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2016年5月24至5月25日,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睡眠中心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睡眠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睡眠医学论坛在北京大学医学部跃进厅4层举行。会议上,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费城长老会医疗中心、退伍军人医疗管理中心的Nalaka Gooneratne教授从流行病学、认知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三方面介绍了失眠的管理。
Nalaka Gooneratne教授进行精彩讲座
患病率
失眠在年轻人群中的患病率是5%-10%,在中年人群中的患者病率是20%,而女性的患病率更高。
失眠是一生中的睡眠变化,失眠的诊断不是基于客观的诊断,要完全理解失眠,需要理解我们的睡眠变化。
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病人在床上保持清醒而很难入睡,我们将其称为睡眠潜伏期;病人入睡后,在半夜醒来,我们称其为睡眠觉醒(WASO)。WASO随年龄增加而增加;但睡眠潜伏期不随年龄变化而变化,基本是保持一致的,这对于治疗失眠是很有挑战的。因为有些药物可以使患者快速入睡,但无法使患者一直保持较好的睡眠状态。
失眠的患者睡眠效率降低,睡眠开始后的觉醒显著增加,睡眠潜伏期延长;快动眼睡眠和慢波睡眠减。少。
最大睡眠能力
在老年被试者中,平均最大睡眠能力是7.4(±0.4)小时,在青年被试者中平均最大睡眠能力是8.9(±0.4)小时。
合并症对失眠的影响
我们自己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治疗失眠患者的其它合并症时,患者的失眠也好转,说明合并症会影响失眠。
与抑郁的关系
一项研究显,在抑郁病人中,即便经过治疗(氟西汀),仍有45%的病例以失眠为常见的残余症状。
失眠的风险
罹患疾病,认知缺陷,死亡风险方面,一些研究显示失眠症状不会增加死亡风险,但是<5小时的短睡眠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CBT-I)
是一种结构式非药物干预的失眠治疗方法。内容包括:睡眠卫生、兴奋刺激物质控制、睡眠限制、放松训练、认知重建,CBT-I通常被认为与药物治疗一样有长期疗效。
CBT-I的演变
1990-2010年是亲临现场,2000-2013年是远程医疗,2004年至今是兴奋性物质辅助治疗,2009年至今是基于互联网,2011年至今是短期行为治疗或其他浓缩治疗。
短期行为治疗
是一种疗程缩短的认知行为治疗,这只有4次治疗,最初的阶段是面对面的形式,后来的1-3阶段通过电话访谈形式完成。
单次认知行为的治疗
每次治疗维持60-70分钟,同时发放教育材料,认知行为治疗组60%的患者获得缓解而对照组15%获得缓解。
基于互联网的认知行为治疗
这是一种有优势的而且便捷疗法,病人可以按照时间表安排疗程,并且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给更多的患者。
基于上述疗法,我们建立了阶梯疗法:第一步是建议病人进行互联网疗法,若病人还有失眠,进行第二步单次见面治疗,第三步是群组治疗,第四步是个体化治疗。
另外,运动可以有助于睡眠。
冥想疗法
在中国进行了一项研究,40例受试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基于睡眠卫生教育的冥想,睡眠质量和认知功能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均得到了改善。
镇静催眠药物
针对不愿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可以考虑镇静催眠药物治疗。治疗选择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褪黑素受体激动剂、抗抑郁剂、非传统医学(替代医学)。
Nalaka Gooneratne教授强调,很多这些药都是短期服用的,但有93%的患者使用药物超过4个周,所以可建议患者进行间歇性用药。另外,褪黑素要在晚上入睡前的2小时用药,而不仅仅是入睡前用药。
结论
随着年龄增加,失眠发病率增加,合并症和年龄相关的改变影响发病率;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线治疗和新的获取手段,让病人更容易接纳,但是仍需要独立的验证性研究;替代治疗包括褪黑素和正念治疗。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