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由多种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 ? ? ? ? ? ? ? ? ? ? ? ? ? ? ? ? ? ? ?
指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在肝脏过度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分为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
非酒精性肝病: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外所致的脂肪性肝病。
以肝脏为相对特异性免疫病理损伤器官的一类自身免疫性疾病。
除了以上三种,还有一种常见且不能忽视的肝病——药物性肝炎
又名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肝脏受药物毒性损伤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疾病,通常在用药后5~90天内发生(特异质反应在5天内),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肾、脑功能损伤、急性肝衰竭,甚至死亡。
在美国,超过50%的急性肝功能衰竭是由药物引起的。在我国,药物性肝损伤仍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的10%~15%。西药、中成药、中草药、膳食补充剂均可以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据统计,我国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主要为各类保健品和传统中药(26.81%)、抗结核药(21.99%)、抗肿瘤药或免疫抑制剂(8.34%)。近年来,随着自服保健品和中草药的现象越来越多,由此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也越来越常见。
研究显示,23.38%的患者在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时合并有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等基础肝病,此类患者的肝损伤表现更为严重,发生肝衰竭和导致死亡的风险也更大。
那么
有人说,保肝药是一类“让人听了名字就忍不住想买的药物”。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均会表现出肝损害,让保肝药物越来越受欢迎。上述这些肝病患者在肝功能正常时一般不推荐常规服用保肝药,但仍有很多肝病患者经常提出:“我要不要吃点养肝护肝的药?”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患者一年吃掉百亿元保肝药!在多个肺结核患者社群发现,从水飞蓟宾、双环醇、谷胱甘肽等化学药,到益肝灵、保肝丸、葵花护肝片等中成药,一大类被统称为“保肝药”的药物,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标配”,贯穿整个疗程,部分患者服用的保肝药数量甚至比抗结核药还要多。很多患者“久病成医”认为“吃的抗结核药会造成药物性肝损害,所以要吃保肝药啊!”其实,服用保肝药,一是预防肝损害,二是在肝损伤真正发生时,用保肝药来治疗。在动物模型中,一些药物被认为可以保护肝细胞,进而改善肝脏生化指标,在国内许多肝病治疗中被广泛使用。一些保肝药物的确具有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作用,然而指标的降低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肝功能的改善。
目前尚缺乏预防性应用保肝药物来降低药物性肝炎发生风险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指南对预防性应用抗炎保肝药物的推荐意见级别为“弱推荐、中等质量”。
1.有高危因素(有肝脏基础疾病、老年人群、营养不良)的患者需谨慎选用抗结核药物, 尽量少用或慎用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的抗结核药物。
2. 尽可能避免联合使用其他损害肝脏的药物,如唑类抗真菌药、对乙酰氨基酚等。
3. 药物性肝损伤的首要治疗措施是及时停用导致肝损伤的可疑药物,对固有型药物性肝损伤可酌情减少用药剂量。比如对于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
4.建议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但对无高危因素的患者常规给予预防性保肝治疗是否能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尚缺乏证据。
(1)仅ALT<3倍正常值上限而无明显症状,酌情停用肝损伤发生频率高的抗结核药物
(2)ALT≥3倍正常值上限,或总胆红素≥2倍正常值上限,停用有关抗结核药物,密切观察下保肝治疗
(3)ALT>5倍正常值上限,或ALT≥3倍正常值上限且伴有黄疸、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或总胆红素≥3倍正常值上限,立即停用所有抗结核药物,积极保肝治疗?
保肝机制 | 代表药物 |
促肝细胞再生类 | 促肝细胞生长素、多烯磷脂酰胆碱 |
保肝解毒类 | 葡醛内酯、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 |
缓解胆汁淤积类 | 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 |
保肝降酶类 | 甘草酸类、双环醇 |
抗氧化类 | 水飞蓟素 |
??保肝药物的选择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用药。
? 应在明确肝病类型后有针对性地保肝治疗。
??保肝药只能辅助性地治疗肝病。
??病毒性肝炎患者应先进行抗病毒治疗;酒精性肝病患者应先戒酒;药物性肝病患者应立即停用肝毒性药物并尽快清除体内残留药物。在此基础上使用保肝药才能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单一使用保肝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特别是病毒性肝病患者若长时间、单一地进行保肝治疗,可能失去抗病毒治疗的时机。
有些肝病患者治病心切,可能过量使用某种保肝药或联合使用多种保肝药。殊不知,保肝药物进入体内,也需要在肝脏进行代谢,反而加重肝脏负担;而药物作用机制可能雷同,联合使用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得不偿失。
可选择1种具有多重作用机制的药物(如腺苷蛋氨酸),既能从多条途径保护肝细胞,又具备抗胆汁淤积作用,是较理想的选择。
避免使用疗效不明确的保肝药物
肝病患者应该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但过分依赖降酶药物使转氨酶达到正常范围,造成一种“治好”的假象,也是不可取的。
保肝药物不是用得越多越好,要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1-3种。
温馨提示:由于肝病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不一,具体施治时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和不合理用药。
?
少饮酒
勿每日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要均衡饮食
避免熬夜劳累
谨慎用药:特别是成分不明、疗效不确切的保健品;中草药(主要是何首乌、补骨脂、延胡索、大黄、决明子、附子、三七等)
定期检查随访,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热门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