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评估受灾者的反应是否正常,可以从三个向度进行评估。
第一个:情绪强度是否合理?
从时间和距离上去判断,他的情绪强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
比如,疫情已经过去三个月了,但是他每天仍然焦虑得睡不着觉,那他就出于不合理的状态。
第二个,是否有良好的情绪抒发方式?
如果他受到了惊吓,一边有办法安慰自己,纵使不是我们常见的心理抒发方法,比如他会去求神拜佛,这个没有问题,只要他求了之后他能够安顿,这也是没有问题的状况。
最后,是否会严重影响生活功能?
如果某人因为受到了惊吓,而变得十分愤怒,愤怒到无法与家人正常相处。在这种情况下,他的生活功能可能就受到了影响。这可能就需要我们的帮助。
在做具体的助人方案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准确的评估。只有在准确评估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正确的助人方案。
接下来我要介绍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人们的危机反应都有所谓的扩张反应跟收缩反应
。
扩张反应
。有人在危机下,思绪很混乱,产生很多负面的想法,导致他没有办法做出任何的决定,这个叫扩张反应。
收缩反应
。而有些人可能完全整个人就呆住了,或者他可能只能想到一件事情。
扩张反应跟收缩反应都是危机反应,我们需要区别两种反应,针对不同的反应帮助对方。
我接下来先把认知的扩张反应跟收缩反应介绍完之后,先把感受跟行为的扩张反应跟收缩反应也一并介绍完,我再回来让各位去看,
其实做一个助人工作者,当你的来访在不同的向度下,你可以做些什么
?
扩张反应的来访过度情绪化,表达失控,情绪变化快,混杂很多的情绪。
收缩反应的来访可能没有感觉、没有想法、完全麻痹。这可能是由于他压抑了情绪导致的,或是他不敢有感觉,他的潜意识自动帮他关掉了这个感觉,以免更痛苦。
扩张反应的人会在头脑中产生很多的想法,导致自己无法做决定,而收缩反应的人,头脑当中可能没有想法,或者只有一个固着的想法。
扩张反应的人会做过激的防御,或者过激的报复行为。比如可能他完全不敢出门了,或者他会全副武装,只是去个超市然而穿的比医护人员还严实。也有可能他会有停不下来的行为,比如一直洗手洗到自己的手都破了,他还是没有办法停下来不洗手。
而收缩反应的人,有可能他会变得不活动,或者很少反应,比如说他就一直在床上睡觉,行为退化,甚至行动力也在退化。
当你的来访者是认知扩张的时候,你可以请他具体地讲、慢慢地讲,帮助他确认问题,理清问题,然后具体化地去想,最好12345有条理地去想,
这个可以帮助他的扩张反应稍微聚焦
。
收缩反应的人,我们要帮助他移动
,稍微扩张一点。我们在危机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助人原则,就是移动。帮助人们在这些反应中移动,会比停在那里更好。
你可以陪着他做头脑风暴,帮助他去想各种可能性。
如果他想不出来,你也可以建议他一些变通的方法。所以各位如果打算做危机的热线服务,你的口袋里面就要有一些建议性的方法。
当你的来访者是认知扩张的时候
,我们就要帮助他聚焦或者建立单一的情绪。
他如果说他既害怕又生气,那我们这时请他先选择一个情绪去谈,比如先请他谈害怕再去谈生气,不要一次把所有的情绪都一并纳进来。其次,当他表达情绪的时候,他的表达可能也是扩张的。那我们要教他去检视他的表达,如何做合理的表达。
当来访者感受收缩时,我们需要帮助他去谈或者去感受自己的情绪
。谈或者感受情绪未必是从现有的情绪出发。在危机的状态下,人们可以从不同的向度去谈或者感受情绪,只要能开始谈就是好事。之后我们也要让他学习去表达情绪,一开始一点点的表达也没关系,只要他在表达,在移动就是好的。
面对行为扩张的来访者,我们要帮助他们能够用现实导向的方法去评估他的行为目的。比如他说:我最近就觉得精力旺盛,所以我把我们家的被单都洗完了。这个是没问题的,因为被单洗完他们家都整理得非常干净。可是如果不断地上网购物,导致了他经济产生困难,这就是有问题,
因为它没有符合现实导向
。那我们可以帮助他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摆脱当前的局面。
在危机的短期心理干预过程中,你可能会怀疑,我们仿佛在做一些看起来不太专业的事。可是这背后隐藏着非常专业的概念,比如说我们会问我们的来访者,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午餐?几点睡觉?你明后天能不能为自己规划一个生活作息,然后按照这个生活作息去实践。
