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精神障碍,一听就挺"吓人",不要误会精神障碍!
说到精神障碍,一听就挺"吓人",但上海市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肖泽萍认为,国人对精神障碍误会很大,精神病仅占很小一部分。精神障碍从分类来讲有10大类,72小类,近400种,以往较多关注急性和慢性的精神病性障碍,近年来,我们对焦虑抑郁,还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均开始重视。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论文显示,我国常见精神疾病排在第一位是心境障碍(6.1%),第二是焦虑障碍(5.6%),第三是物质依赖,喝酒吸毒等(5.9%),重性精神障碍的发病率只有3‰~4‰。
跟全世界各地资源情况比较,每万人口精神科床位数,美国是7.7张,中国是1.57,我们几乎跟泰国是一个水平。每十万人口临床心理师数量,美国是31.1,而中国目前统计到的是0.18。欧洲像德国这样的国家,心理治疗师比精神科医生还多。就像电影《美丽心灵》中表现的那样,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做心理治疗改变病态人格状况很有效,但是非常耗时,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现在我们还没有心理治疗合法的治疗执业环境,我国医务人员并不少,但是针对精神卫生的工作人员远远不够。
北京市精神卫生保健所常务副所长、北京安定社区防治科科长闫芳表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方面,不少人甚至患者和家属,都存在一定的误区。
× 精神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
√ 失眠、抑郁问题等也是精神疾病
到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的,也并非都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我们医院的门诊患者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比例约为30%,其余则为抑郁、焦虑、失眠等。"闫芳表示。
"大多数人不愿承认自己精神方面有问题,还有人认为自己的症状是因为近期太累,休息几天或忍一下就过去了。"闫芳称,有些人缺少精神疾病知识,在出现症状时没有及时就诊;有些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偏颇,担心被周围人歧视等,不愿去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
× 治疗后不稳定最好少接触
√ 不少患者治疗后可回归正常生活
有些精神疾病常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不少患者都是之前在综合医院就诊多次的。因而医生会建议患者去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
至于治疗效果,闫芳表示,这要取决于具体的病种。"一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经过治疗,情况可出现明显好转,只是相较于普通精神疾病患者,治疗时间稍长。"对部分躯体疾病来说,及早进行心理干预,也有利于患者及早康复。不少患者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和状态,可以回归正常生活。
× 电击疗法等会经常使用
√ 一般来说适合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影视剧中,经常有对精神疾病患者使用"电击疗法"的镜头。
闫芳解释,"电击疗法",又称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属于物理治疗。在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病情,尤其是较为兴奋的患者,效果比较好,如有自我伤害倾向和行为的患者等。相较于药物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改善患者症状的速度也更快,能够尽快帮助减轻患者的痛苦。"当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有严格的适应症,一般适合重症和难治的精神疾病。"闫芳强调。
■ 延展
健康的精神状态什么样?
精神状态的健康状况相对较难把握,临床上讲究人们的知、情、意保持一致,即在处理问题时,人的情感、思维、意识相互协调。具体来说,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制订的《中国人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是一种心理状态,并非单纯的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参照以下标准:
1.认识自我,感受安全:对自我评估准确,有较强的安全感,能够融入周围环境。
2.自我学习、生活自立:有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可以照料自我。
3.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能得当地处理问题,控制和管理好情绪。
4.人际关系和谐,接纳他人:人际关系协调,支持系统比较完善,能接纳和容纳他人。
5.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行为符合年龄、周围环境等因素,也能很好地应对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