查体示双侧多指,为婴儿父系家族特征,出生后予以处理。婴儿1-5分钟内的Apgar评分为8分,10分钟时为9分;未表现出锥体外系反应。患者选择母乳喂养。
分娩16个月后,母亲与孩子状况良好,后者已达到各个发育里程碑。患者已由利培酮LAI换用一个月注射一次的帕利哌酮LAI,此后进一步换用三个月注射一次的帕利哌酮LAI。
讨论
本例个案报告中,罹患双相障碍的母亲在利培酮LAI治疗过程中分娩一健康男婴。患者在分娩前病情稳定,可参与共同决策,最终决定维持现有治疗,并取得了理想转归。
针对妊娠期内使用LAI的文献报告很少:
? 一名分裂情感性障碍患者在妊娠期内使用氟哌啶醇LAI治疗,婴儿出生时“紧张不安”,随后出现腹泻及易激惹,第8天时出现强直阵挛性发作,表现为吐舌及斜颈,并临时使用氯硝西泮治疗。
? 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妊娠期使用高剂量氯丙嗪及氟奋乃静LAI治疗,孕39周产下一健康男婴;3周后婴儿出现易激惹、舞蹈症样活动、肌张力异常性运动及肌张力亢进,此时距其母亲末次注射氟奋乃静LAI已有6周。
? 一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妊娠期使用利培酮LAI,所生育的后代无先天性畸形,随访8个月内也未发现发育异常。
? 另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妊娠期使用帕利哌酮LAI,孕39周剖宫产分娩一名健康婴儿,无先天畸形或发育迟滞。
? 奥氮平LAI临床试验共报告了4例妊娠病例,其中3例进行了治疗性流产,另1例正常分娩。
就目前而言,人们仍需要由口服制剂外推获得LAI的安全性数据,现有LAI数据无一针对双相障碍患者。
双相障碍常发生于育龄期女性,患者罹患产后精神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围产期心境事件发作的风险也很高,尤其是未治疗患者。考虑到重性精神障碍患者计划外妊娠的风险较高,讨论妊娠期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与患者一同回顾治疗选项时,不能仅仅考虑药物的风险,也应充分考虑到妊娠期疾病不治疗的潜在风险。另外,任何选项都是有风险的。
知识要点
? 妊娠期可能出现CYP1A2酶活性的下降,进而导致奥氮平或氯氮平清除率的下降;以及CYP2D6酶活性的升高,进而导致利培酮或阿立哌唑清除率的升高。因此,为维持病情稳定及预防潜在不良反应,抗精神病药剂量或需酌情调整。
? 相比于口服剂型,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并实现更平稳的血药浓度,在妊娠期内可能有助于维持精神状态的稳定。
? 针对宫内暴露于抗精神病药的婴儿,在出生后应监测有无锥体外系反应。
文献索引:Long-acting risperidone injections in a pregnant patient with bipolar disorder. Bipolar Disord. 2017 Nov 9. doi: 10.1111/bdi.12572. [Epub ahead of print]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