生活作息是件小事,可是我们要让他看见,他可以为自己去制定一个具体的行动计划而且实践它,那这就会变成是一个重要的关键
。所以在行为的部分,他扩张的时候,就让他具体化,有规划的规律的去实践,这会是一个帮助。
那如果他活动力下降,而且甚至是一个退缩的状态,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反应的激发,或是增加他的活动量。
面对行为收缩的来访者,你可能要建议他,比如每天要做30分钟的运动,看起来好像跟心理咨询一点关系都没有,可是其实反而是很有关系的。因为你在做的是能够帮助他朝向扩张的部分移动,他的心理应激反应就会开始有一些变化。
03
疫灾当下
先要进行
PTSR(创伤后应激反应)
评估与干预
那接下来我要再去澄清一个概念,是大家在疫情中一直都在关心的一件事情,如果就英文来讲,叫做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但今天我要先介绍的一个概念
PTSR
,
是创伤后应激反应
而
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或是应激异常。基本上在一个危机事件之后,我们第1件事情要做的叫做应激反应的评估,这是学者黄龙杰老师提到的概念。就是在这样过程中我们会有经验重现的状况,会觉得某些画面或想法挥之不去。其实它跟PTSD很像,然而它并不是。
有时候视觉媒体会强化这样的效果。所以我们建议不要24小时都去接受灾情信息,因为这样会使强化画面的挥之不去。当灾民想使经验重现的情况减少时,可能常会变成逃避退缩,没有办法做日常中可做的事。或者会神经过敏,会过度警觉,只要轻微的风吹草动就会吓到。
曾经有过创伤经验的人,会比没有创伤经验的人更敏感。像在台湾地区的民众,其实有一些蛮紧张的程度。那为什么会这么的敏感?是因为过去有过一些经验。那对于从来没有经历过疫情的国家,他们可能就完全不会这么快地去警觉。
-
面对来访者的PTSR,我们需要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
我们希望各位在做热线的咨询者的时候,一定要向来访者表达这些反应都是
正常化的
。
疫情发生到目前为止一个月,基本上大部分的反应都是人们的正常反应,都是人之常情
。PTSR大概在六周到三个月应该就会改善,不会留下很多的后遗症。来访者出现愤怒、退缩,不是需要急着被放掉,或者是删除、改变,而是需要被谈论跟接纳,彼此分享,并且容许这些感受。但是,让人们知道『这是正常的反应』,对在危机当中的人就会变成是很重要的提醒。除非他延迟到三个月以上,每一种应激症状都有,而且影响功能,或者原来就是易受伤害者或是严重心理疾病者,我们才会优先去做比较深度的干预。
不是每位经验危机的人都有PTSD
,当然有些人会有一些危险因子,比如说他过去有些创伤的相关经验没有被处理或者个人有一些因素。而有些人比较容易复原,比如说他有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亲子关系、家人关系、个人认知信念高、情绪稳定,有较高的自我效能、自尊跟智力。在这样的过程中,可能虽然遇到同样的问题,可是他可以复原的比较快一点。我们面对易受伤害族群就需要格外注意一下。
-
老弱贫病,生活原本就不易,如今灾情发生更是雪上加霜了。
-
灾情中难以得到所需要的资源的人,比如他需要就医,可是他的所在地已经没有医疗资源了
-
同为受灾者却比较难被关注到的人。比如你所在的城市是大城市,城市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12岁以下的儿童优先能够接受医疗。那中间有一部分人,可能就被忽视了,但是他也是会有染病的几率的。一旦他染病,却又没有得到重视,内心就会很受伤。
-
生活规律或者是环境变动大者。比如这次疫情恰逢春运,外乡人无法回家,他的生活方式改变,无法适应所在城市的生活。
-
由于个人限制无法取得指引或协助者,比如现在所有的讯息都借由网络传送,但是有人不善于网络的技术,他可能在这里就受限了,他没有办法从外界取得资源。
-
跟家人、朋友分离而孤立者,那这个孤单的人本来就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现在的隔离情况。
-
需要特殊医疗或者是日常资源者,没有那些东西他的生活可能会很困难。像精神疾病患者,他的抑郁症的药物,他的精神分裂的药物,他现在没有办法取得,这时可能就会比一般的人来得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