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重庆晚报讯昨日上午9时许,武隆县鸭
编辑:ddayh.cn
导读:重庆晚报讯昨日上午9时许,武隆县鸭江镇五旬妇女郭某某到镇上赶集,随后到一茶馆去打麻将。11点左右,她的手气突然好转,自摸了一个“杠上花”后,突然倒地身死。目前,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据了解,6月8日上午,郭某某干完农活后到场镇上赶集,然后到街上的一家小茶馆准备打麻将。
上午9点多钟,郭某某和两男一女玩起了“倒倒胡”,赌注为3元每一倒。刚开始,郭某某的手气不太好,输了一些钱。
11点左右,郭某某的手气突然好转,并自摸了一个“杠上花”。随即,郭某某突然感觉心里堵得慌,就说想喝点水。
茶馆老板给她倒了一杯开水。谁知,郭某某刚接过来,就一头栽倒在地下。
茶馆老板跑到500米远的医院找来担架,准备将其送往医院,同时向派出所报案。可民警赶到后,发现郭某某已身亡。据当地居民讲,死者郭某某身前患有高血压。
七情为何?
七情,是指人体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也即人的七种情感。情,是情感和情绪。七情是伴随着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表现,是人体的生理本能。《礼.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勿学而能。”《内经》提出了喜、怒、忧、思、悲、恐、惊、畏八种情绪,后世认为恐与畏同娄,故成七情之说。《三团极一病证方论》说:“七情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凡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情绪,以喜概括之,凡不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或与人的需要相违背的事物,会引起否定性质的情绪,
如忿怒、哀怨、痛苦、失望、憎恨、凄怆等,则分别概括为怒、忧、悲、恐、惊等。七情大致可概括人娄的基本情感。其中思是指人的思维活动,是思考、思虑之意,似乎并非一种情绪。
七情与五脏有密切的关系,由五脏精气所化生,《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内经》又根据七情和五行、五脏的亲和性,把喜怒思忧恐分属于五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三团极一病证方论三团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所以,七情具有两重性,适度的情绪反应,为人之常性,属生理范畴;七情过度,即刺激的强度和时间,超过机体生理调节范围,则成为病因,可使人致病。由于七情致病,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故称七情内伤。情志过度是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七情致病条件
七情致病的条件,即七情伤的形成,需要有一定外部的不良刺激。当刺激强度及时间,超过了患体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时,才能形成七情伤,而承受能力又因人而异。
外界不良刺激有许多方面,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不良,个人政治地位、经济状况改变,工作条件、家庭和生活环境等都可成为外界不良刺激。如气候环境恶劣,洪涝或旱灾;社会动荡,政治地位丧失,经济上的破落,先富后贫;工作条件和环境恶劣,工作困难重重,或工作过于紧张繁忙,或能力较强而做过于简单的劳动;生活遭遇而家庭突变,如失去亲人、丧偶、离婚,或意外造成大量财产损失;人际关系紧张,家庭矛盾无法解决;生活环境嘈杂,污染严重等,都会不断产生补十不良情绪,导致身心受伤而致病。
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与个体脏腑气血阴阳、心理特征与身体素质密切相关。七情是脏腑气血阴阳功能活动在精神情志方面的外在表现,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又可产生异常的情志变化。如《灵枢·本神》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素问·胡经论》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在临床上,肝气郁结的病人常表现为抑郁不乐,而肝郁化火则常心烦易怒。所以,脏腑气血阴阳功能失调,可影响人体的心理承受和调节能力,容易出现情志过徼或过久不良的情志作用而致病。心理特征及身体素质与情志致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性格开朗,形体壮实的勇者,对外界刺激因素的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强,不易发生情志异常而生病;性格内向,形体瘦弱的怯者,对外界刺激因素的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差,易发生情志异常而生病。
七情致病特点
七情致病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二是直接伤及内脏。三是首先影响人体气机。四是情志波动常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1)以情志刺激过度为主因七情内伤与外感六淫不同,六淫致病是六淫外邪从皮肤或口鼻而入,由表入里,发病初期常有表证。七情内伤是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作用于内脏导致内脏阴阳气血失调而发病。如国家、集体、个人利益或名誉受到侵犯,产生过怒致病:或个人欲望和需要得到极大或意外的收获和满足,喜笑若狂而致病:或国家庭变故、亲人意外而忧悲致病:或因工作和家庭遇到难于解决的困难,思虑过度而致病;或因遇险临危,惊恐万分而致病等。所有七情内伤的病证,均以情志异常为主因。
(2)直接伤及内脏《灵枢·百病始生》说:“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三国极一病证方论·三国论》说:“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於肢体。”《三国极一病证方论·五劳证治》说:“五劳者,皆用意施为,过伤五脏,使五神(即神、魂、魄、意、志)不宁而为病,故曰五劳。以其尽力谋虑则肝劳,曲运神机则心劳,意外致思则脾劳,预事而忧则肺劳,矜持志节则肾劳。是皆不量禀赋,临事过差,进伤五脏。”所以说情志伤是直接伤及内脏,且不同的情志刺激所伤的脏器也有所不同。
