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令人「着魔」的奖励
所谓的「快感中心」,其实就是现代神经科学家所描述的「犒赏系统」。
当大脑发现「获得犒赏」的机会时,就会释放一种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
大量的多巴胺不能产生快乐,而会产生「受到犒赏」的感觉。
换句话说,多巴胺并不等于快乐,多巴胺只是快乐的搬运工。
如果摘除了小白鼠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它们仍然喜欢吃糖,但不会为了糖去付出努力。
2001 年,斯坦福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发表了一篇具有决定意义的实验报告,他们发现,多巴胺会促使人们期待得到犒赏,但不能让人们感觉到获得犒赏时的快乐。
在「期待犒赏」的时候,大脑也会被激活,然而,这时候大脑的激活和真正得到犒赏时的激活是不同的。
研究中,人们被要求看到屏幕上的某个符号就期待自己能赢钱,同时按下一个按钮以便获得奖励。
只要这个符号一出现,大脑就会释放多巴胺;
于是「奖励系统」被激活,促使人们按按钮;
而当人们真正赢钱的时候,「犒赏系统」这个脑区反而安静下来,因赢钱而产生快感的则是另一个脑区。
这证明,当犒赏系统被多巴胺激活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是「期待」,这种「期待」带来的结果是促使人们直接去「行动 」,而不是直接带来「快乐」。
多巴胺大量分泌时,人「期待」的对象就会变得「至关重要」,因为多巴胺「劫持」了人的全部注意力,大脑会努力去想,如何让「期待」真正实现。
从进化角度来讲,大脑的这个激励系统能确保人类不会因不愿意采集浆果而饿死,或是懒于花精力吸引潜在伴侣而导致人类灭亡。
通过多巴胺,大脑靠着对「快乐」的「期待」,让人类不停为生计奔忙,去狩猎、求爱,而不是让人直接感受快乐。
然而,在当代这个物质过程,「及时行乐」价值观盛行的社会中,如果不警惕,我们很可能成为多巴胺的奴隶。
当多巴胺给我们的大脑安排「寻求犒赏」的任务时,我们就展现了自己最敢于冒险、最冲动、最失控的一面。
食物,性,酒精,赌博,游戏,无一不是如此。
更贴近我们生活的话,微博,朋友圈,淘宝,都是「寻求犒赏电击」的现代版本。
我们不停点击刷新按钮、点击链接,像得了强迫症一样,查看自己的手机、iPad,我们点击鼠标,就像笼子里的小白鼠想再感受一次电击一样,追寻着难以捉摸的「犒赏」,直到最终觉得「满意」。
多巴胺在进化中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现代生活中,其「阴暗面」也无处不在。
对犒赏的期待带给我们的压力和快乐几乎不分上下。
渴望并不是总让人感觉良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堕落」了。因为多巴胺的首要功能是让人「追求快乐」,而不是让人「觉得快乐」。
即使是麦吉尔的两位科学家,也误解了那只把自己电击到死的小白鼠,以为它很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误以为满足渴望可以带来快乐,于是想方设法得到新鞋子、新伴侣、新工作,等等。
然而,那些东西并不真正带给我们快乐。
于是我们不停消费些不会带来满足感,只会带来更多痛苦的东西。要知道,大脑才不会释放「停下来」的信号!怎么停止痛苦的追逐?
答案是:当你意识到、注意到,对犒赏的期待不过是假象,「魔咒」就能解开。
错误的犒赏期待,并不是快乐的源泉,而是痛苦的根源。
具体该怎么做?
如果大脑不断遭到强迫,一边期待获得快乐幸福和满足、结束痛苦和压力的奖励,一边真切地感受痛苦到现实状况,那大脑最终会调整它的期望值。
我们需要学会区分让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真实奖励,和让我们分散精力、上瘾的虚假「犒赏」,从而获得自控力。这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但会让人受益匪浅。
让我们试试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小实验开始吧。
找一个常常让你放纵自己的诱惑因素(诸如吃零食、购物剁手、追剧、刷社交媒体、在网上浪费时间等),其中,你之所以会受到它的诱惑,是因为大脑告诉你它会带来快乐;
注意观察这种「犒赏」带给你的感觉,是期待还是真正有价值的愉悦感?
对于「犒赏」,你的身体感觉到了什么?是兴奋抑或焦虑?放松还是紧张?
允许自己接受诱惑后,这和你的期望比起来,体验怎么样?对犒赏的期待有没有消失?它是否仍促使你吃得更多、花得更多、待得更久?什么时候你会感到满足?你是否达到了一种没法继续的程度,比如因为太饱了、太累了、太沮丧了、没时间了,或是无法得到「犒赏」了?
进行这项练习的人通常会有两种结果。
一些人会发现,当他们真的关注放纵的感受时,他们实际上并不需要自己想象中那么多的东西;
另外一些人发现,这种体验完全无法让他们满足。
这就暴露了「犒赏的期待」和「实际体验」之间的差别。
这两种观察经验,都会让人对曾经无法控制的事有更强的自控力。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