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问题一:
什么是高尿酸血症?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但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两个不同的疾病。
?
高尿酸血症:在正常饮食条件下,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大于420 μmol/L就称为高尿酸血症。过去认为女性的标准是超过360 μmol/L,现在认为,男女的标准都是420 μmol/L。
痛风:长期高尿酸,尿酸沉积在关节,刺激关节形成无菌性关节炎,表现为红、肿、热、痛等就是痛风。一般来说,痛风首次发作大多是第一跖趾关节,也就是大脚趾关节,随着病情的加重,足背、足跟、踝、膝、腕和肘等关节也会受累。
其实尿酸不只是沉积在关节,也沉积在皮下、肾脏、尿路等,引起痛风石、高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等。医学上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高尿酸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等统称为“痛风”。
不过,我们常说的痛风一般指的是痛风性关节炎和痛风石。
问题二:
高尿酸血症一定发生痛风吗?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生的根本原因,血尿酸越高,痛风发作越频繁。
研究发现,当血尿酸≥600?μmol/L时痛风的发生率为30.5%,血尿酸
血尿酸水平越高,痛风越低龄化。
但高尿酸血症未必都发生痛风。有人长期高尿酸,并没有痛风发作,而有人痛风发作时,尿酸并不太高。一般来说,痛风发作是有诱因的,比如高尿酸遇上酗酒、暴饮暴食、着凉、关节损伤等,就容易发作痛风。
尿酸突然降低,比如大量使用降尿酸药,也可能诱发痛风发作。
问题三:
哪些情况容易诱发痛风?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分析,男女痛风诱因有很大差异。男性患者主要是饮酒(25.5%),其次为高嘌呤饮食(22.9%)和剧烈运动(6.2%);女性患者主要为高嘌呤饮食(17.0%),其次为突然受冷(11.2%)和剧烈运动(9.6%)。
1. 饮酒。
2. 暴食,一次性摄入大量的高嘌呤食物。
3. 关节着凉。
4. 关节损伤剧烈运动、走路过多等导致下肢关节损伤。关节液中白细胞增多,尿酸刺激白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而诱发痛风。
5. 药物,一些药物干扰尿酸从肾脏排泄而导致血尿酸突然升高。这些药物有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免疫抑制剂环孢素、抗结核药吡嗪酰胺、大部分化疗药等。
6. 尿酸降低过快。非布司他、别嘌醇、苯溴马隆等降尿酸药物使血尿酸浓度快速降低,痛风石表面溶解,释放出针状尿酸盐结晶也诱发痛风发作。
7. 感染严重。感染导致白细胞升高,组织细胞大量破坏,代谢性酸中毒等,引起尿酸产生过多和尿酸排泄障碍,血尿酸快速升高。
8. 疲劳及作息紊乱。疲劳和作息紊乱导致机体能量大量消耗,代谢废物堆积,干扰了尿酸的排泄而诱发痛风发作。
避免以上诱因,可减少痛风发作。
问题四:
高尿酸血症只引起痛风吗?
高尿酸血症不仅仅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还引起其他危害。
1.?高尿酸血症可以导致慢性肾脏病
2.?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3.?高尿酸血症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4.?高尿酸血症还引起心血管疾病
所以说,即使没有发生过痛风,高尿酸血症也是有害的,也应该控制达标。
问题五:
为什么现在这么多年轻人得痛风?
其实,痛风的好发年龄是中年,只是青年人有增多趋势。
根据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网络数据,截至到2016年2月,基于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100家医院的6814例痛风患者有效病例分析发现:
?
我国痛风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8.28岁,其中男性47.95岁,女性53.14岁,但有逐步年轻化趋势。
痛风“重男轻女”,痛风患者男女比例为15:1。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女性不容易在关节形成结晶尿酸,所以绝经前女性罕见发生痛风。但女性绝经后,痛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问题六:
改善生活方式可以减少痛风发作吗?
