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安慰人,从来都是一门技术活,尤其是你在面对类似于抑郁症这类患者的时候,学会如何去正确的安慰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究竟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需要去劝慰抑郁症患者这类对象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隐性”的逻辑错误安慰方式呢?
1、比惨式安慰:“你这算什么,我比你更惨”
在生活中,这种比惨式安慰比比皆是,从同事之间面对上级安排下来的任务,到夫妻之间在平时生活中面对琐碎小事的互相比惨。
甚至是:
——“女朋友都跑掉了,我还得在客户面前露出我今天交了个女朋友样的笑脸。”
——“不就失恋了吗,好歹你有过,我连有前任的机会都没有。”
这种比惨逻辑的安慰话术是不是很熟悉呢?
相信很多人都曾经遇到过,但是放眼在普通人眼中这种安慰方式可能仅仅只是“憋屈”罢了,但是如果放在抑郁症患者耳中,这种安慰方式的意思无异于——不被理解!
依靠这种“我比你惨”的劝慰方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否定抑郁症患者当前的痛苦感受,之后过分夸大自身的痛苦,并期盼着将注意力转移到自身。
但实际上,在抑郁症患者看来,你和TA压根就不在一条线上,甚至你不仅剥夺了TA的宣泄途径,还彻底一句话堵死这种途径。
2、假装理解式安慰:“这个我懂!”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一种人,就是在自己的话还没说完时,就直接打断,在摆出一脸了然于胸的表情后,嘴上说着“我懂!我懂!”
甚至之后开始以“过来人”的口吻下结论:我觉得其实你自己也有一些问题……
这种安慰话术,不仅在普通人眼中会让倾诉者觉得很“憋屈”,在和抑郁症患者交流过程中更是大忌!
可能倾听者在抑郁症患者说到一半时,会处于急切的想表现出自己“我理解你”的意思而急匆匆抛出自己的安慰话术,但是这种“打断”本身在抑郁症患者这里的潜在意思理解意思就是——敷衍式的安慰!
换句话说,这种安慰方式可能在抑郁症患者耳中“变成”,你只是在条件反射式样的进行敷衍安慰,并非是处于“真心”。
而这样的直接后果,一是达不到安慰效果,二是让抑郁症患者更加加深了自己被孤立,自己不被理解、自己是多余、别人只会敷衍自己的负面心理。
3、俯视式安慰:“其实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们不妨将俯视式的安慰话术,看成是一种倾听者以“居高临下”的话术姿态在和倾诉者交流。
通常的例子就是: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凡事看开点。”
本意上可能是希望将倾诉者的痛苦“缩小化”,但实际上却压根是不理解这时候倾诉者最需要的是什么!
是什么?
是一个倾听和理解的对象!
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安慰话术,其实在很多都是建立在大道理上,但其实——
大道理谁不知道呢?
当一个抑郁症患者在向你倾诉时,往往不是因为TA不知道这样的道理,TA只是需要一个能够倾听自己的对象而已。
而你要做的就是——安安静静做一个听众就行啦~
面对抑郁症患者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安慰?
其实不论是对于抑郁症患者还是其他普通人,想要达到有效的安慰,通常需要有这样几个步骤——倾听;认可;行动;
倾听,旨在面对抑郁症患者时先要给予对方一个自由阐述和宣泄的空间,良好的倾听应该是让患者将自己内心的“不痛快”全部倾倒出来。
而这一过程中,也是倾听者在患者的倾诉中找到切入点的过程,去了解患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扰的过程。
认可,每一名抑郁症患者的痛苦都不一样,这就使得我们在进行劝慰的时候,不一定要用常人的矫正思维。
相反,我们可以认可他们的痛苦。
这样不仅会让患者觉得你理解了TA,更重要的是,你的这种认可会让患者觉得自己不孤独,你和TA在情绪上产生了共鸣。
这种认可,说白了就是同理心、换位思考!
比如,当抑郁症患者站在深渊边上,常人的逻辑劝慰可能是“我知道这下面有多恐怖,你并不孤独”
但是用同理心的安慰话术就是“这可真深,对吧?”之后在抛出转移注意力的话术,比如“你现在想不想来两颗今幸人参?”
行动,这是正确劝慰人的最后一个步骤。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在符合实际情况下,为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满足患者曾经比较遗憾的一个愿望。
换句话说,就是利用实际行动来解决患者遭受的一些困扰。
在生活中,每个人的幸福很相似,但是每个人的痛苦却是各有各的不一样,所以,当我们在成为别人的困扰倾诉对象,或者是自己想要劝慰别人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抛开以往的“经验论”,将心比心的去理解TA,之后再为TA选一条最合适的“梯子”让其自己爬出“深渊”。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