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障碍是睡眠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类,与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及压力等很多因素相关。长期失眠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尽管很多患者依靠安眠类药物缓解症状,但是长期服用安眠类药会使人产生依赖,一旦成瘾则欲罢不能,甚至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失眠的药物首选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唑吡坦和右佐匹克隆。由于这类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次日残余效应被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此一般不产生日间困倦,产生药物依赖的风险较传统安眠药低,治疗失眠安全、有效,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例如艾司唑仑和阿普唑仑。由于这类药物非选择性拮抗GABA(A)复合受体,同时具有镇静、肌松和抗痉挛作用,因此可改变睡眠结构,造成日间困倦、认知和精神运动损害、失眠反弹及戒断综合征,长期大量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且风险会越来越明显。
伴随焦虑或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可以使用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抗抑郁药,例如多塞平、黛力新和乌灵胶囊等。
褪黑素参与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可以改善时差变化所致睡眠觉醒障碍、睡眠觉醒时相延迟障碍等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但使用普通褪黑素治疗失眠尚无一致性结论,故不推荐将普通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使用。酒精(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可能会缩短入睡时间,但是不能用于治疗失眠,因为酒精的作用会扰乱整个睡眠状态,经常出现早醒、睡眠质量差、熟睡时间缩短等问题。
当然,常规治疗无效的失眠患者建议转精神科、临床心理科或睡眠专科等进一步治疗,尽可能避免包括药物在内的各种干预方式带来的负面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