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注:本文中所说的"妈妈",指的是妈妈的形象。爸爸也可以给孩子带来妈妈般的温暖。)
先提一个概念,叫"负容器妈妈"。"容器"这个词,是一个比昂从荣格那借来的专业词汇:Container。?
这个说法,是将妈妈比喻成了一个容纳孩子无法承受情绪的容器,妈妈是杯子,孩子的情绪是水;妈妈是子宫,孩子是子宫内的婴儿。
负容器妈妈,是一个无法承受和消化孩子焦虑,恐惧情绪的妈妈。
这样的妈妈在表面看来,或许是强势的,她会表现得很愤怒、很坚强;也或许是无微不至的,总生怕没有照顾好孩子,所以会过于频繁地照料孩子。
前者妈妈表面的强势、愤怒和坚强,其实是对她自己内心和孩子传递给她的脆弱和无能感的逃避和掩饰: 内心太脆弱了,一点情绪风波就能唤起她强烈而失控的负面情绪。
这样的一个妈妈的内心深处其实是一个无法运作的容器——一个破碎的杯子和精神子宫。?
她对孩子表达的强势和愤怒的背后,其实是她自己的恐惧:害怕孩子丢给她的负面情绪。她更害怕面对的是内心那个无法消化和承受(孩子和自己的)负面情绪的破碎容器,与其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至于后者,一个无微不至的妈妈,其实也是一个破碎容器。 过度照料孩子的妈妈传递给孩子的其实是非常强烈的焦虑,无能感和控制。妈妈过度焦虑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无能:在她眼里,孩子是一个无法照顾自己的,懦弱的个体(和妈妈黏在一起的个体:粘体)。
但妈妈以为"孩子无能"的感觉,其实是她内心无助,无能的映照。
从根本来讲:破碎的容器妈妈无法容纳,消化的是她自己内心的无能感。
过于强势和无微不至的妈妈造就出来的孩子一般是非常依赖的。在这样的母婴关系(或母亲和孩子的关系)中长大的孩子的内心有非常强烈的无能感。
当然,不同孩子应对内心强烈无能感的方式可能会有些不同。
一些孩子可能表面上就显得非常依赖 :年龄不小了,但还是指望他人帮忙做饭,洗衣服,交电费,改作业。
另一些孩子表面却显得非常强势和愤怒(和妈妈一个样) 。他们给人的映像仿佛是:这人真厉害,几乎全知全能了。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类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是无尽的无助感。第二种孩子和第一种不同的地方在于:ta多了一个对自己内心虚弱感的否认和掩饰。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