必须指出,虽然情志伤对脏腑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不能机械地认为怒只能伤肝,喜只能伤心,等等。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情志活动又复杂多变,而总统于心,故《灵枢·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这里就明确指出了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脏有关,心神受损又可涉及其他脏腑。又如郁怒伤肝,肝气横逆,又常犯脾胃,出现肝脾不调、肝胃不和等。肝郁化火,气火上逆,还可导致木悔金,即肝火犯肺等。
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因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与外界各种信息刺激的接受反应和调节有密切的关系。脾主运化,主思,位于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情志伤的病证以心、肝、脾三脏为多见。而七情内伤,又首先影响脏腑气机,使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气为血帅,气行血行,气机逆乱。必然影响到血的正常运行。所以,情志伤又以气血失调为多见。如思虑劳神过度,常损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两虚,出现神志异常和脾失健运的症状。郁怒伤肝,肝经气郁,可出现两胁胀痛、善太息等症。肝郁气滞,气滞血瘀,可出现胁痛,妇女痛经、闭经,或癓瘕等症。肝郁还可以化火,气火上逆,则常见心烦易怒、口苦干渴等症。情志伤影响气机,还可导致湿、食、痰诸郁为病。
(3)首先影响脏腑气机《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三国极一病证方论·七气叙论》说:“喜伤心,其气散;怒伤肝,其气出;忧伤肺,其气聚;思伤脾,其气结;悲伤心胞,其气急;恐伤肾,其气怯;惊伤胆,其气乱。虽七诊自殊,无遍于气。”
怒则气上,是指盛怒则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见气逆、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博厥。”《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怒则气上,还可导致肝阳上亢、肝火上炎。另外,怒伤肝还可表现为肝失疏泄的肝气郁结,出现胸胁胀痛、善太息等症。
喜则气缓,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在正常隋况下,适度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但暴喜过度,又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状。《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医醇剩义·劳伤》说:“喜则伤心,此为本脏之病,过喜则阳气太浮,而百脉开解,故心脏受伤也。”
悲则气消,是指过度忧悲,可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肺气耗伤。《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气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营卫不散,热气在牛,故气消矣”。《灵枢·本神》说:“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医醇剩义·劳伤》说:“悲则气逆,脯郁不舒,积久伤肺。”临床见心隋沉重、闷闷不乐、精神不振、胸闷、气短等。
恐则气下,是指恐阻过度,气趋于下,同时血亦下行,临床见面色苍白、头昏,甚则昏厥。恐又可使肾气下陷不因,出现二便失禁,或男子遗精,孕妇流产等。恐伤肾精还可见骨醛痿厥等。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使心气紊乱,以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惊慌失措,心悸心慌等。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导致气机郁结,伤神损脾。临床上见纳呆、脘腹胀满、便溏、心障、失眠、健忘等。
(4)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临床上有许多疾病,在患者有剧烈情志波动时,往往会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有高血压痛吏的患者,若遇恼怒,可使阳升无制,血气上逆,发生突然昏仆,或半身不遂,口眼蜗斜等。心脏病患者,也可因突然剧烈情志波动,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病情迅速恶化,甚至猝然死亡。有神经官能症易失眠的患者,情志波动时则失眠加重等。
从以上所述的内容看,七情既属人体七种情志变化的表现,又为致病因素之一,是中医病因学的重要内容。掌握七情致病的原理,对防病保健及临床诊疗均有积极的意义。由于情志因素可以使人致病,所以,中医防病保健强调“陌性虚无”,“精神内守”。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陌性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闹而少散,心安而不服,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刚十。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同时,根据五志与五行的配属关系,用五行相克原理,可以纠正情志的偏颇,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此为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之一。又根据七情内伤首先影响气机和易致郁证的特点,治疗情志伤之始,应以调气为先,理气开郁并结合思想开导为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