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经常有朋友担心抗抑郁药吃了会有「依赖」,于是犹豫着不要吃。
抗抑郁药会不会依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恐怕得从抗抑郁药怎么抗抑郁说起。
抗抑郁药是怎么抗抑郁的?
抽象地说,精神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脑神经元受体,产生兴奋或抑制的效应,而达到控制症状的效果。
抑郁症患者的特点是消沉、消极、低落、活动减少,这是因为大脑神经元「兴奋」不足,或者遭到了「抑制」。
因此,抗抑郁药对神经元的作用大体可分为两种:增强兴奋;或减轻抑制,最终达到「兴奋」的目的,具体途径有很多种。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快睡着了?
下面我就尽量形象地描述一下。
假设有两个大脑神经元 A 和 B,A 就像老板,B 就像员工。员工只能听老板发号施令,老板激励员工的方式就是发奖金。奖金发得越多,员工就越积极,而且老板随时可能反悔、要把奖金收回去,所以真是「手快有,手慢无」。
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公司抑郁了,整个公司气氛低迷。老板发的奖金不够多,员工都积极不起来。怎么办呢?
抗抑郁药就如同第三方的特派专员一样,它一上前来,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它可能拉着老板的手说,A 总,多给一点点奖金呗!老板就勉强振作一下,丢点奖金给员工;
又或者它跟老板说,A 总,你慢点儿把奖金收回来呀!于是留给员工把奖金抢到手的时间又长了些;
或者抗抑郁药拍着员工的肩膀说,奖金来了,快抢!虽然奖金比以前少了,但是员工也因为打起精神收到奖金而活跃一些了;
又或者,抗抑郁药抱住专门负责收回奖金的老板跑腿,不让它们大量发挥作用。这样,员工拿到奖金的时间和机会又多了些。
于是,B 和脑内众多神经元,虽然之前因为老板奖金发得太少、甚至不发了而消沉,现在则一起活跃起来,抑郁症状由此得到缓解。
那是不是得一直吃药呢?
相信抑郁症患者都从医生那里听过「5-HT」,五羟色胺。
经典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症状是因为大脑里 5-HT 不足,而药物本身所起的并非「补充」5-HT 的作用,更多是「就这么点儿 5-HT,我们要让它更好被利用」。
患者吃个一年半载的抗抑郁药,经过药物的滋润,大脑里的神经元 A 说:「我觉得自己又能正常工作了,谢了!」
于是患者的症状恢复、情况持续稳定,医生逐渐减药,有可能这辈子,患者都不用再吃抗抑郁药了。
看上去这是个很快的过程,实际上,多数抗抑郁药在 A、B 之间开始起到足够作用,至少需要两周。
为什么呢?
一方面,药物在血液里的浓度要达到某个水平才能起到治疗作用(所有药物皆如此);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作为精神类药物,抗抑郁药需要进到脑子里才能发挥作用,而要进到脑子里,药物在血液里要足够多,才能跨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所以,如果因为担心「会产生依赖」而不按剂量坚持服药,故意吃得少一点儿、甚至不吃,对治疗没有好处。
抗抑郁药真的不会依赖吗?
那么,这么多种从老到新的抗抑郁药,真的没造成依赖这回事吗?
也不尽然。
根据文献记载,一些抗抑郁老药,如「苯环丙胺」和「阿咪奈丁」,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和「甲基安非他命」一起,被列入「管制药品」。因为,它们真的有确切的成瘾作用。
而众多抗抑郁新药,虽然有些(比如帕罗西汀)突然停药后会出现强烈的「撤药反应」,然而它并不足以被打上「导致依赖」的标签。
也就是说,目前我们能吃到的新型抗抑郁药,并不会造成依赖问题——只是,出于对安全和疗效的考虑,不适合自己突然停药。
坚持吃药,就能治好抑郁症吗?
抑郁症患者在刚刚确诊时,可能会有释然感:不是我本身不努力、太苛刻、或对人态度太差,我只是生病了,那些不是我的「罪」,出问题的不是我,是病。
这对在初期缓解痛苦体验帮助很大,但不是长久之计。
如果结果变成持续地回避自己与问题的关系,对状态恢复没有好处。
这就像不能把责任都推到药身上,认为「我在渐渐好起来了,药会让我康复」,或者「我怎么都好不起来,是药没用」。
也就是说,光等着药把病「治好」,不够。
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抑郁症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 + 心理治疗。
只吃药可不可以?
也可以,但是必须意识到,药物只能控制症状,不能根除病因。
此外,很多朋友也会问,如果我得了抑郁症,我还有没有希望彻底根治?
这个问题需要花大量篇幅详细的解释,我们在以后的文章里慢慢告诉大家。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