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据媒体报道,8月23日,一名约 21 岁的妈妈先将年仅 1 岁半的双胞胎弟弟掐死装入袋子,后绑着双胞胎哥哥投河自尽,独自留下初尝人父味道的丈夫。这就是典型的因产后抑郁症而导致的扩大性自杀。一直以来,产后抑郁症导致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家破人亡的案例比比皆是。其实,只要能掌握一些产后抑郁症知识,可能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惨剧。那么,对于产后抑郁症,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去识别和预防呢?产后抑郁症,就在我们身边\n据统计,10%~15% 的女性会发生产后抑郁症(也就是说,大约 10 个产妇中,至少有 1 个会得此病),50%~80% 会出现产后抑郁的情绪。产后抑郁症和产后抑郁两者最显著的区别就是:产后抑郁症达到了疾病的诊断标准,是病,得治;而产后抑郁是一种情绪,一种状态,需要预防其进展。大家也许会说,发病率应该没有这么高吧,我很少听说身边的姐妹们有人得抑郁症的啊?其实,在欧美国家,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为什么我们没怎么听说过产后抑郁症呢?除了地域文化等因素,很重要的原因是,很多产后抑郁症没有被及时发现,以及疾病带来了羞耻感而被隐瞒。在国内,妇产科医生和产妇首先关注的是产后的身体健康,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心理健康。简单来说,就是国内重视度不够,造成了发现得少,「看上去」发病率低。另一方面,对于患有抑郁症的人,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病耻感。即使产妇发现自己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也不像说自己感冒了那么轻松。在大多数人看来,承认自己患了抑郁症,就如同承认自己疯了一样。所以,你没有听说过产后抑郁症,并不代表真的没有发生过。产后抑郁症会找上我吗?一些对产后抑郁症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家庭关系不协调、孕期和产后的婚姻问题、生活遭遇重大变故、缺乏家庭支持、甲状腺功能紊乱都是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导火索。此外,如果曾经患过抑郁症或有抑郁症的家族史,更需要严防产后抑郁症。"
如何识别产后抑郁症?一般而言,产后抑郁症有以下特点:抑郁情绪,简单来说就是心情不好;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缺乏兴趣,尤其是自己曾感兴趣的;体重显著下降或者增加;失眠或者睡眠过度;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简单来说就是懒散无力;疲劳或乏力;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自罪感;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简单来说就是恍惚;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如果新妈妈感到抑郁或悲伤,并在 1~9 条症状中至少有 5 条,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了 2 周,并且感到痛苦,照看孩子、做家务、工作能力也受到影响时,可以考虑为产后抑郁症,建议去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就诊,防止病情继续发展,甚至出现伤害自己或宝宝的悲剧,在这些症状里面,最常见的是缺乏兴趣、悲伤、自责内疚以及绝望,作为家属和朋友,对于这些表现一定要格外留心。如果身边有产妇吐露自己不想活了、对未来不抱希望,可千万不要当玩笑话,赶紧带她去医院看看!若还是不能很好地判断,不妨点击这里做一个《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总分 30 分,如总分在 9 分以下,绝大多数为正常;13 分以上,可考虑为产后抑郁症,建议及时就医。需要提醒的一点是,自评量表只是一个很简单的评估手段,并不代表最终的诊断结果。如果得分很高,建议咨询精神专科医生,进行仔细鉴别和诊断。产后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因病耻感而耽误治疗。"
用药治疗,会影响母乳喂养吗?对于产后抑郁症,需要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来说,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还是药物治疗。很多新妈妈会担心在哺乳期服药会影响到孩子,但哺乳和抗抑郁药物治疗两者并不互相排斥。新一代的抗抑郁药物在婴儿体内的浓度很低,有的甚至低于检测下限。对于患产后抑郁症的哺乳期妈妈,请将自己的情况告诉精神科医生,医生会根据个体化原则选择安全的药物。除此之外,还需要配合心理治疗,纠正不合理的观念或协调家庭关系等。一些轻中度的抑郁症,甚至可以不选择药物治疗。但鉴于我国的产后抑郁症的识别和治疗情况,很多人在抑郁症为轻中度的时候根本就没意识到已经患病,更别提治疗了。很多都是发展到非常严重的自杀、自伤的地步,才送至医院进行治疗。到这个时候,患者需要入院,谨防悲剧的发生。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认为症状有了缓解,就擅自停药!除非医生经过评估之后同意停药。也不要因为药物疗效不好,就擅自停药,要知道,抗抑郁药物一般都需要 2 周以上才能起效。"
如何预防产后抑郁?由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很高,预防就成了关键。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参加孕产妇的自助小组,大家相互交流和支持,帮忙相互解决问题。如果因为时间和地域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可以选择网上自助小组,比如QQ 群和微信群。参加孕妇学校培训,有助于解决孕期和产后的一些问题。新妈妈能够更游刃有余地照顾宝宝和适应社会角色变化。注意调节情绪和压力,不要过度疲劳。学习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中。适当的锻炼可预防产后抑郁,比如跑步、瑜伽等。对于有抑郁症病史、家族史的产妇而言,更需要时刻注意患抑郁症的风险,建议和精神专科医生保持联系,定期随访。作为亲人,一方面,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环境,耐心倾听,积极沟通;另一方面,更应该掌握识别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如果产妇患上了产后抑郁症,可能自己不会意识到,这就需要亲人或朋友长点心了。发现苗头之后,要和产妇一起去医院就诊,并监督其治疗。"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