答案是肯定的。
痛风的发生,有遗传因素,也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遗传或者身体素质我们改变不了,我们能改变的只是生活习惯,所以改善生活方式仍是痛风患者避免或者减少痛风的有效措施。
《2016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①限酒;②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③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④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⑤大量饮水(每日2000 mL以上);⑥控制体重;⑦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⑧规律饮食和作息;⑨规律运动;⑩禁烟。
问题七:
怎样才能有效控制痛风?
服用降尿酸药。
一些因生活方式导致的痛风,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后,比如控制饮食、减重、戒酒、规律运动、多喝水等,痛风发作能够大大减少,甚至不再发作。但也有许多患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生不完全是因为饮食的问题。
将尿酸控制达标,是避免或者减少痛风发作的根本措施。一次痛风发作,将尿酸控制在360 μmol/L以下,频繁痛风发作(每年发作超过2次),应将尿酸进一步控制在300 μmol/L以下。
实际上,许多研究已经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即使采取特别严格的饮食控制,血尿酸也只能平均降低90 μmol/L。
所以说,服用降尿酸药是减少痛风发作最有效手段。
临床推荐的降尿酸药有三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别嘌醇: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天,最大剂量600 mg/天。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减量,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时剂量为50~100 mg/d,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时应禁用。
别嘌醇可引起皮肤过敏及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剥脱性皮炎是一种致死性的超敏反应,常发生在HLA-B*5801基因阳性者,同时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和肾功能不全者也易发生。HLA-B*5801基因在汉族人、韩国、泰国人中阳性率显著高于白种人,推荐在服用别嘌醇治疗前进行该基因筛查,阳性者禁用。
2. 非布司他:初始剂量20~40 mg/天,最大剂量80 mg/天。对肾脏安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减量,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 mL/min)时慎用。不良反应包括肝功能损害、恶心、皮疹等。
3. 苯溴马隆:成人起始剂量25~50 mg/天,最大剂量100 mg/天,早餐后服用。对肾脏安全,肾小球滤过率20~60 mL/min时,推荐50 mg/天,肾小球滤过率上述药物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一般不建议联合使用。
降尿酸药的服用时间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不过,一般认为,频繁痛风发作,每年发作超过2次者,应长期服用降尿酸药。
问题八:
痛风发作时怎么办?
当然是止痛了。
痛风的疼痛难以忍受,所以痛风发作时,首要目的就是止痛。
目前临床推荐痛风发作时的止痛药也有三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1. 解热镇痛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止痛药,学名非甾体抗炎药,建议首选。这一类药家族庞大,成员众多。常用的有双氯芬酸、布洛芬等,以及新型的止痛药(选择性COX-2抑制剂)依托考昔、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新型的止痛药副作用小,建议选择。
主张早期和足量使用,即在发作的前2天给最大量,等症状缓解后迅速减至常规剂量,疗程4~10天。
这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胃肠道症状,比如消化道溃疡、胃肠道穿孔、上消化道出血等,此外,长期使用还导致肾损害。应严格按药物说明书用药,而且禁止两种这类药物同时使用。
2. 秋水仙碱:越早用药,疗效越好,超过36小时疗效明显降低。具体用法:开始口服2片(0.5 mg/片),1个小时后用1片,12小时后再用1片;以后每次1片,每天2~3次。
秋水仙碱的不良反应随药物剂量增加而增加,常见的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停药。长期使用可导致转氨酶升高,白细胞降低,肾功能损害等。
3. 糖皮质激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激素,不首选使用,只有当上述两类药无效,或者肾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药物时可选择使用。使用中效激素比如泼尼松(强的松)或者甲泼尼龙,每天6片,清晨一次顿服,用药2~5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10天。
激素长期使用的副作用很多,比如向心性肥胖、感染、糖尿病、胃溃疡等,短期使用问题不大,主要预防胃肠道反应比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热门风湿免疫科