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焦虑症又被称作焦虑性神经症,表现为对于没有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事情,出现紧张、害怕、不安等。进而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伴随着出汗多、尿频、手抖、腿抖等。这些属于慢性焦虑的表现。
而就分类来说,还有急性焦虑,这类人群在平时与正常人并无差异,但是,当焦虑症出现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其恐惧的一面,甚至出现了呼吸困难,在发作时,意识变得非常模糊。
这些年来,很多问题在治疗中不断出现,特别是一些与焦虑有关的错误的假设、态度和习惯,这些错误阻碍了进步和成功。
下面是一些对焦虑症常见的误区解读:
常见误区一:
我被确诊为"焦虑症",医生说至少吃一年抗抑郁药物就可以了,那我坚持自己服药,反正医院复诊也只是开药?
事实上:患者到医院就诊并不是简单的取药,医生会根据患者好转的速度或程度来给出最新的治疗方案,这个最新的治疗方案可能与上次就诊时一模一样,也可能调整药物剂量,也可能完全调整药物方案。所以,切忌患者自行购买药物或者只到医院取药而不反馈自己的状态给医生听。
常见误区二:
一旦焦虑症的临床症状改善,就只会越来越好?
事实上:在用药过程中,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是可能波动的,表现为时好时坏,尤其是在患者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的早期或减药过程中。当然,患者服药期间偶尔出现一些小波动不需要太紧张,如果症状变化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到医院找医师复诊,由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看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药物治疗方案。
常见误区三:
我被确诊为"焦虑症",为什么服用抗抑郁药物?
事实上: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奥沙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等)和5-HT 1 A受体部分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苯二氮卓类安眠药长时间用容易形成依赖,5-HT1 A受体部分激动剂则药效相对较弱,多用于轻度和中度焦虑症患者。由于绝大多数抗抑郁药物都有抗焦虑的作用,对于中度、重度焦虑症患者临床医生更多的选择具有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常见误区四:
吃抗抑郁药物会让人变傻?药物不能长期吃?
事实上:抗抑郁药物不会让人变傻,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多余的,多余的(重要观点说三遍,说三遍,说三遍!)。抗抑郁药物是不可能影响一个人的智商的,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根本不会有变傻的情况,服药后周边人只会觉得患者精神面貌较生病时变好。
常见误区五:
我吃了几天抗抑郁药物,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副作用,越吃越严重,还不能吃?
事实上: 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药物副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早期药物副作用会慢慢消失,而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也逐渐显现,只有坚持服药,定期复诊,才能痊愈。
常见误区六:
我吃了几天抗抑郁药物,感觉更加焦躁不安,怎么办?
事实上: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更加抑郁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有些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初期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焦虑等药物副作用,上述药物副作用的出现无疑让患者更加焦躁不安,另一方面,抗抑郁药物起效需要1-3周,药物没有起效之前,患者的情绪有可能越来越糟糕。可见,在治疗早期,患者情绪更加焦躁不安也是常见的现象。 如果药物副作用不是很明显,患者不必惊慌,动态观察即可,如果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很明显,可以减慢抗抑郁药物加药速度或给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如:奥沙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等)等进行对症处理。
常见误区七:
吃抗抑郁药物后体重增加了,药里面有激素?
事实上:医学上,激素一般用于抗炎,对焦虑症症状的改善是没有任何作用,反而有可能引起或加重抑郁焦虑情绪。服用抗抑郁药物后体重增加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一方面,有些抗抑郁药物会引起体重增加,如:米氮平阻断组胺H1受体导致患者体重增加,另一方面,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情绪改善,可能患者的身体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如:睡眠改善、体重增加等。
常见误区八:
我被确诊为"焦虑症",吃了一段时间药,感觉已经好了,可以停药了?
事实上:焦虑症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焦虑症药物治疗遵循全病程治疗策略,需要完成包括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2-6个月)和维持期治疗(至少12月)治疗,可见,即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控制,仍需要继续服用较长时间的药物才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其复发的概率,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误区九:
我被确诊"焦虑症",请医师给我用具有最好抗焦虑作用的抗抑郁药物?
事实上:说到选择药物,每个患者都喜欢和医生说给自己或家人用最好的药物,其实,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同一个药物,有些患者服用效果很好且副作用很小,而另外一个患者服用则可能药物效果差或副作用很大。在临床上,每个患者综合情况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药物反应也是独一无二的。可见,患者在抗抑郁药物的选择上,身体是检验药物是否最好的金标准,在使用前,无法得知哪个药物是最好的,只有最合适。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