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对神经质的发生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症状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推动作用的是精神交互作用。——从这个发生发展的过程,逆向推导,反其道而行之,我们也就找到了走出焦虑的途径:.首先是消除精神交互作用(而不是消除症状)的影响,打破恶性循环,不再让我们对病情的关注推波助澜,让其停止发展不再继续巩固和恶化。那么,不关注症状关注什么呢?关注生活本身,关注自身以外。把感觉和注意力从病情和症状、从焦虑的对象和内容上面,转移分配到更有意义的方面,投入到现实生活当中,也就是森田疗法所提倡的"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有病友问:"我这几天正在饱受焦虑抑郁的折磨,心情很低落,心里像是被雨淋湿了一样沉甸甸的。可是我还要装作若无其事地工作、照顾家人、辅导孩子。我觉得我坚持的很辛苦。……我觉得我这样忍耐着很痛苦,但是什么事情不做也难过,真不知森田疗法的真意是不是像我这样带着痛苦去正常生活,这样做对治疗有效果吗?我怎么没有觉得好受一些呢。".这就是我们在自我调节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难点——我尽量不去想那些,尽量不去关注那些,尽量带着症状去生活了,可我还是难受,而且这样好辛苦。这好像是让我们用忍受症状的痛苦来抵消症状本身的痛苦,用一种痛苦换另一种痛苦,那不还是痛苦?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呢?.那我问你,关注症状也是痛苦,什么事情不做也难过,这种痛苦只会使焦虑持续和加重,让你越来越痛苦;带着症状去生活是很辛苦,但做点事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会稍微好受一些,慢慢的难度减弱,痛苦也会减轻——一种是痛苦是越来越重,一种痛苦是越来越轻,你选哪一个?.最重要的是,忍耐痛苦和接纳痛苦是两回事。."忍耐"是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装作若无其事地工作),经受(饱受焦虑抑郁的折磨),克制(克制情感的厌恶和恐惧);是"我不喜欢这样,也不想这样,但我没办法只能这样"。一个人被逼无奈,不得已而为之,情绪情感和观念态度上的否定与行为上的肯定处于矛盾对立,内心产生冲突,如何不痛苦?忍耐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忍受的限度有不同罢了,当到达极限,忍无可忍自然就感觉"受不了了!"就不想再忍受,想解脱想放弃。."接纳"是把所有的状态做为当下的自然存在去接受,不憎恶、不排斥、不抗拒、不回避,没有对错好坏的评价,是这样就是这样,我该干嘛就在干嘛,内心是一种平和的状态。没有那个挣扎,没有那些克制,会感觉很辛苦很痛苦?接纳不是坚强的比赛,不是比谁扛得住、受得了,不是比谁力气大、耐力好,是看谁放得下。.忍耐是背着包袱上路,接纳是放下包袱上路;忍耐是一种能力,接纳是一种态度;忍耐需要意志,接纳需要领悟。.其实反观焦虑的形成和产生,不都是源自"难以接纳"吗?难以接纳危险的存在,难以接纳疾病和死亡的存在,难以接纳不确定性的存在,难以接纳客观现实不是按照主观意愿而发展。于是,过于苛刻的要求变成过于重视的态度,对生命安全的过度重视变为对生命威胁的过度防范,对健康的过度关心变成对疾病的过度担心,积极进取变成消极抵御,贵生、重生、乐生变成恐病、疑病、忧病。而这又源自何处?——疑病性基调(疑病素质、疑病倾向)。.所以,与此同时还有一步要走,消除精神交互作用的同时还要调整疑病性基调。因为我们是要"走出去"而不是"走回去"。如果仅仅是采取不理不睬、不闻不问的态度,强忍着痛苦坚持生活,等症状自然缓解,那只是一种控制和维持,只是停下了脚步、脱离了恶性循环的轨道,并不是你所希望的痊愈和康复。.这是走出焦虑的两步,但不是两条路径或两段旅程,是在一条路上迈开两条腿,左一步"消除精神交互作用",右一步"调整疑病性基调",一步一步往前走。很多朋友是只迈一条腿,一条腿蹦啊蹦,能不辛苦吗?你要说不辛苦我还不信呢。.可为什么我们容易迈出"消除精神交互作用"这一步,能够去尝试着实践"顺应自然,为所当为",愿意"带着症状去生活",却很难迈出"调整疑病性基调"这一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是要"走出去"而不是"走回去"。.我们把"恢复病前状态"当康复标准,把"症状解除"当检验指标,把起点源头当目的地,把一切归因为"病",没有意识到真正需要"治疗"的不是"病"而是"人",所以出现了我所说的"万能焦虑论"和"确诊后遗症",出现了"一条腿蹦啊蹦"。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