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乐观主义的偏见——抑郁症泛滥与特大号自我》文章,我读了不止一遍。对其中的一些内容和看法,我深以为然,也时不时地向我的病人们讲述文中的一些内容和观点。
其中,作者引述的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RichardWiseman)做的一个心理学试验是我最经常提起的。
那个试验是这样的:
他征集了400多名受试者,分别是自认为幸运的人,即所谓"幸运儿",和自认为倒霉的人,即所谓"倒霉蛋"。受试者年龄由18岁到84岁不等。
在试验中,怀斯曼给了这些受试者同样的一张报纸,让他们数报纸里印有多少张照片。结果,那些"倒霉蛋"几乎要花两分钟才完成任务,而"幸运儿"却只用了几秒钟。
该试验使用的报纸除了让受试者数的43张照片之外,还分别印了两条特殊的提示信息。
第一条信息印在第二页的报纸上:"不必再数了,一共43张照片。"甚至,这条信息用很大的字体印刷,占了近半页的版面。
第二条信息插在报纸中:"别数了,告诉实验者你看到了这条信息,并赢取250英镑。"
结果,"幸运儿"们全部看到了这两条信息,而"倒霉蛋"却没有看到。这样,"幸运儿"完成得既快,而且还得到了犒赏。
此外,怀斯曼还做过其他一些相关的试验。通过这些实验,他总结出"幸运儿"们所显示出来的四种行为特征:
他们更擅长创造和留意到机会;
他们更愿意听从本能的召唤;
他们对未来有更积极的期待;
他们对挫折抱着一种弹性态度——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从中寻找积极的可能性,并静待积极的结果出现。
据此,陈赛总结道:"一个人运气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
读过本文中的这部分内容,最让我感慨的是,那些"倒霉蛋"们对两条提示信息的忽略或者说是"视而不见"。
是什么蒙蔽住他们的眼睛?从我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经验出发,我猜测,他们的选择性认知模式,或者说是他们的负性、选择性认知模式,"蒙蔽"住他们的眼睛和头脑,决定了他们看不到,也不会利用这些正性意义的信息。
说来可悲的是,我们许多患焦虑、抑郁症的患者甚至他们的父母,就是这样认识世界的。在他们眼里,明媚的春光也是暗淡无光的,即使鲜花遍野也是残花败柳。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感知人际关系信息的过程中,获得的也多是周围人不友善的印象,甚至进而形成"倒霉蛋"性质的精神病性症状:他们被众多怀有恶意的人迫害。
因此,说抑郁症是认知模式决定的精神疾病大概是有道理的。
?
当然,有些人在读了这部分内容或许也可能得出一个肤浅的结论:乐观大概就是要轻信。确实,从怀斯曼的这个试验得出这个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说,这个结论是肤浅的!
从进化论的原理来理解这个问题应该是合理的。进化论认为,作为一种生存策略,那些有适应性价值的能力或品质才能够从远古人类传递下来到今人。
尽管没有读到关于"轻信"作为适应性品质在人类适应性价值的研究结果,但至少在很多人身上都反映出这样的品质,便足以支持"轻信"对人类生存是有意义的。
况且,从常识出发,那些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无论在哪种社会形态的社会,都往往更成功一些。况且,将人生看作是一个生命过程,快乐生活难道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吗?
?
当然,正如怀斯曼研究所显示的,受试者中也确有一些"倒霉蛋"。在他们的生存策略中,不容易"轻信"也一定有相应的适应性意义:即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生存环境是安全可靠的情况下,谨慎是人们规避生存风险的重要策略,这在远古时期人类处于弱肉强食的自然环境中尤为重要。
?
然而,走出丛林法则年代的现代人类,绝大多数社会制度、社会规则都鼓励人类成员之间的诚信行为,并谴责和惩罚那些欺骗行为。
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轻信,或相信规则、相信他人,既是合理的选择,更是降低生存成本的宝贵策略。因为,相信他人可以大大减少因过分谨慎而反复考察、确认和防范本是微乎其微的风险,提高生存效率。
可以说,与负性、选择性认知模式相似,那些属于"幸运儿"的人们,对带有乐观性质的信息的感知、接收和相信倾向,同样是选择性的认知模式,或许也有对负性信息的"视而不见",只是这样的正性认知模式使人们更容易获得快乐,也有更高的生存适应性价值。
?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