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尽管SSRIs的机制类似,但临床中患者对一种SSRI应答/耐受不佳,而对另一种SSRI应答/耐受良好的情况非常常见。上述现象提示,SSRIs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例如,不同SSRIs的"选择性"有所差异;另外,除上文提到的阻断SERT这一主要机制外,SSRIs往往具有一系列次要药理学效应,而任何两种SSRI的次要药理学效应均不相同。
VMPFC:腹内侧前额叶皮质 Hy:下丘脑 NA:伏隔核 PFC:前额叶皮质 DLPFC:背外侧前额叶皮质 ?
(Thase ME et al. ?2015 )
【氟西汀】
▲ 关键特性:拮抗5-HT2C受体,微弱抑制NE再摄取,半衰期长
简言之,拮抗5-HT2C受体可使NE和DA脱抑制释放,进而为氟西汀带来"激活"特性:很多患者仅仅在服药一次后即可感受到精力恢复及疲乏感的减轻。对于存在睡眠过多、精神运动性迟滞、疲乏等症状的患者,氟西汀可能是SSRIs中最为合适的。另外,该药针对暴食的疗效可能也与5-HT2C受体拮抗效应有关。然而,激活作用也使得该药可能不适用于伴有显著激越、失眠及焦虑的患者:若进一步激活,甚至可能引发惊恐发作。此外,氟西汀在高剂量下还具有较弱的NE再摄取抑制效应。
氟西汀的半衰期较长(2-3天),活性代谢产物的半衰期更长(2周)。一方面,半衰期较长提示停药症状的风险较低;另一方面,清除较慢也意味着与其他药物共存的时间延长:为降低5-HT风险,氟西汀需停药5周方能换用MAOIs,而其他SSRIs通常仅需2周。
【帕罗西汀】
▲?关键特性:抗胆碱能效应,阻断NE转运体,性功能障碍,停药症状
相比于一些SSRIs的激活效应,帕罗西汀有助于使患者平静下来,可能与其相对较强的抗胆碱能效应有关,这也使得很多医生倾向于使用该药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患者。另外,帕罗西汀还拥有较弱的NE转运体(NET)阻断效应,可能有助于改善抑郁,尤其是在高剂量下。换言之,帕罗西汀可能是一种"小号"的双通道抗抑郁药。
帕罗西汀可抑制一氧化氮(NO)合成酶,理论上可升高患者(尤其是男性)性功能障碍的风险。另外,停用帕罗西汀时常出现停药症状,包括静坐不能、不安、胃肠道反应、头晕等,可能与胆碱能反跳有关。
【舍曲林】
▲?关键特性:阻断DA转运体,结合σ1受体
相比于其SERT阻断效应,舍曲林对DA转运体(DAT)的阻断效应较弱;然而有观点称,即便是较弱的DAT阻断效应或许也能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如精力、动机及集中注意力方面的改善。另外,该药也具有一定的激活效应,一些医师将其与安非他酮联用,两者均具有较弱的DAT阻断效应,进而形成协同效应。与氟西汀类似,舍曲林可导致过度激活,针对焦虑患者用药时宜缓慢滴定。
结合σ1受体的意义尚不明确,甚至有"sigma enigma"的说法。目前认为可能有助于抗焦虑,以及改善抑郁患者的精神病性成分;针对精神病性抑郁患者,舍曲林相对于其他一些SSRIs具有一定优势。
【氟伏沙明】
▲ 关键特性:与σ1受体的结合力较强
在美国,氟伏沙明至今未被批准用于治疗抑郁,主要用于治疗强迫障碍和焦虑,这一现象在SSRIs中仅此一家。与舍曲林类似,该药可结合σ1受体,且结合力强于舍曲林。近期研究显示,氟伏沙明可能是σ1受体的激动剂;除抗焦虑特性外,该药针对精神病性抑郁可能具有优势。
【西酞普兰】
▲?关键特性:两种异构体,抗组胺效应,QT间期延长
西酞普兰由两种异构体组成,即R-西酞普兰和S-西酞普兰,两者互为镜像,故西酞普兰又称"消旋西酞普兰"。研究显示,R-西酞普兰可干扰S-西酞普兰对SERT的阻断,进而影响整体疗效,尤其是在低剂量下;另外,R-西酞普兰还具有轻微的抗组胺效应,进而造成体重增加等副作用。西酞普兰在低剂量下的疗效并不确切,而加量又可能升高QTc间期延长的风险。
简言之,消旋西酞普兰中含有R-西酞普兰并非人们希望看到的,有必要将其移除,仅保留单一S-西酞普兰。
西酞普兰还可能是SSRIs中过量安全性相对较差的,但仍远低于传统抗抑郁药。总体而言,西酞普兰的耐受性较为理想。
【艾司西酞普兰】
▲?关键特性:高度选择性,耐受性佳,药物相互作用少
艾司西酞普兰即单一的S-西酞普兰。如上所述,艾司西酞普兰去除了R-西酞普兰的抗组胺效应及其对阻断SERT的干扰,使得较低剂量下的疗效较为确切,而无须使用更高的剂量,如此一来也降低了QTc间期延长的风险。权威精神药理学家Stahl认为,艾司西酞普兰"深得SSRIs的精髓"(the quintessential SSRI),其纯净的SERT阻断效应几乎可解释其全部的药理学效应。
此外,艾司西酞普兰经由CYP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最少,可能是耐受性最好的SSRI。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